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纪效新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纪效新书 [原文] (节选) 卷八 操练营阵旗鼓篇 (号令既习,刑赏俱明,于是列于场肆而教以坐作进退之法,为营阵之制,以施于用。故以操练篇为第八。) 发放。候升帐喊堂毕,牙旗开,中军官禀:“升旗!”禀讫,即放炮一个,擂鼓升旗。待众声迹将定,又禀:“放静炮!”禀讫,放炮三个,三军肃静。敢有喧哗者,军法施行。又禀称:“吹号笛!”聚官旗听发放,俟官旗到齐立定,金止。中军官叫官旗上来,两边齐应一声。自卑而尊,由队长从下摆起,务要行次疏直齐均。各官旗依次跪下,中军官执发放牌高声发放云:“官旗听着: 耳听金鼓,目视旌旗,步闲进退,手习击刺,万人一心,惟将令是听。违纪的军法不饶!”每一句,众应一声。分付毕,若有别项讲谕,各静听主将逐一亲说,记定依次分付,自尊而卑起立,分列如前。中军官傅令,官旗下地方,众应一声。听大吹打,官旗由原路散回信地。听各把总吹号笛,哨官、哨队长俱听把总处照台上发放,但先一句云:“奉台上号令,如有分付一体字字谕之。”仍照台上规矩,大吹大打散回信地。又哨队长各到本管哨官处再行宣说,但第一句云:“奉本哨号令毕。”又兵听队长傅说,约一刻掌下营号头即各肃静听下营。 中军请钧旨下营,禀讫,中军即拨下地方巡视人役。每哨二名,共十名,旗上明书“某哨巡视”字样,俱赴台下禀请下地方。蓝旗听发放,掌号官发放。凡呐喊不齐、行阵错乱、喧哗违令、临阵退缩,拿送处治。分付讫,督战旗牌每总一面,五面付官悬牌执旗禀,称:“执旗牌下地方!”督阵旗牌上马各巡视旗从之,由发放路各归营哨。中军吹哱啰,各起身一荡喇叭必警,二荡必齐。再吹哱啰,中军摆金鼓旗帜。掌旗者即将原列两行旗取五方,一副上将台,二副摆定两边。官兵听点鼓于台前。如路广,则两哨四队平行;如路狭,则每哨挨队依鸳鸯阵法照图行至极前,俱层层立定,金响鼓止。 以下至收为大营句止,共八条、共八图。此每每临阵对敌所用者乃实效,非饰观视之筌蹄也。数年屡战,一切号令行伍俱如图款。毫不更易,是以每战必全捷而我兵不损,及至困攻贼虽竭力以刀石掷敌而我兵不为所伤者,此鸳鸯阵牌筅枪傥居次之功也。须临阵观之便得妙处,肯綮借或场操之际肯有亲入行伍内一试之者, 亦自知其利不可以口舌楮笔载也。今将初出图令开后次第之。 俟定又点鼓点旗,前营正兵即由正路以当贼之头,左营即由左取路以出贼之左,右营即由右取路当贼之右,俱依大鸳鸯阵势单队双行。如有五营,则以后哨急出伏于左右,因地势山林而从便相机。如欲俟贼来迎我,我则伏兵出于前三支大兵之前里许之地;如我欲径杀入贼中,不待贼动则伏兵,即于我所进左右二支大兵之后,与交锋之地相去不过半里伏之。此时料贼已相见,不必密行也。候前正兵将近贼一里之地,急吹单摆开喇叭将鼓急点前营正兵,即大鸳鸯阵平平一字列开,以前哨为第一层,后哨为第二层,左哨为左翼,右哨为右翼,左营奇兵以前哨出左路抄贼为正兵;后哨为二层接应,左哨为左翼,右哨为右翼,其右营奇兵亦照前营兵分于右通每一层为平一字摆开。如路狭,则摆大鸳鸯阵;如路宽,则自大鸳鸯阵又分摆为三才阵。俱在临时所变,此皆以场操兼对敌之实事言也。若专在场操,其伏兵一半出大兵之前,一半在大兵之后,庶二者俱习矣。但如伏兵在兵之前,必须贼未见时先事遣发,亦必贼势迎头而来者乃可也。然此伏收功最易,但伏之甚难。非上等好汉齐心齐力不可也。须贼过我伏来方听我号令而出,不大成则大败。惟有随兵同出,遇藏身之处从便伏于兵后一着,此最稳当。虽不大得,亦不大失。但此伏所以防前兵少却为第一功,除此无所用其力。如此攻伏恁是如何,贼不可测。何则?有前行大兵遮护之耳。其中军兵一面在大兵后二三里之内,据险札老营,如此摆阵须速其定伏兵。俱伏已毕,候近贼百步之内,中军放铳一个、吹长声喇叭,鸟铳手在前打铳,每长声喇叭一声打放一层,只至擂鼓而止。如喇叭急吹长声连连不止,是要鸟铳手一齐放了也,不必抽放。又近贼五十步外放起火一支,各射手兵放箭、放弩、放火箭毕,吹天鹅声喇叭擂鼓,各兵奋勇径奔贼锋,再不许时刻迟疑,恁是如何厮杀,不许乱了鸳鸯阵,随离随合,务要牢记其平日所习阵法、牌筅枪刀之法,用时都如平日争忿厮打一般,不慌不忙,杀进一层又杀一层。杀死倭贼,恁从后兵斩级。当前者只管杀去,恁贼掷来金银,只是厮杀再不须顾。第一层战酣,擂鼓,少缓,又擂鼓,第二层急急冲过前层,接战前层,少整队伍; (擂)鼓,又少缓,又擂鼓,第一层又冲过第二层之前,接战原二层,少整队伍; 两翼奇兵一体间层依令进战、整队,与正兵同,待左右俱合之际,扮贼奔走屯巢之象。鼓,又少缓,再次摆队伍、喇叭,各兵即将贼所奔入之巢或上山林之内,即时四面各整鸳鸯大队围住。每遇门路处以厚兵一哨官者当之,紧于门路要口鸳鸯阵列定,以备并力冲出杀入,不许轻动擅进,恐中贼伏及或一人有失误事不小,贼之锐锋死斗皆在此处,但以守定为功; 其非门路之处,各营哨分内信地之兵,听即设计出奇从便攀登以入敌战,但责其取胜而已。大捷既毕,据极无警,各兵照旧困攻,听中军差亲兵入围内搜报平安。听摔钹响各于脚下收成大队,再听摔钹响,各哨为一聚,各营为一大聚,俱随五方各该大旗下立定。俱仍照原出战大阵之规,分前、后层左、右翼,听鸣金一声,各前一层退出间队退在后层之后,连鸣金二声,齐喝一声立定; 又听鸣金一声,又后一层不退之兵间队退过已退兵之后,又鸣金二声,齐喝一声立定。如此间队依金退至中军大营,放炮三个,呐喊三声,鸣金大吹打得胜鼓,各兵挨次看旗头收回作大四叠,此五营出阵之说也;若止四营,则以一营为正、二营为左右,以第四营一半设伏、一半札老营; 若止三营,则以一营为正兵、一营分为左右,一营之半为伏兵、一半为老营;若兵止二营,则以一营中一半为正兵、一半分为左右,一营一半为伏兵、一半为老营; 若止一营,则以各哨分之; 虽是一个人,亦可如图操习及如图临阵也。刻舟求剑者岂足以语此! 围攻之法不可执一也。