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之。 【集校】: 洪兴祖: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 朱熹: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黄省曾、明繙宋本:同朱本。 朱多煃:信非吾罪而 汪瑗、庄允益:同朱多煃本。 毛晋:信非吾辠而弃逐兮,何日夜而 闻一多: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兮),□□□□□□。 校语:本篇用韵亦以二进,此处时丘之三字相叶,于例不合。疑此二句下当更有二句,今本脱之。 苏雪林:□□□□□□□,□□□□□□,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校语:本 【集释】: 王逸:我以忠信而获过也。 昼夜念君,不远离也。 朱熹:忘,谓忘其故都也。 林兆珂:况我以非罪而被逐,何敢日夜而忘故都也。徐师曾云:宋祝尧曰:平怀故都,徘徊不忍去,有黍离之余悲,然《黍离》章末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平之言于是乎騐矣。 汪瑗:信非吾罪而弃逐,盖言己之遭放,诚非实有罪过,特以谗人之妬,君之不明耳。何日夜而忘之,卽上何须臾而忘反之意。此时郢都已破,宫城之毁,陵墓之焚,君上之败走,百姓之离散,而故国爲荒凉草莽之丘墟矣。屈子犹拳拳欲归故都者,亦谓得知鸟兽之死于旧巢旧窟足矣。可谓仁之至,义之尽矣。 自谓重仁袭义,谨厚以爲丰者,非虚语也。然怀王客死于秦鄙,襄王旅毙于陈城,竟不以故都爲念,曾不知夏之爲丘,孰两东门之可芜也。是诚何心哉?夫郢自楚文王迁都以来至怀襄,几四百年,而祖宗旧物一旦爲暴秦所夺,曾不知一思及之,方且卑卑然与之会盟讲和,入子爲质,其不足与有爲而无耻也甚矣。独屈子抱区区之忠,虽无日夜须臾而忘之,亦将奈之何哉?屈子曰信非吾罪而弃逐者,非急急于自表暴乎己也,盖深责襄王之弃贤而亡国也。 使襄王闻屈子之言而深悔之,复召还屈子,与之共谋国政,训练所收十万之东兵,犹足以驰骋乎天下矣。况区区之郢都,又岂有不可复者哉?呜呼!《哀郢》之作,而以谗人之嫉妬,用贤之倒置终之,岂无意乎?襄王迷而不悟,懦而无爲,使屈子之志竟莫能伸,而千古之恨至今诵之,令人太息不已。 故太史公读《哀郢》而悲其志焉。 陆时雍:不忘,卽自主也。 黄文焕:日夜恋土之怀, 王夫之:虽谏而见放,然愿君西归之心,不能旦夕忘也。 林云铭:信非吾罪而弃逐兮,应上去不信句。何日夜而忘之,应上何须臾而忘返句。 盖惟非罪,有可以放归之理,故不能忘。已上叙死期将至,冀得归骨作 屈复:右四叚。言信非吾罪而 一返无时,狐鸟不如,然无罪放逐,有可还之理,故日夜不 奚禄诒:一治一乱者,天也。其播贤而虐民者,非天也。 君心狃于治道,致家耄逊荒,兆民索朽,岂其天乎?故彼妇出走,知鲁之将衰;纪纲底灭,见夏之必覆。此五子与孔子之歌所以作也。屈原去郢,有濡尾之象矣。而九年之内,企望赐环,犹以尧舜之道尊其君,而归远于己。 是忧谗畏讥之惧,旣不失于平常,而推亡固存之念,又不忘于久远。奈何楚之君臣,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胡文英:若果爲吾之罪而 不然,岂能日夜而忘返乎。 刘梦鹏:右第一章。九年不复,壹反何期,宗社坵墟,风景变色, 下八章皆承此章之意而申言之。旧列第三章,今次第一。 陈本礼: 胡濬源:乱辞全是不忘欲反。 王闿运:至此危亾,乃知放臣之无罪矣。然君臣皆不反,己亦 徐英:虽以浮游物外自慰,然犹冀壹反,所谓睠念楚国,不忘欲返也。《哀郢》一章章四 文怀沙:信,忠信。弃逐,被抛弃放逐。 何日夜而忘之,白天夜裏,我怎麽能忘记?(《屈原集》注) 姜亮夫:信,诚也。信非二句,作一气读,言诚非余之罪而见逐弃,余又何能日夜忘之乎! 马茂元:本篇以《哀郢》名篇,“民离散而相失”,“哀见君之不再得”,“江与夏之不可涉”,都是正面説出哀郢的意义。 而诗人的心 刘永济:此言己之所以日夜而不忘者,因无罪被逐也。此 (《屈赋音注详解》) 苏雪林:屈原虽于郢都被破前,潜入首都,护送眷属,沿江东下, 不过我想当时各国律法对这件事是很严格的:逐臣谪宦到了贬处,小小行动可以自由,却也不能离开贬所太远,否则一被上面觉察,便要罪上加罪。况那时郢都虽破,顷襄亦远迁陈城,但湘西及夔黔一带广大的地面仍然是楚国的天下,再者他又是受 徐仁甫:何当训无。何日夜而忘之,谓无日无夜而忘之也。 杨胤宗:此章末 蒋天枢:小人毁原,爲种种陷诬之词,故云信非吾罪。弃逐,括免己职、黜己身而言。何日夜而能忘之,之,是也,“是”谓复国情怀。 王泗原:之,代指上句非罪弃逐之事实。 汤炳正:以上第三段,乃全诗尾声,抒写流亡中思念故土的迫切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