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学法
组织化学法是显示组织内或细胞内某些化学物质的定性、定位、定量的方法,是将化学方法(主要是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和组织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代谢的改变及其意义。目前它已成为病理解剖学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化学法起始于比利时植物学家Raspail(1830)发表的《在生理学中使用显微镜观察化学物质》的论著。早期(1830~1870)主要用于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生理现象,称为生理组织化学。后来(1890~1920)由于显微镜的改进和组织染色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化学法逐步被用于阐明组织或细胞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称为显微组织化学。与此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领域,以阐明病变组织中出现的物质变化,其中包括无机物、色素、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近年又相继出现了酶的组织化学、电镜组织化学和定量组织化学。尤其于本世纪60年代,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又形成了免疫组织化学等新领域。组织化学的发展与其他生物医学科学和技术的进展密切相关的。然而,它的宗旨始终未变,在于探查组织或细胞内某些化学物质的存在及其功能,并阐明其生物学意义。
组织化学的方法甚多,按其基本原理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❶化学显色法: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使其物质在组织切片上生成有色沉淀而加以观察,绝大部分组织化学法即属于此类。如磷酸酶的显示。
❷类化学法:极少数物质对某些试剂具有特异性染色反应,但机理不明。如Best卡红法。
❸物理学方法: 利用某些物质的物理学特性而使用一些染色剂显色,如苏丹染料溶于脂类而显色。其他还有荧光分析法、组织吸收光谱法、组织X射线显微分析法、放射自显影等。
❹应用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如pH值的变化可改变蛋白质的染色性,从而显示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❺应用生物学特性的方法: 如利用大分子物质的抗原性所进行的免疫荧光法。
❻检查有机物燃烧后残留物中无机物质的显微灰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