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织妇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织妇词

 

[唐]元稹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织妇词》,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新乐府辞》。元稹的这首诗,是其《乐府古题》组诗十九首之一,写于他贬官江陵之时。江陵属湖北荆州,在唐代是按制向朝廷“贡绫”的地区之一,因而有许多所谓“贡户”的女子从事织锦,当时称之为“织妇”。这首诗就是反映织妇疾苦的讽谕之作。
 开头四句,写织妇的繁忙辛苦。起句“织妇何太忙”是全诗唯一的五言短句,它领起下文,饱蘸着诗人的悲悯之情,实为先声夺人之笔。怎么个忙法?当蚕儿三眠(“三卧”)即将结茧之时,她们就忙起来了,忙得是如此之早”。为什么如此早忙?原因是“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税就得早出丝,所以她们向传说中的“蚕神女圣”嫘祖(黄帝之妃)发出祈祷,请神灵多多保佑,让蚕儿早点结茧出丝。不然,怎么应付今年提前征收的丝税呢?她们提心吊胆,惶恐不安,这也是一种忙的表现,叫“心忙”。
 五至八句,揭示迫使织妇大忙的原因。先说提早征税不是征税官吏的坏主意,而是因为“去年官家事戎索”。皇帝(“官家”)要打仗(“事戎索”即从事战争),租税就得早征多征。原来根子就在这里。既然打仗,苦战流血的士兵要丝帛包扎刀伤,功高升官的主将要更换丝绸帐幕,织妇们哪能不加忙加累呢?这一层语气平缓,揭露却深刻有力。
 九至十二句,由面到点,具体织妇的辛酸与痛苦。 “缲丝织帛”一句,上承“征人战苦”而言,为士兵缲丝织帛,已经够费力了;“变缉撩机”一句,则是“主将勋高”一句的必然后果。这些人不同于士兵,他们要的是有花纹图案的高级绫罗,织造时就得不断改变丝缕(“变缉”),拨动织机(“撩机”)。这就不仅是忙的问题,还得有高度技巧的织妇才能胜任。于是,诗人通过一个实例,写出一双姊妹为此而蒙受的苦难。这一家贡户的两个姑娘,头发都白了,却因为懂得挑纹织锦的技术而不能出嫁,封建统治者不仅要榨取她们的血汗,而且要埋葬她们的青春,断送她们的终身幸福,这是何等惨烈的人生悲剧!据元稹自注说,这是他在江陵亲眼见到的事实,而不是什么夸张或虚构。这两位头白不能出嫁的织女,不是比白居易笔下的上阳白发宫女还要苦吗?
 结尾四句,诗人慨叹织妇人不如虫的悲惨命运,表现其无限的同情与愤怒。他借着织妇痛苦的目光,看那屋檐前来来往往吐丝结网的蜘蛛,不禁替织妇们生出一种羡慕之情:你这小小的昆虫,竟能在空中来回走动,在虚空中编织罗网,既没人向你征税,又无人禁你婚嫁,你是多么地自由幸福啊。织妇织妇,原来连蜘蛛都不如啊!
 元稹的这首诗,对织妇生活命运的描述十分质朴也十分真实,可说既少色彩亦无渲染,有点近乎白描。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完全浸透在朴实无华的诗句之中。究其原因,应该说得力于他对织妇生活的真切观察,更得力于他对织妇内心世界的艺术开掘。诗人写出她们对蚕神女圣的虔诚祈祷,对征税官吏的善意开脱,对前线将士的好心体谅,对织帛辛苦、挑纹艰难的轻声叹息,对善织罗网、自由自在的蜘蛛的痴心羡慕……这一切,把织妇温顺善良的性格,忍辱负重的精神,悲惨苦难的命运,以及她们可怜而美好的向往,表现得多么细致入微又生动感人呵,你能不为她们一掬同情之泪吗?
 可见,元稹的诗,并非都如一些论者所批评的那样直露,僻涩,爱发议论,他也写了不少含蓄、质朴、生动感人的好诗。这首《织妇词》,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历代诗词精品之《织妇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织妇词

