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系脑膜炎中的一大类。病因均由各种不同细菌而引起,其中包括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类。脑膜病变一般均比较明显且较广泛。临床症状明显且较重。脑膜刺激征明显,试验可呈阳性。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常在10 000~20 000左右,中性核增多,可有核左移。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蛋白升高,糖与氯化物减少。经培养等方法可查找到病原菌。治疗:包括病因治疗与对症及护理等,细菌感染者可用特殊抗生素,必要可行鞘内注入,及时治疗效果多良好,如治疗不及时后果不佳。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系由各种不同细菌引起的一组病情较严重的急性感染性脑膜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脑膜刺激征明显。治疗应选用毒性小、疗效高、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组病情较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尤以小儿为甚,病死率5~15%。本病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结核杆菌引起者为非化脓性。其他细菌引起者,脑膜均有化脓性改变,故又称为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以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为多见;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产碱杆菌等也可引起,但不常见;其他更为少见的有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产气荚膜杆菌及多杀杆菌(Past.muetocida) 等。流感杆菌b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族所致的脑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小儿多数由流感杆菌b型所致,而新生儿则以含有K1包膜多糖抗原的大肠杆菌较为多见。 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途径有: ❶通过血循环,发生于菌血症或败血症后,其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脑膜炎,如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 ❷直接扩散,感染可从颅外向颅内直接扩散,如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底骨折、颅骨骨髓炎后的脑膜炎;邻近感染灶的直接侵犯,如慢性中耳乳突炎、鼻旁窦炎等所致的脑膜炎;亦可自脑内向脑膜直接扩散,如继发于脑结核瘤的结核性脑膜炎,继发于脑脓肿的化脓性脑膜炎。 ❸通过逆行的血栓性静脉炎,如继发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脑膜炎。 ❹经脑脊液通路,如通过腰椎穿刺,将致病菌直接接种于蛛网膜下腔。 细菌性脑膜炎的共同病理特点为软脑膜有不同程度充血、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除结核性外,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脑膜炎更为明显。病变主要位于脑底或半球凸面,如结核性脑膜炎,炎症渗出物常分布于颅底;链球菌脑膜炎渗出物以半球凸面为重;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脑膜炎则可同时累及半球凸面及脑底。脑组织亦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和水肿,脑回肿胀,脑沟变浅等。 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及病原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均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不少病例有嗜睡、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检查时多有脑膜刺激征,如颈部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若炎症累及颅内血管及脑实质时,可出现肢体瘫痪及失语;若炎症位于颅底,损害颅神经时,可出现视力障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如颅后凹发生蛛网膜粘连,致使脑脊液循环梗阻时,则可引起脑积水。 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考虑。凡疑似病人应作腰椎穿刺,以明确诊断。病史及流行病学资料包括颅脑外伤、邻近组织感染灶、冬春季节(脑膜炎球菌脑膜炎流行季节)、肺部结核病灶等。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脑脊液呈浑浊,甚或脓性,细胞数一般明显增高,多在10,000/mm3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常明显增加,糖及氯化物均降低;涂片或培养可获得致病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不呈化脓性,久置可见薄膜形成,细胞数每立方毫米仅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涂片抗酸染色可检获结核杆菌。可用免疫对流电泳、乳胶凝集试验及间接荧光试验等检测抗原,阳性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脑脊液鲎细胞溶解物试验检测内毒素,对诊断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参考意义。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测定,对鉴别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具有一定帮助,化脓性脑膜炎的IgM、IgA及IgG均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以IgA和IgG增加为主,而病毒性脑膜炎仅在疾病后期才有IgG增加。 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一经确定,应立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宜选用毒性小、疗效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剂量应充足,用药时间不少于10日。 通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菌药物有磺胺药、氯霉素及异菸肼等。脑膜有炎症时,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及四环素等能较好地透入脑脊液;但头孢噻吩(ce-phalothin)或头孢噻啶(cephaloridine)、红霉素、林可霉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透入脑脊液的量较少; 多粘菌素B及粘菌素几乎不能透入。 治疗病原未明的细菌性脑膜炎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其次为氯霉素; 病原菌明确的细菌性脑膜炎应立即使用对该病原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其他如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剂等应用,对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发生亦十分重要。 由于病原菌侵入途径不同,预防方法亦不尽相同。经呼吸道传播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腰椎穿刺手术,应严格消毒,坚持无菌操作,以防带入致病菌。颅脑外伤或其邻近组织有感染病灶者,应及时应用有效抗菌药物,防止感染扩散。 ☚ 感染性休克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 ☛ 0001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