如贼势大败,贼少我众,所围之处或山林人家又复狭窄,方可四面合围,必使一倪不返; 如贼气方盛,我少贼众,或所围之处散阔而我兵分守不足,必缺生路一面分兵于去围十里之外必遁之路伏之。 收毕吹打止,鸣锣坐地休息,金鸣锣止打金边发塘报。候塘报摇黄旗知有贼,各兵听吹哱啰起身,先点后营旗不点鼓,后营兵分为二支,照前次摆开图设伏毕。次点鼓点旗发前营兵为正兵,左营为左翼,右营为右翼,中军在后据险札老营,通照前次摆开之图立定。听吹摆队伍喇叭,摆为大鸳鸯阵。金鸣喇叭止,又听吹单摆喇叭,摆成三才阵。金鸣喇叭止,鸟铳手照前阵号令放炮毕,中军擂鼓鸣天鹅声喇叭,呐喊,各兵一拥飞身追战,第二层随上,鼓少缓,又急擂鼓,第二层又飞身冲出前层之前冲战前层,少整队伍,右营等兵通照前阵内号令一体操战。候二层俱交锋之初,前伏兵一齐拥出贼之后,至左右兵合战得胜,听鸣金战止。摔钹响,各整在所立信地。此时,在兵后左右伏兵,照旧伏,不许动。再听连鸣金三声退回,退法俱照前阵图号令退至中军之前。押阵大旗巡视,旗急摇,中军放铳一个,原设在阵后左右伏兵与中军正兵先将鸟铳一通尽放。擂鼓,吹天鹅声喇叭,合正伏之兵一齐呐喊,左右伏兵急进,中军退回。正等兵俱一齐转身便冲进其前,与贼交锋混战必胜。而后已摔钹响,收整队伍。又摔钹响,各押阵大旗收回。先立为长一字阵,之表比先出一字稍加稀阔。左右两营横离一百步,鸣金大吹打,各营照旗收回仍为一字阵,立定,金止。中军禀:“对垒安大方营!”禀讫,照后大方营图号施行。 一发兵出列之图,一收兵退回之图。(照前初出长一字图)俱与前出战收退之图相同,兹不重出,当取法于前图。云夫南方山水林翳地势最狭,惟有前二阵用,无不宜此因地措形也。何则?善用兵者,因敌情转化其法已云然矣。而不知善操习者,亦因兵情转化岂有一定之习哉。善用形者,亦因地形措战岂有一定之阵哉。况兵列既长缓急之变,贼势叵测,苟或遇出于此格之外,偶有警急,岂非候中军号令?若遇未及照令施行之中,忽有前变,则前营把总即自主号令先以备战。左营右营各听当前把总之号,即如中军号令一般,则后营伏兵即当于前哨之后左右。或遇山渠,或林木人家,或街巷弯曲,可以潜躲身形之处,偃旗敛迹衔枚,充为伏兵,以备前哨万一却回。俟其走尽追过我伏来,听在后老营兵炮响,即便矢起,截冲贼中或出贼之后,如此必转以为功,而前伏不及设亦不必设矣。其札老营策应兵,如贼徒战进前哨兵来,俟贼过伏兵所在,即便冲出,后营兵一面在后太远处据险为家,阻拒扼塞竖立营壁,管三营伙兵做饭备守。 一战胜追贼防伏之法。夫倭性人自为战,善于抄出我后,及虽大败随奔随伏,甚至一二人经过尺木斗壑亦藏之,往往堕其计中。辛酉之役,一月十捷,我兵损不及六七人,议者谓非兵之巧,乃贼之拙,此倭不如别倭之有伏也。殊不知将前法已屡教熟于平时。故如花街之捷,战追四十里而保全胜者,非贼之无伏,我有搜守之法而伏无所用也。其法如贼徒一战而败,贼遂奔北,我兵追上,凡遇林木人家,过溪转角之处,每量林木屋垣弯曲大小,即留一队或一哨守其必出之口,而他兵一面径跑追上。每遇一处即留一处。又村落极大者,即通行围止。听人进搜无贼高声为号。又复前追其麦田茂草之地,又皆可伏之所,我兵每一哨内即留一队分头下路、星散麦田草中搜打喊叫,一面正兵径追。故每战多于麦田中搜获生擒,此非避我者正贼之伏也。 一操法。以木牌上书“麦田”、“村屋”,分别大小等字,凭听一人以便插于教场,以灰画为委委曲曲羊肠大路一道,擂鼓交锋,既胜追贼,照前说依图分往下路于所立木牌处搜防,今列图于后。 一中军。大战全捷,对垒安大方营,打金边,五方旗帜先出,立表执旗。立表之人执五方旗者,先于中军四直,各数行足立定。各四角表旗自门旗平看,亦行步如数立定为四角之表。各须听主将预计如每鸳鸯一队该去一丈许计之。每面约若干队为若干步高招又少折一半立为子层。前营兵即为前面,左营即为左面,右营即为右面,后营即为后面。 一吹摆队伍喇叭。兵照各方旗色依本旗望表蚁附下营。各哨为一簇,团聚门旗两边,俟人定听吹长声单摆开喇叭,照方营图撒开,依鸳鸯整阵立定。司锨镢者作掘堑势。立拒马者立拒马下蒺藜者作安蒺藜势。锣鸣,俱坐竖黄旗。擂鼓,发伙兵樵汲。鼓三通,发出闭营门。吹号笛,官旗发放会议事,俱照台上发放号令施行。候各到地方掌号,吹长声哱啰,全营起身擎枪作势,方伏黄旗收伙兵进营起火一枝,各营举火炊食毕,即随报有贼之处,看竖何旗,如竖红旗则前面备战,坚黑旗后面备战,竖蓝旗左面备战,竖白旗右面备战,旗既竖听哱啰一荡起身收执器械,点鼓鸣铳,先行在前离本营一百小步立定。其该营之兵前哨出在鸟铳后,每哨各队平列为一层,二哨在左,三哨在右,四哨在后,照图摆定。其中军亲兵之类,一字摆在出战兵之后,以缺该面方营之缺。听吹摆队伍喇叭,前哨疏摆大鸳鸯阵,在前为正兵,左哨出左边,右哨出右边,后哨攒上前与前哨相近二十步为次层接战兵,其左右两翼兵务与中间正兵相去各隔一哨之地,切不许挤密相联,各以一哨二哨为抄贼奇兵,三哨四哨径在大兵之前半里外左右。或山或险或林木人家或沟渠,但可遮藏形迹之处,俱备衔枚偃旗卧定为伏兵,其交锋之法,听中军放炮一个,吹长声喇叭一声,铳手放炮一层,吹过五次喇叭,放过五次炮,尽出战。如有令分付,若喇叭吹长声,紧吹数声不止,则凡在炮手一齐单列尽数放毕。点鼓,前哨慢行出鸟铳外,擂鼓吹天鹅声喇叭,呐喊交锋,任是如何不许离乱鸳鸯阵法,一队一阵,任其乱杀乱砍不许与牌手相离,一闻金响即复原队;如贼不退尚在交锋,金不鸣,中军擂鼓忽止又点鼓,则该二层间队出,约将到擂鼓吹天鹅声,急出前层之前接战,两翼抄贼奇兵相夹而进;如贼败走,原擂鼓之声闻不歇,则当交锋之层只顾追杀上前,二层紧随。擂鼓少止再擂,又是二层间出,只顾整队间出上前追杀,但闻鸣金三声火速脚下立定,听摔钹响速收整原队。鸣金一下,第一层退至最后层兵之后; 听连鸣金二声,复擎枪回头作势喝一声立定: 又如此鸣金,二层又退回,已退后层之后; 又鸣金二声,又复擎枪回头作势齐喝一声立定; 再鸣金又该已退在前之兵又退又止,如此依听金令轮退,只至鸟铳之后。此时贼若追我过伏兵来,中军即放大铳三个,两边伏兵一齐拥出,打铳兵皆横奔冲贼,务出死力抵敌。正面兵一齐回头拥上,四面合攻混战,老营发兵助势。此时伏兵已起,若已退正兵而不即回头拼命策应者,全队如禁令条约施行。