 

元稹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白头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诗序申论了作者反对“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流弊的立场,主张运用古题“全无古义”,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因此,这些诗与新乐府创作精神并无二致。
 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有专门机构,监造织制,征收捐税。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诗四句一换韵,意随韵转,诗意可分四层。
 “织妇何太忙”四句,写早在织作之前,织妇就已操劳了。诗以问答开端,织妇为什么操劳呢,蚕儿还没有吐丝啊。封建时代以自然经济为主,织妇也是蚕妇,在“蚕经三卧行欲老”(四眠后即上簇结茧)之际,她就得忙着备料以供结茧之用,此后便是煮茧缲丝,辛苦不在织作之下。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两句通过织妇口气,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用人物口气代替客观叙事,则“织妇”之情态毕现,她是那样辛苦,却又毫无怨言,虔诚敬奉神灵,听命官家。这一古代农家妇女形象是十分典型。
 “早征非是官人恶”四句,补叙提前征税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去年即元和十六(816)年发动了讨伐淮西吴元济的战争,军费开支很大(“戎索”本义为戎法,引申为战事),战争的沉重负担,自然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而丝织品又直接是军需物资。作为医疗用品它可供“征人战苦束刀疮”;作为赏赐品,则可与“将军勋高换罗幕”。这些似乎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怨艾的事儿。“早征非是官人恶”一句,活现出普通百姓的忠厚、善良、任劳任怨和对命运的无可奈何。浅显而又深刻。
 “缲丝织帛犹努力”四句才是正写织作之苦。在“织妇”的行列中,诗人特别突出了专业织锦户。她们专织花样新奇的高级彩锦,贡入京城,以满足统治者奢侈享乐的需要。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正是“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白居易《缭绫》)“变缉撩机苦难织”与此意同,谓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和工艺水平的。由于培养挑纹能手不易,当时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贻误青春者。诗人写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又自注云:“予掾荆(任江陵士曹参军)时,目击贡绫户有终老不嫁之女。”织女为材所累,大误终身,内心的悲伤是难以言喻的。前代乐府即有“老女不嫁,蹋地唤天”之说,诗人于此着墨不多,却力透纸背。
 最后四句闲中着色,谓织妇面对窗牖,竟羡慕檐前结网的蜘蛛。在织妇看来,这小虫的织网,纯出天性,无催逼之虞,无租税之苦,比织户生活强过百倍。本来生灵之中,虫贱人贵,今贱者反贵,贵者反贱,足见人不如虫。诗人由抽丝织作而联想到昆虫中的织罗者,显得自然而巧妙。
 《织妇词》全篇仅一百一十字,却由于层次丰富,语言凝炼,显得意蕴深厚,十分耐读。虽然属于“古题”,却合于白居易对新乐府的要求。即“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其辞质而径”,见者易谕;“其事核而实”,采者传信;“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因此,他将“寓意古题,美刺见(现)事”和“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这两类乐府,皆归之于“新乐府辞”,并不止限于“新题”。元稹及其他诗人的《织妇词》,与杜甫的《兵车行》等,得以同类并列,均属新乐府。这样的见解和分类,抓住了本质特征,确具真知灼见。

诗词作品《织妇词》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织妇词

 

吴伟业


 黄茧缫丝不成匹,停梭倚柱空叹息。
 少时织绮贡尚方,官家曾给千金值。
 孔雀蒲桃新样改,异𦈙奇文不遑识。
 
 桑枝渐枯蚕已老,中使南来催作早;
 齐纨鲁缟车班班,西出玉关贱如草。
 黄龙袱子紫橐駞,千箱万叠奈尔何!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的叙事诗。它主要是揭露清初统治者掠夺人民财富的恶政,突出反映了清贵族的骄奢淫逸和贪得无厌的行为;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流露了一些自己对故明的怀念与对清廷的愤懑情绪。
 

