经济思想史研究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经济思想是指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认识进行整理、抽象、深化而形成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是经济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最直接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对待特定生产关系的立场、态度不同,必然产生互相歧异以至互相对立的经济思想,形成不同的学说、理论。它们又各自为其所属的阶级利益服务,对社会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经济观念和学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它的研究范围,就时间而言,应包括在经济学未成为科学之前的经济观念和此后的经济理论; 就地域而言,应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以至近代、现代欧美各国的经济思想,也包括若干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和某些中东国家的经济思想; 就专题而言,应包括人口思想史、合作思想史、货币思想史等。一部完备的经济思想史应是一部世界经济思想史。 当前经济思想史专著的内容,因研究者选定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而不同。一般都辟有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中世纪寺院教会的经济思想; 西欧商业资本兴起时期的重商主义; 工业资本成长时期的古典经济学;近代、现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济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思想等章节。国外经济思想史的撰述者,对其本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多有不同程度的介绍和总结,如莫斯科大学波梁斯基主编的 《经济思想史》(1970年)第三卷就以相当大的篇幅叙述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三十年代中期苏联经济学家著作中的经济理论。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我国经济学界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曾出现过一次高潮。当时,西方的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名著国内几乎均有译本,流行较广的首推臧启芳1925年译自韩讷的《经济思想史》。国内著述也较多,如沈志远、王亚南、赵迺抟、周宪文和金天锡、张毓珊等人的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思想史尤其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获得了较快发展。 阅读书目: 《经济思想小史》许涤新著,上海海燕书店1950年版;《王亚南经济思想史论文集》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经济思想论文集》巫宝三、陈振汉等著,北京大学1982年版;《苏联经济思想史论文选集》章良猷编,三联书店1982年版; 《经济思想史》〔美〕韩纳(Lewis H. Hany)著,臧启芳译述,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版; 《经济思想史》 (《A History of EconomicThought》) 〔英〕罗尔(E. Roll)著,陆元减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经济思想史》史考特(W. A. Scott)著,〔台〕三民书局1980年版。 〔参〕 政治经济学史 经济学说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