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我国重要的中药学著作。宋唐慎微撰。成书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本书集《神农本草经》之后至北宋以前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资料而成,故名。宋大观二年(1108)经医官艾晟等重修,作为官定本刊行,改名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或《大全本草》。政和六年 (1116) 又经医官曹孝忠校订,再改名为《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后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政府组织王继先等人再次校定《大观本草》,增补部分新药和注说,改称《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淳祐九年(1249)由张存惠进行一次较大修订,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随文附入书中,更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此后这一刊本叠经复刻,成为现存《政和本草》的唯一形式,也是《证类本草》最多的一种刊本。其著录最早见于《宋史·艺文志》,载“唐慎微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二卷”;宋代《通志·艺文略》载 “证类本草,三十二卷。唐慎微撰”,《文献通考》载“大观本草,三十一卷”。明《国史经籍志》、《天一阁书目》等均有著录。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天禄琳琅书目》、《经籍访古志》等均有较详辑要。现存版本较多,主要是《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有蒙古定宗四年 (1249) 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刊本 (残本),扬州季范董氏藏金泰和张存惠晦明轩本,明成化四年(1468)山东巡抚原杰据晦明轩本翻刻本,清《四库全书》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另外,《大观本草》的版本还有元大德六年(1302)宗文书院刻本、清光绪三十年(1904)武昌柯逢时影宋并重校刊本;《大全本草》的版本有明万历五年 (1577)宣郡王大献尚义堂刊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山西官刻本。
 唐慎微(约1056—1136),字审元,北宋著名药学家。祖籍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县),徒居成都华阳。出身世医之家,精于医药,治病百不失一,知名于时。为医不取诊金,只求赠以名方秘录。好读,凡经史、医药、佛道之书无不喜览,得一方一论必录之,经多年广采博辑,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撰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其二子及婿皆传其艺,为成都名医。
 本书现行本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凡30卷。卷1—2为序例,收载宋以前著名药物著作的序言以及有关药性的论述。卷3—5为玉石部,载药253种。卷6—11为草部,载药447种。卷12—14为木部,载药263种。卷15为人部,载药25种。卷16—18为兽部,载药58种。卷19为禽部,载药56种。卷20—22为鱼虫部,载药187种。卷23为果部,载药53种。卷24—26为米谷部,载药48种。卷27—29为菜部,载药65种。卷30为未用和经外部,载有名未用药物194种,《本草图经》外的草木类药98种。全书共收载药物1746种。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堪称集宋以前药物学之大成,至明代《本草纲目》刊行前,上下五百年间一直作为研究本草学的范本,至今仍是本草学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价值首先在于总结了本草学的历史成就,将收载药物扩充至1746种,对本草的基本理论,各种药物的名称、药性、主治、产地、采收、炮制、附方等,均有较详论述。同时,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它辑录的药学文献达247种,其中有本草类书目17种,方书类97种。特别是收录了后失传的六朝至宋的许多方书,如《小品方》、《玉函方》、《深师方》、《古今录验方》、《必效方》、《兵部手集方》、《丹房镜源》等,成为研究六朝、唐、宋之亡佚方书的重要文献。
 后世对本书的研究,主要是校定、翻刻。宋元之际,有人将本书主要内容节录,与《本草衍义》合编成书,宋代刊有《新编类要图经(注)本草》,元代刊有《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均题“许洪校正”。早年传入日本,现存有日明和六年(1769)江都医官望氏翻刻元大德六年崇文书院本。另据清《日本访书志》载,有朝鲜国翻刻本,依宗文本不增改一字。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本草类著作。宋唐慎微 (约1056—1093) 撰。三十二卷。慎微字审元,原居蜀州晋原 (今四川崇庆),后迁居成都。出身世医,不愿为官。医术高明,尤以经方见长。约于宋元丰五年 (1082) 撰成是书。载药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方三千余首,方论一千余条。对药物主治、归经、产地、采收、炮炙记述颇详,每药均有附图。内容丰富,反映出宋代本草学发展水平,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大观二年 (1108)经医官艾晟修订,改名为 《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 《大观本草》 )。从此成为官修本草,颁行全国。政和六年又经医官曹孝忠等校订,删繁辑紊,纠正谬误,改名为 《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 (简称 《政和本草》 )。绍兴二十九年(1159) 经王继先等修订,名为 《绍兴校订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淳祐九年(1249),平阳张存惠将寇宗奭 《本草衍义》 随文散入 《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中,作为增订,故改名为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书中保存了大量珍贵药学文献,是学习和研究本草学重要参考书。