大得胜金响三声。各照前出退法退回原札阵之地立定,金止。听报无贼摔钹响收队,再摔钹响收成大队,前层不动后层少退,留左右二哨之空,左右二哨俱各脚下立定。再听摔钹响,左右二哨各驰回原空立定,鸣金大吹打鸟铳,先回进营门即转身向前伏定,防前有贼来。兵哨挨次径归原营,每哨一聚毕,喇叭吹单摆开,仍摆方营余三面之营,皆是一般号令出战,凡营中无故放炮,是欲更变号令。炮响后,各营看中军竖何色旗,何营听备出战通战收已毕,锣鸣俱坐,中军禀收大营起营。吹长声哱啰各起身,摔钹响收成大哨,再摔钹响,五方旗招回中军各兵听中军旗招点,各营照旗方向俱归旗下为一字而前摆开乃为四叠,听令收营。 凡战但系正兵俱听喇叭次数,或摆鸳鸯阵,或摆三才阵,随号无定。其两翼伏兵定要摆作三才决不用鸳鸯阵。益伏兵要突出必是奔跑,鸳鸯阵人众跑远易乱,故只用三才阵,人少易出应急为便。 一交锋之法。后在各伍牌后遮严,缓步前行执牌在前,只管低头前进,筅枪伸出牌之两边,身出牌之后紧护牌而进。听擂鼓吹天鹅声喇叭交战,执牌者专以前进为务,不许出头看贼,伍下恃赖牌遮其身,只以筅枪出牌之前戮杀为务。如不上前,队长牌兵之责;如队长牌兵被害,伍下偿命。其两翼之兵先大张其势望外开行。俟将战急于贼之两边,各令一半自处围戮而来,各令一半伏住,俟贼到正面兵俱将牌立定不动,而奇兵急合,贼必分兵迎我而来,奇兵俟贼四顾夺气,正面兵即拥牌夹战;如胜负未分,前力已竭,又急点鼓,第二层由前层空内间出如图接应对敌,闻金得胜而止。依退法退回。架梁兵各带小旗一面卷讫,知贼已无别伏,方才打得胜回营。 一定立交锋之图,一退兵之图,一伏兵出战回兵策应之图。以上俱战前操长营内已详,兹照前图施行,此不重出。 一收营法。即从方营收成四叠,放铳三个呐喊三声,一齐收至将台,鸣锣过队各回原札两行信地,金响锣止,又慢鸣锣三声,散中军归列,鸣锣,兵士坐息。如出战在野收回,则放铳呐喊毕,照行营随地形变几路收回。以上操战法似为定局,或者曰所谓刻舟求剑也。倘兵非四营将焉用此,殊不知一队一哨皆可操,当照后演之式不拘人多少,今将零哨、一哨起,至合四营上常操分合之妙,图说另具于后。 一挨队操演。自一队起至四队毕,又合一哨操四哨毕,合一营操此。以下操法号令俱附各图右,如此虽十人亦可用。战法亦有奇正,不过一头两翼一尾,中军为心。是谓握奇心运四肢,当敌者为头迎锋,尾即继后与头更番间出不穷,两翼随之自远而近迎合于前,但遇敌处即为头为正兵,但在左右即为翼为抄贼奇兵,但在后即为尾为策应兵,其金鼓号令虽操五人十人由一队以至一营,由一营以至十万皆同。 一操法。一队前来立定,锣鸣坐地,听吹长声单哱啰,各起身执器械,听吹摆队伍喇叭整队鸳鸯队摆开,再听吹单摆开喇叭,即变如后图三才阵。点鼓前行,擂鼓吹天鹅声喇叭呐喊交战,五人为正兵,各三人为右左翼,金响三声立定,鸣金一声面前退回,连鸣金三声即向前齐喝一声立定,摔钹响仍收鸳鸯队,打得胜鼓回在教场空地立定,鸣锣坐地休息。如是又点哨长旗,第二队照前习战,二队毕。又点哨长旗,第三队习战毕。又点哨长旗,第四队习战,号令皆同第一队习战例,四队俱完是一哨完。 四队为一哨操完,听哨官点旗吹哱啰,以上每操完的一哨俱起,听点鼓整鸳鸯队,一队单行,二队三队并行,四队单行立定,鸣锣坐息。听塘报在前摇旗报有贼至,听吹哱啰起身,听吹摆队伍喇叭即整鸳鸯阵,二队在左者左出去正队十小步,如野地不拘。但以进退便利为界;右者右出,听再吹单摆开喇叭,即分三才阵,如不再吹摆开喇叭是不分三才阵,只以鸳鸯阵,听号交锋,但以吹喇叭声为准,如摆三才阵已定,听点鼓头层一队慢行,四队在后跟上,听擂鼓吹天鹅声呐喊,第一队交锋,任是如何撕杀不许乱了行阵,又点鼓在后第四队由空中间出一队之前交锋,如此相轮间出无穷,右左二翼二队三队照居中正兵一层进一体,进一次只进至两翼,抄抱相合在正兵之前止。听鸣金三声,各收原队; 再鸣金一声,在前层退过在后一层两翼,一体各退原路; 连鸣金三声,齐喝一声立定; 又听鸣金一声,前层又退,退至原地。摔钹响收成鸳鸯阵,再摔钹响收成原哨立定。是一面操毕,如后面塘报报有贼,即以四队为正兵,一队为二层间出,二队为右翼,三队为左翼,战法收法俱同前例。如操毕左面报有警,即以二队为正兵,三队为第二层,四队为左翼,一队为右翼,战法收法号令俱同前例;如右面报有贼,即以三队为正兵,二队为第二层,一队为左翼,四队为右翼,战法收法号令俱同前例,哨长居中,调度为中军。 一哨操毕回空地,鸣锣坐息,又听二哨三哨四哨各轮照一哨之法操毕,又听回空地,鸣锣坐息,如此四哨俱完,又鸣金边探贼待报警,即听本总点本哨官,方色相同之旗,即各听吹长声哱啰,四哨通起身收拾器具,鸣金边发塘报,四哨旗即前至战地立表,每队有三步长,则左右旗各退第一哨之旗后十二步左右平立,第四哨旗在后之中又退左右旗十二步立定,点鼓先鸟铳次前哨挨次各就旗下立定,听点鼓则每哨四队通攒到旗下平列一字,听吹摆队伍喇叭一哨鸳鸯阵,摆开相去三大步。如不再吹单摆开喇叭,是地形广阔就用鸳鸯阵对敌;如再吹单摆喇叭是地险窄要仍摆三才阵对敌。四哨亦照一哨摆作第二层,听令间出二哨,即由左面远离正兵,或三十二步或不拘只相地形之便,或旁抄小路,但不许太远声势不相救,应以一队二队径出旁路抄襄贼后,三队四队即于出正兵三十步之前不拘远近,随其山形地势可以隐身之处偃旗息鼓衔枚按伏以为伏兵。三哨亦照二哨之法出正兵之右,亦一体以一队二队比照二哨抄贼,以三队四队比照二哨设伏,若遇地形偏斜止有一边可以伏襄,临时听本哨便宜分布,若一边可伏一边可抄,则听各哨之便可抄贼者尽数抄贼,可埋伏者通哨埋伏。该总内中军等兵并不操之哨急带一哨官在五十步后据险一字摆开为老营,如此布定寂速为要贼至小百步,听本总放铳一个每掌号一声鸟铳放一层,连掌号五次五层俱放毕,听点鼓一哨缓行出鸟铳前,听擂鼓吹天鹅声呐喊方才交锋,鼓即少缓又点数声,第二层四哨兵急出,又擂鼓听天鹅声,接应间出前层之前交锋,鼓又少缓又点第一层又出第二层之前,擂鼓吹天鹅声呐喊交锋,场操不拘几层,只管轮听鼓号喇叭呐喊间空抽进两翼,二哨三哨兵亦照正兵与挨层抄进,若临敌交锋一层已接只有二层,四哨接应二哨三哨抄裹之兵,待正兵第二层四哨一合前层共战,则两翼即来抄裹以夺贼气以壮兵久战之胆,或正兵佯却诱敌,或由正路或由别所任便战引,决不许经由伏兵之处却回误事,俟贼追过伏兵来将近营兵之时,听放大炮一个,伏兵闻炮左右二哨者两边齐呐喊跃出,或冲贼腰或出贼后,贼必慌忙回顾奔回之兵火速转身,本总听大擂鼓尽力一拥追杀前去,万胜无差。