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纳失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纳失失

 又作纳石失。原本是波斯出产的一种织金绸缎的名字,元代用作一种织金锦的名字。这是元代手工业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织金锦的制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织造时,把一些切成长条的金箔夹织在丝线中,这样织成的锦,金光夺目,另一种是用金箔捻成的金线和丝线交织而成,这样织成的锦,坚固耐用,但色泽较暗淡。类似的产品还有撒答撒欺;原是中亚出产的一种丝织品的名字。当时在弘州(今河北固原)和大都(今北京)设有专局制造。《元典章》卷五八《工部》关于纳失失的使用记载详细。《舆服志》说明这种贵重的织物主要用于皇帝、百官的服装、帽子。三品以上官吏的帐幕也用织金。织金锦的纹饰有狮子、瑞鸾、宝相花,团龙、龟背和如意纹等,多达几十种。不同的纹饰题材适用于不同的人物、场合。金色和团饰纹样、气势恢宏,色彩艳丽,用于帝王服饰及周围陈设;山水图案,用于文人雅士的服饰;多花、较大的花,用于真人、神主和仙伯衣领;素地小花常用于仕女、雅士的衣边装饰。北京庆寿寺海云、可庵两塔内曾出土了四块纳失失,上面的植物花纹都是用金钱织出的。纳失失在元代盛行和蒙古王公的艺术情趣、文化水准、装饰爱好有直接关系,也是文化交流的产物。从丝织物加金工艺史及纺织艺术史的角度上说,纳失失金锦,是创新工艺,是一项新技术。但这种新产品需耗费大量黄金。
纳失失

纳失失

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古阿拉伯语, 意指上等金丝锦缎。原产于波斯, 种类很多。成吉思汗西征以后, 始为蒙元皇室及诸王显贵所用。元代专设别失八里局, 掌领织造御用领、袖纳失失等缎。纳失失除用于制衣外, 大汗的毡帐内和诸帝的车帐以及棺木等御用器物, 均以纳失失饰覆之。

☚ 采珠户   二、农业 ☛

纳失失

元代一种织金锦缎名称。又作纳石失、纳赤思。《元史·舆服志》:“纳石失,金锦也。”源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此种锦缎“缕皮傅金为织文”,华丽名贵,种类甚多。原产于波斯及中亚等地,很早即由回回商人运销至蒙古等地区。蒙古西征时,自河中撒麻耳干(今撒马尔罕)、不花剌(今布哈拉)等城俘获大批织金工匠,迁往东方。元朝时,大都(今北京)、弘州(今河北阳原)、荨麻林(今河北张家口以西万全县境内洗马林堡)等地设立工局,专门织造此种锦缎。为缝制质孙服之重要原料。当时百官质孙服中有“大红纳石失”、“素纳石失”、“聚线宝里纳石失”等多种名目。此外,还用以装饰车、马、玉玺绶带等。朝廷对有功臣僚也常赐以此种锦缎,以示荣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