有元大德六年(1302)崇文书院刻本,明嘉靖间刊本,清光绪三十年(1904)武昌柯逢时影宋并重校刊本。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药物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31卷。宋·唐慎微约撰于11世纪末。1108年(大观二年)刊印时由艾晟补入陈承《本草别说》的内容,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1116年(政和六年),曹孝忠等重行校刊合并为30卷,称为《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王继先等再次校订增补,名《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32卷。此后又有多种刊本,书名也有变更,但基本内容没有很大改动。本书以《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基础,总结了北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书中广泛收集了各种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并保存了《神农本草经》以下一些主要本草学著作的文字。其内容:卷1~2为序例,卷3以后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以上又各分上、中、下三品)、有名未用及图经外草类、图经外木蔓类等13类,共1 746种(各种刊本的数字略有出入)。由于本书收罗广博,编号、体例谨严,对于药物的别名、药性、主治、产地、采收、炮制、辨析、附方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所附的药图也较精细。现有人民卫生出版社《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影印本。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中药学专著。又称《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 《证类本草》。北宋蜀州晋原 (今崇州市) 人唐慎微宋元丰六年(1083年) 著。全书32卷。收载药物1746种,系统收录上自 《神农本草》,下迄唐代各医药名家医药专著中的有关论述,并收载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中的有关论述,共引用书籍247种,其中药物学著作17种,其他中医著作97种。保存了许多六朝、唐、宋中医药文献资料。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的大成,对药物的产地、炮制、采集等进行了考订和补充。宋徽宗赵佶改名为 《大观本草》。政和时重修,改名为 《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再次进行整理,取名为 《绍兴本草》。在 《本草纲目》 刊行前500年间一直作为研究中药学的范本,对当时及以后药物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行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张存惠晦明轩本影印本。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审元)撰,32卷,刊于1108年。本书总结了北宋以前的药学成就,在《补注本草》和《本草图经》的基础上增修而成。共增新药625种。新旧药总计1746种(或1748种)。因刊行于大观二年(1108年),故又称《大观本草》或《大观证类备急本草》。政和6年(1116年),经曹孝忠重新刊正,定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南宋绍兴27年(1157年),王继先校订后名之为《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在通行的本子是1249年由张存惠整理刊行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急)本草》,30卷。载药1740种。今有影印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系本草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宋唐慎微撰。初稿写于元丰5年(1082),于元符元年 (1098) 增订成书。31卷。唐慎微字审元,蜀州晋原 (今四川崇庆) 人,后迁居成都行医,医术高明。他为人治病,不要报酬,只求给他提供医药资料。《证类本草》中广博的资料、就是用这种方法征集到的。本书主要是在《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及(《 (嘉祐)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又参考了大量医药文献及文史古籍编撰而成。全书共收药物1746种。卷1、2为“序例”,收载了前代重要本草著作的序文、凡例、药物炮炙、药性理论、方剂组成、各种病症的常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宜忌等药物总论方面的内容。卷3~29系药物各论部分。将药物分为10类: 即玉石部、草部、木部、人部、兽部、禽部、虫鱼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每部又按照上品、中品、下品的次序排列,每一种药物均首列该药的图形,并广引历代文献中有关该药的记载,内容有该药的正名、别名、性味、毒性、药效、主治、产地、生药形态、采制药法以及临床有效单方、医案等。卷30为 “有名未用” 类,系将原 《神农本草经》 及《名医别录》等书中的194种药物,但后世已不详其用途者辑录出原文,以供参考。卷31 “本草图经外草类” 及“本草图经外木蔓类”,是将 《 (嘉祐) 本草图经》一书中增入的植物药品98种分别收载各药的原文及图形。全书内容广泛,尤其是炮炙和附方两部分内容大大充实。本书行文层次分明、先后有序,对资料出处均详加标注,因此,由本书可以清晰看出宋以前主要本草层层增补的发展脉络。今存的《证类本草》有两个主要的版本系统:一是源于大观二年(1108)初刊的《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另一是源于政和六年(1116)医官曹孝忠奉诏校正的《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这两系统的版本有40余种,主要内容相同,但文字、药序、药图仍有不少差异。今易得且较好的版本是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的元代张存惠晦明轩《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该书还包含有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的全部内容。