战毕听连鸣金三声, 即各于脚下立定, 再听摔钹响即各归原队哨。 听鸣金一声, 第一层先间队退回后层之后,听连鸣金二声喝一声立定。又鸣金一声在前之层又退过已退兵之后,依前令鸣金喝立。如此轮间抽回只至老营原地。听摔钹响照原单摆开图立定,又听摔钹再响照原初出营队立听金鼓齐鸣鱼贯收还回军。如贼从后来,即以四哨为正兵迎锋; 二哨一、二队为右翼兵,三、四队为右伏兵;三哨一、二队为左翼兵,三、四队为左伏兵; 一哨为后哨。如贼从左来,即以二哨为前哨正兵,三哨为后哨策应,四哨一、二队为左翼兵,三、四队为右伏兵。如贼从右来,即以三哨为正兵迎锋,二哨为策应,一哨一、二队为左翼兵,三、四队为左伏兵,四哨一、二队为右翼兵,三、四队为右伏兵。 如在教场前面操完收回原地方立定,未及回军,忽报后面有警,即以在后之哨为第一层正兵,先回之哨为第二层策应正行之兵,各于脚下鳞次鸳鸯阵转身立定迎敌,在左之哨一哨、二哨为左翼,三哨、四哨为左伏; 在右之哨一哨、二哨为右翼,三哨、四哨为右伏,各照旧法。但伏兵即于战兵第二层之后左右,即在阵中设伏不及别寻伏地,抄兵急,急张两翼而上不必正兵,二层轮进之时方才同二层进此。是一总通出之法,其出战收兵按伏出敌号令,俱与下方营时一面战之例并不差,更如文依令收回仍立定。听吹转身喇叭仍转前面。再听报左面有贼,即以左面左哨为第一层正兵,右哨为第二层策庆。前哨一哨、二哨为右翼,三哨、四哨为右伏; 后哨一哨、二哨为左翼,三哨、四哨为左伏。对敌、收军一如前面号令先回原地,仍听吹转身喇叭,照前面初出图立定。未及回军又听报右面有警,即以右面右哨为第一层正兵,左哨为第二层间出。前哨一哨、二哨为左翼,三哨、四哨为左伏;后哨一哨、二哨为右翼,三哨、四哨为右伏对敌、收军一如前面号令。所谓无不可为头,无不可为尾,无不可为翼,无不可为伏。庶临事任从何面有警,任从前后左右,无不即成营阵。队伍左之左之,右之右之,无不由之,如驱群羊是也。若不如此广习独用,万一地窄贼近,仍要调过前哨向贼为正兵,误事岂小小哉! 一总操定,即大鸣金鼓,照鸳鸯阵行回原札大营信地,依行伍立定,鸣锣坐息。听一总又看将台何色旗点照旗色把总带兵,点鼓,听吹哱啰起身赴中军,照先操一总号令布战抄伏收退之法,毫厘不许差错。如此五总通完,各仍回信地摆列坐定休息,听中军号令合营大操,俱如一总之法,但因地形而加人数之多耳。凡每谓之前后左右,各以前后左右之总配之; 每谓之一二三四哨者,则以前后左右所分之哨配之,由此而增,百万一法。 附宁绍操练生兵阵图,其号令俱如见行,并不重注。 [鉴赏] 《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著。其写作时间在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前后。全书正文18卷,卷首1卷,共计约10余万字,共中《操练篇第八》是最重要的一卷,我们除选录该卷的正文之外,还将其余各卷的篇目作一简略介绍,以期对全书的整体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 全书的宗旨,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阐明本书以实践经验为主,吸取前人兵法写成。“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该书分卷首和正文两部分。卷首由两篇《公移》和一篇《纪效或问》组成。《公移》陈述了东南沿海各方面的情况,以及针对敌情进行练兵的重大意义和势在必行的道理;《纪效或问》则提出了练兵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和具体要求,以统一将士的思想认识。正文十八卷的篇目分别是:束伍篇第一、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第二、临阵连坐军法篇第三、谕兵紧要禁令篇第四、教官兵法令禁约篇第五、比较武艺赏罚篇第六、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第七、操练营阵旗鼓篇第八、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篇第九、长兵短用说篇第十、藤牌总说篇第十一、短兵长用说篇第十二、射法篇第十三、拳经捷要篇第十四、布阵诸器图说篇第十五、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守哨篇第十七、治水兵篇第十八。以上各篇所讲述的问题包括:选兵和编伍、熟悉号令、战场军法、军事纪律、比较武艺,行军野营、战术训练、各种兵器对阵训练、旗鼓信号、射法、拳术训练、守城和墩堠报警、岗哨侦察、水上训练等,每篇各附图说。 戚继光一生勤于著述,他用自己的心血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军事论著。继《继效新书》之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为整饬和训练部队,又写出《练兵实纪》一书。这些军事著述不仅成为我国兵书宝库里一颗灿烂耀眼的珍珠,而且还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弘扬炎黄子孙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明代及其之后的许多兵书,如《筹海图编》等,都大量引用过其中的军事思想和练兵作战原则,从他的著作中吸取营养。