****


 本篇共十二句,头两句是全诗的发端,抚今叹息,领起全篇。下边分两部分来叙事抒情。
 

头两句:即事兴叹


 黄茧缫丝不成匹,停梭倚柱空叹息。
 缫丝,即煮茧抽丝。匹,古代以四丈为一匹。匹,即疋。这是说,煮发黄蚕茧来抽丝,是难以织成大量的丝匹的。于是,只好停下梭子,靠着屋柱仰天长叹……。
 织绸妇就是这样开始了今昔对比的。看下边四句——
 

续四句:忆昔“奇文不遑识”


 
 少时织绮贡尚方, 官家曾给千金值。孔雀蒲桃新样改, 异𦈙奇文不遑识。
 织绮,即织细绫。《六书故》云:“织采为文(纹)曰锦,织素为文曰绮。”尚方,官名。秦置尚方令,汉末分为左中右三尚方,历代沿用着。这是掌官制作宫禁中好玩器物之官署。
 前二句是说,往昔,我年轻时,为管此事的官方织白色花绸,官家还能付给不少代价。
 后二句说,花样常常翻新,什么“孔雀锦”、“蒲桃纹锦”,那异彩奇花实在好看,只可惜来不及欣赏。这里的孔雀、蒲桃,均为花锦之名。陆翽《邺中记》:“织锦署有蒲桃文锦,又有凤凰孔雀锦、韬文锦。”此“𦈙”字,按《六书故》云:“𦈙,丝接岐也。”这里,当指织锦的纹采。遑,暇;不遑,不及。
 这是织妇从眼前的困难状况,联想到自己往昔织丝的景况,微露一些不快情绪。
 

最后六句:伤今“玉关贱如草”


 
 桑枝渐枯蚕已老,中使南来催作早; 齐纨鲁缟车班班,西出玉关贱如草。黄龙袱子紫橐駞,千箱万叠奈尔何!
 这六句大意是说——
 可是如今呵,桑树慢慢地枯萎了,蚕儿也老了,丝绸产量大减。
 可是,皇帝还是派身边太监频频地催交,吆喝:快快纳贡!
 你们看,那些齐地的“白纨”,鲁产的“细绢”,一车车都往关外运;
 可是,那里的丝绸,已经堆积如山了,像杂草一般根本不值钱!
 而这边呢?用车载运还不够,又让一队队骆驼驮着千箱万叠的丝绸。
 宛如女子出嫁那样身盖黄龙红巾,不断地往关外运,不断地往关外运啊!
 这里补释几个词语:
 中使——皇帝左右的使臣,后世多用于宦官。
 齐纨与鲁缟——前者,指齐地所产之白纨,即白色绸缎;后者,即指鲁地出产的细娟。此处泛指江南人民掠夺的各种丝织品。
 玉关——玉门关,此处实指山海关,以西道东,含蓄地指责清廷将财物运往清留都盛京,即今沈阳市。
 橐駞(tuó陀)——指驮运货物的骆驼。
 

****


 对于吴伟业诗歌的特色,《四库提要》曾经有个很好的评价——
 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庾信方之。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 格律本采四杰,而情韵为深; 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
 虽然这是对吴伟业全部诗作的评价,但从我们选读的这首《织妇词》中,也可看出一点端倪。
 全诗句句用鲜明形象来叙事,情调“激楚苍凉”,语意却含蓄深沉。它借助一个“织妇”的自我叙述,进行了今昔对比,抚今思昔,忆昔伤今,把一个满清贵族横征暴敛,大量攫取人民脂膏的清初史实,艺术地再现出来。并且看来似乎客观冷静地叙述“织妇织丝贡绮”的事实中,巧妙地寄托着自己对故明王朝的眷念;同时,也表露了诗人对清廷统治者的义愤之情,最后不得不直呼:“千箱万叠奈尔何!”
 这首诗同他先前反映江南水乡民不聊生的《捉船行》,以及反映明亡前后政治面貌、抒写艺人悲惨遭遇的《楚两生行》等诗,都显得风华宛转,华而不靡,颇有凄清感人之胜,确是他的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

《织妇词》zhi fu ci

Lyric of the Weaving Woman→元稹 (Yuan Zhe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