☚ 食疗本草   本草纲目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见 《证类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jīnɡshǐzhènɡlèibèijíběncǎo

药物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31 卷。宋·唐慎微撰于11 世纪末。(大观二年1108) 刊印时由艾晟补入陈承《本草别说》的内容, 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政和六年1116) 曹孝忠等重行校刊, 合并为30卷, 称为《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绍兴二十九年1159) 王继光等再次校订增补, 名《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32 卷。此后又有多种刊本, 书名也有变更, 但基本内容没有很大改动。该书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的成就, 纂集了《神农本草经》以后的各种主要本草著作内容, 对于本草学的基本理论及各种药物的名称、药性、主治、产地、采收、炮制、附方等记述颇详。收载药物1746种(各种刊本数字略异), 分为13 类。现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系本草学著作。简称《证类本草》。31卷。宋·唐慎微撰。初稿写于元丰5年(1082年),于元符元年(1098年)增订成书。本书是在《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及《(嘉祐)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又参考了大量医药文献及文史古籍编撰而成。全书共收药物1746种。卷1、2为“序例”。主要收载了前代重要本草著作的序文、凡例、药物炮炙、药性理论、方剂组成、各种病证的常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宜忌等药物总论方面的内容。卷3~29系药物各论部分。将药物分为十类:即玉石部、草部、木部、人部、兽部、禽部、虫鱼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每部又按照上品、中品、下品的次序排列,每一种药物均首列该药的图形,并广引历代文献中有关该药的记载,内容有该药的正名、别名、性味、毒性、药效、主治、产地、生药形态、采制药法以及临床有效单方、医案等。卷30为“有名未用”类,系将原《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等书中的194种药物,但后世已不详其用途者辑录出原文,以供参考。卷31“本草图经外草类”及“本草图经外木蔓类”,是将《(嘉祐)本草图经》一书中增入的植物药品98种分别收载各药的原文及图形。
本书的编写体例是,每种药物的本文部分用白色大字记《神农本草经》原文,用黑色大字记《名医别录》原文。《新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的原文也记以黑色大字,但分别注以“唐附”、“今附”、“新补”等字样。唐慎微新增的药物原文则在药名之上用“墨盖子”(︻)作为标记。注文部分先记以《别录》的旧注(未作标记),以下依次记出陶弘景注文(记以“陶隐居云”)、《新修本草》注文(记以“唐本注”)、《开宝本草》注文(记以“今注”)、《嘉祐本草》注文(记以“臣禹锡等谨按×××”字样及其以后的白色小字标题)、《本草图经》原文(记以“图经曰”大字标题)、唐慎微续增的内容(均在“墨盖子”的标记以下),其中引录了《雷公炮炙论》的原文、该药的临床处方应用以及文史著作中有关该药的论述等。本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北宋以前我国本草学的成就,故刊行后受到北宋末期以至明代医学界的很大重视,出现了大量的复刊本、增订、改编本等,而且与此同时在日本及朝鲜也有很多翻刻本,对于这一时期的药学事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证类本草》的版本,首刻本是在大观2年(1108年)刊行的,故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其后刊本又有改“大观”为“大全”者。在刊行之前曾经艾晟加以校正,并在原书内容中逐条补入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书中简称《别说》)的文字,由此发展出后来的《大观》本系统。政和6年(1116年),北宋政府指定以曹孝忠为首对《证类本草》重予校订,将原第30及31卷合并为一,共30卷,内容方面仅作了部分的文字订正,又将书名改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由此发展出后来的《政和》本系统。南宋·绍兴29年(1159年)政府组织王继先等人再次校定《大观本草》,增补了少数新药(记以“绍兴新添”)及部分注说(记以“绍兴校定”)。书名则改称《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绍兴本草》,原附《音释》1卷),由此产生了《绍兴》本系统。
以上三个系统的刊本除“绍兴”刊本宋代以后在国内已失传,仅见有日本方面的残存钞本若干种外,《大观》和《政和》两种刊本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的重刻本及增补重刻本。其中最早的一次增补是在1249年由张存惠将《本草衍义》的药物逐条加入《政和本草》,题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晦明轩刊本),这一刊本此后叠经复刻,不仅是现存《政和本草》的唯一形式,而且也是《证类本草》最多的一类刊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在《政和本草》逐条编入《本草衍义》的影响下,明代以后的《大观本草》系统中也出现了将《本草衍义》的药物逐条编入的刊本型式。除了上述完整的《证类本草》刊本外,宋、元之际又有将《证类本草》的主要内容节要录出与《本草衍义》合编成书者,其书名不一,如宋代刊有《新编类要图经(注)本草》,元代刊有《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42卷等,均题“许洪校正”。

☚ 本草图经   本草衍义 ☛
000136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