四百多年来,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不仅被编入《四库全书》和一些丛书之中,全国有着众多的抄本和刻本,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其中所反映的军事思想,揭示的军事原则,总结的战术理论,我们将在后面详细叙述,读者可参见《练兵实纪》鉴赏。 《纪效新书》明代著名兵书,亦为研究太极拳的重要史料。戚继光著。初版于明嘉靖三 十 九年(1560)。流行本为十八卷,其中的“拳经捷要篇” 为第十四卷,收录拳法三十二势,有图有诀,为珍贵武术资料。这些拳法无论在动作造型还是名称上与后来成型的太极拳非常接近,因此被认为是太极拳的源索之一。其他各卷分别为: 第一卷“束伍篇”; 第二卷 “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 第三卷 “临阵连坐军法篇”; 第四卷“论兵紧要禁令篇”;第五卷 “教官兵法令禁约篇”; 第六卷“比较武艺赏罚篇”; 第七卷 “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 第八卷 “操练营阵旗鼓篇”; 第九卷“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篇”; 第十卷 “长兵短用说篇”; 第十一卷 “藤牌总说篇、狼筅总说篇”; 第十二卷 “短兵长用说篇”; 第十三卷 “射法篇”; 第十四卷“拳经捷要篇”; 第十五卷“布城诸器图说篇”; 第十六卷 “旌旗金鼓图说篇”; 第十七卷 “守哨篇”; 第十八卷“治水兵篇”。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书名。明戚继光著。《明史·艺文志》著录。此书在戚继光在世之时,即有三种卷秩不同的刊本。其最初刻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的本子,是十四卷。后来又补上《布城》、《旌旗》、《守哨》、《水兵》四篇,以十八卷形式重加刊刻。戚继光晚年又曾对十八卷本重加整理,删去《拳经》等篇,改为十四卷本刊行。而明以后流行最广的是十八卷本。以十八卷本而论,其专言武艺者凡九卷,有射、棍、枪、钯、牌、筅、拳等技艺。其第十四为《拳经捷要篇》,是目前所见唯一一部势法俱备,又提供了许多拳史资料的明代拳谱。此书虽然刊刻本很多,但大都出自坊间俗工之手,而自明代周世选刊本开始,其《拳经》就已残失八势。198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马明达的点校本,是该书比较完备的一个版本。《纪效新书》是明代诸兵书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也是戚继光的代表作。参见“戚继光”条。 ☚ 练兵实纪 三才图绘 ☛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著,有多种刊本,目录内容多不相同。如周世选本18卷,有关武术篇章有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等;王象乾本则分14卷,有关武术的篇章有手足篇,记述了枪、牌、筅、棍、钯、射、拳等武术。《纪效新书》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编的《拳经》32势图诀等。此书是历来研究武术的重要文献,在其后出版的《武备志》以至《三才图会》等书中均有转载。朝鲜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武艺图谱通志》,日本江户时代兵法家平山行藏也曾翻印刊行。此外,日本还以《武术早学》、《军法兵记》、《兵法奥义书》等不同书名刊行此书。 ☚ 江南经略 兵书 ☛ 纪效新书兵书名。十八卷。明戚继光撰。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官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进太子太保(详见戚继光条)。该书是其任浙江参将时,前后分防宁波、绍兴、台州、金华、岩州诸处练兵备倭时所作。首为申请、训练、公移三篇。次为或问。其下十八篇为束伍、操令、阵令、论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各系以图而为之说。皆阅历有验之言,故曰纪效。 纪效新书中国古代兵书。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任参将时为编练军队打击倭寇而著。他在此书序言中说:“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兵)法,而不(拘)泥于(兵)法,合时措之宜也。”其主旨是“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此书的军人伦理思想也很丰富。作者认为,选兵不能仅以“丰伟”、“武艺”、“伶俐”为条件,更要看是否勇敢和朴实,指出:“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油滑之人”, “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要有“胆气”,“兵无胆气,虽精武无所用也”。作者继承历史上法兵家从严治军的传统,重视士兵的道德修养,认为“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故操手足、号令易,而操心、性、气难。有形之操易,而不操之操难。