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无题诗一、关于《无题》诗的范围 李商隐诗集,后世本子标明“无题”二字的,清朱鹤龄注本十六首,冯浩注本十五首,其他各家注本大致相同。纪昀提出摘句首二字为题的,也算《无题》诗。刘开扬提出用“句中二字”作题的诗,也“等于《无题》”。徐朔方认为,“至少就文字表面而言”,那些“以抒写艳情或爱情为内容”的“是否另有寄托则在疑似之间”的“一些七言律诗”,均可列为《无题》诗。杨柳认为“摅写作者不愿明言或不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篇什”,都算是无题诗。 二、关于《无题》诗的内容 爱情说。在三十年代,苏雪林曾将《无题》诗看作是李商隐同女冠、嫔御的爱情“本事诗”。五十年代,李长之推断为“主要是写给他后来结了婚的王氏的”。刘开扬也认为大都是写爱情的。 寄托说。两种意见:一为君臣遇合说。元末杨基在《眉庵集》里说,李商隐《无题》诗,“皆托于臣不忘君之义,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明谢榛虽赞成此说,却认为内容并不单一。清代评论家也多从之。而纪昀则斥此说“殊多穿凿”。谢宏、吴调公也批驳了此说。另一说法为干谒令狐说。清吴乔《西昆发微序》里说,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而又受王茂元、郑亚之辟,引起了令狐綯的愤恨,商隐心知见疏,而冀幸万一,故有《无题》诸作。萧艾、杨柳也认为是“干谒”之作。张采田则因持义山“去牛就李”之说,于寓意令狐之外,复立寓意李德裕之新解。 爱情寄托并存说。此说在各占比例上有分歧。冯浩认为“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黄侃说,《无题》诗十首有九首为“寄意之作”。许多人赞同此说。向思鑫以会昌为分界,前期是以闺情为主题的作品,数量较少。后期以政治、理想和命运为主题,数量颇多。 近年来,对《无题》诗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一是对《无题》诗在寄托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二是对《无题》诗的构思特点进行探讨。三是对《无题》诗的意象组合方式与结构特点进行探讨。四是对《无题》诗的基调、意境、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五是从爱情诗的角度对《无题》诗的特点进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