能操而使其气性活泼,义必须收其心,有所秉畏兢业”(《纪效新书·总叙》)。他把明白号令、服从节制做为士兵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要求士兵“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共作一个心”,“凡你们的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夜看高招红灯”,“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金鸣不止,也要依令退回”(《号令篇》)。“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谕兵篇》)。进而指出,只有士兵有了武德,才能把军队训练成为精锐之师。本书通俗易懂,说理深刻,并配有插图,在军人伦理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纪效新书 081 纪效新书明代以论述练兵为主的著名兵书。戚继光为把战斗力不强的明军,训练成适应抗倭斗争需要的 “节制之师”而编撰的。全书有卷首1卷,正文18卷,插图250余幅。在卷首之 《自叙》 中解释书名说:“夫曰: ‘纪效’,明非口耳空言; 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即强调 “学用一致”而反对“徒支虚架”。书中主张:严明号令,整顿军纪,边战斗,边训练;还主张理论结合实际,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原则。书中阐述的阵法与战法以及行军立营等,是在吸取古代阵法、战法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敌情(倭寇)、地形(江南)、火器等特点,有所创新的。如创造性地制定了“鸳鸯阵”与“三才阵”等攻守兼备的阵式,已接近于近代散兵群、散兵行的形式,鲜明地标志着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特点。在战法上也有了开进、展开、野战进攻、合围、逐次抵抗等近代战法和行军、宿营、侦察、警戒等各种战斗勤务,以及物资保障等,明显看出有继承,有创新。书中还体现了作者以严治军,寓严于教,严中有慈的带兵特点。由于书中强调“实用有效”,反对徒支虚架的形式主义,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后的影响也是颇大的。 ☚ 续武经总要 廿一史战略考 ☛ 纪效新书 209 纪效新书明代戚继光军事专著。书中收有《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著 《剑经》、其自编 《拳经》32式图诀等,是研究我国武术及其历史的重要文献。后出的《武备志》、《三才图会》均转载此书。朝鲜以此书为蓝本编《武艺图谱通志》。日本江户时代兵家平山行藏曾将此书翻印刊行。此外日本还以《武术早学》、《军法兵纪》、《兵法奥义书》等不同书名刊行此书。 ☚ 武编 五杂俎 ☛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书名。为明代戚继光所著兵书。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又字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十七岁从军,是明代抗倭名将。《纪效新书》是他在东南沿海平倭时练兵和作战的经验总结,故称“纪效”。此书除军事上的练兵、冶械、战阵等内容之外,就是关于武术的内容。枪法上收录有 “杨家六合八母枪法”,棍法收有俞大猷的《剑经》,拳法集中了各派优秀拳技自编为三十二式,并作了图解。书中的“长兵短用说篇”、“比较武艺赏罚篇”和“拳经捷要篇”里,他提出了枪、棍、拳、刀的各种要诀,主张实效,反对虚套,对当时的武术状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记述,提出了许多精辟论述,对后世的武术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书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初版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形成多种版本:周氏十八卷选本,王象乾十四卷本,江氏明雅堂本,永怀堂葛氏本,广东军政掌印署本,楚藩本等等,内容不尽相同。朝鲜的《武艺图谱通志》是在此书的基础上编成的,日本刊行的《武术早学》、《军法兵记》、《兵法奥义书》 等也是此书的不同书名。 ☚ 百变象棋谱 正气堂集 ☛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军事训练类兵书。十八卷(校订本十四卷)。明戚继光撰。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今属山东省)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嘉靖三十四年(1555)任浙江参将,防守宁波、绍兴、台州、金华等地,练兵抗倭。召募当地农民、矿工等青壮年三千人,严加训练管束,又精求更置战舰、火器,由是一军特精,成为抗倭主力,“先后九战皆捷”,“戚家军”名闻天下。后移师闽粤,历任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总兵,与俞大猷合作,歼灭广东倭寇,解除了东南倭患。他治军以严号令、信赏罚著称。隆庆元年(1567)调守蓟州,镇边绥疆十六年。晚年遭排挤至广州,逾年即谢病罢归。三年后夺俸,遂卒。作者既有丰富的用兵实践,又深谙兵法,在军事理论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作者在官浙江参军期间练兵治军的实践中体会到“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书名“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非泥之法,合时措之宜也”。书成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此外还著有《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 ☚ 武编 阵记 ☛ 纪效新书中国古代兵书。为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时练兵和作战经验总结,因称“纪效”。18卷,正文凡18篇,均附图说,卷首有序《或问篇》。所录“杨家梨花枪”、《剑经》、《拳经》皆武术名作。 纪效新书中国古代兵书。明代戚继光著。全书十八卷,插画250余幅。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卷首有《或问篇》作为总序,为全书理论的精华。此书为作者东南沿海平倭寇时练兵和作战经验的总结,故称“纪效”。 纪效新书兵书名。明代戚继光撰。全书共18卷,另有卷首1卷。该书分总序和正文两部分。总序集中了全书的理论精华,用反复辩证的形式,论述了10多项重要军事原则。正文讲述了束伍、操令、阵令、谕令、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条令制度。该书是作者当时选兵、练兵和作战的经验总结。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讲究“实用有效”。所谓“纪效”,就是指“非口耳空言”、“皆阅历有验”。所谓“新书”,就是指“出于法(古代兵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因其文字通俗,并大量配以图说,便于当时将士学习。因此,该书在当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反映了火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军队训练和作战状况,体现了时代特点,有较高的军事价值。对后世影响颇大。 纪效新书十八卷。明戚继光(1528—1587)撰。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袭登州(今山东蓬莱) 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指挥使,署大宁(今河北保定)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继承父职,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嘉靖三十四年(1555),继光年二十八,改佥浙江都司。旋因总督胡宗宪荐,任宁绍台参将。时朝廷武备废弛,倭患愈演愈烈。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八年十月,至浙江义乌募兵,义乌素称民风强悍,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号为“戚家军”。在浙江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此后会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剿灭福建、广东倭寇。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辽宁、保定四镇练兵,职权与总督同。戚继光在蓟练士卒,备边事,数十年间蓟门宴然。《明史》本传称“继光更历南北,并声著。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是书乃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前后任浙江总兵时所著。“夫曰 ‘纪效’,明非空言;曰 ‘新书’,所以明其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首为二篇《公移》,一曰《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一曰 《新任台金严请任事公移》。一篇《或问》。“盖为当时文臣发也” (《四库提要》)。明代官场积习,己在事中,则攘功避祸,以身之利害为可否,以心之爱憎为是非。己在事外,则嫉忌成功,恶人胜己。故继光为之反复辨论,其意在此。正文十八篇,依次为《束伍篇第一》,自注云:“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者,治兵之纲也。束伍者,分数之目也。故以束伍为第一,由此而十万一法,百阵一化,咸基于此。”以今言述之,谓选好兵,配备好各种武器,编好队伍,是进行训练的基础。《操令篇第二》,述束伍既明,即当练习号令,熟悉号令,步调一致,此为取胜之本。《阵令篇第三》,述训练士卒熟悉和执行作战条令。《谕兵篇第四》,谕令士卒熟悉禁令。《教官兵法令禁约篇第五》,述官兵应知之内务条令。《比较武艺赏罚篇第六》,言比较武艺,务学实敌本事,不许学“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第七》,述训练士卒熟悉有关行军、野营的条令。《操练营阵旗鼓篇第八》,言实战训练。案本篇为全书最重要的一卷。戚继光在抗倭作战时使用的各种阵法和战法,咸集于此卷。《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编第九》,述训练士伍在敌前运动时应遵守的诸种条令。《长兵短用说篇第十》,述长枪等兵械必短用及诸般用法。《藤牌总说篇第十一》,述藤牌的诸般用法。《短兵长用说第十二》、《射法篇第十三》、《拳经捷要篇第十四》,诸篇具体述弓弩、拳术的训练。《布城诸器图说篇第十五》,言营地戒备和诸种火器,如鸟铳、子母炮、佛狼机、火箭等的使用法。《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作者有鉴于 “东南人不知兵,旗无法制,率如儿戏。或轻难视远,或重难执驰,方色混乱,不可辨认。面临阵分合,更与旗无干。”故详言旌旗、金鼓作战的原则,以救其弊。《守哨篇第十七》,言岗哨、侦察与报警训练。《治水兵篇第十八》,言训练水兵在海上与倭寇作战。是书意在宣谕军众,故语言极其通俗,“率如口语,不复润饰。”书中图文并茂,便于学习。此书 “可谓深明形势,不为韬略之陈言”(《四库提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高的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远传日、韩等国。此书现存最早刊本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书林江殿卿明雅堂刻本,藏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故宫博物院藏同年徐梦麟刻本。另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年(1592),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14卷刻本,北京图书馆等有藏。新刊本有马明达点校本《纪效新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2月版)。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明代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所撰重要军事著作。是戚继光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后在浙江任参将时写成的。全书有卷首和正文18卷,近8万字,附插图250幅。作者在序言中指出:“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兵)法,而不(拘)泥于(兵)法,合时措之宜也。”又说:“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畎亩民了,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诲诸三军俾习焉。”这是全书的主旨。卷首集中了全书的理论精华。包括两篇《公移》,用论辩的形式反复阐明在抗倭战争中练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一篇《纪效或问》,则以问答形式,集中说明练兵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正文的篇目是:《束伍篇第一》,主要讲选兵、分发武器和编队的原则和程序;《操令篇第二》,主要讲使新兵熟悉军队中各种号令;《陈令篇第三》,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和执行作战条令;《谕兵篇第四》,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禁令(纪律条令);《法禁篇第五》,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内务条令;《比较篇第六》,主要讲比较武艺,《行营篇第七》,主要讲训练士兵熟悉有关行军、野营的条令;《操练篇第八》,主要讲进行战斗训练;《出征篇第九》,主要讲训练部队在敌前运动时应遵守的规则;第十卷至第十四卷为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篇,主要讲使用各种兵器进行对阵训练,以及使用弓弩训练、拳术训练;《布城诸器图说篇第十五》,主要讲营地戒备器械和各种火器的使用;《旌旗金鼓图说篇第十六》,主要讲训练部队熟悉以旌旗、金鼓指挥作战的法则;《守哨篇第十七》,主要讲岗哨,侦察与报警训练;《治水兵篇第十八》,主要讲训练在海上与倭寇作战的水兵。该书记录了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从事练兵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作者当时练兵和作战的经验总结,其最大特点是“实用有效”。该书在当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后世影响颇大。其中某些思想,如反对“花枪、花刀、花棍、花叉”的形式主义,强调主将要精通技术、武艺、器械、装备等业务,至今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 孙祖伏击战 红袄军抗金起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