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由于投入不同等级土地的等量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有不同的生产率,从而使生产率较高的农业生产单位所获得的一种额外的纯收入。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产生级差土地收入的第一形态;由于集约经营水平和效果的不同产生级差土地收入的第二形态。前者是自然和历史的客观条件的差别的产物,而后者则是农业生产者主观努力不同的产物。级差土地收入是农业劳动者为自己、为集体、为国家所多创造的纯收入。这里没有剥削关系,只有根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原则,并加以合理分配的问题。
级差土地收入
由于投入不同等级土地的等量劳动有不同的生产率,从而使生产率较高的农业生产单位所获得的一种额外纯收入。形成原因是: (1)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不仅要求优等土地被纳入耕作,也同时要求中等和劣等土地纳入耕作,而不同等级土地上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2) 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效果不同,集约化水平和效果高的生产者,比集约化水平和效果低的生产者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3)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农产品的价格不论其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市场上的价格却是统一的,这是形成级差土地收入的价值基础。按其形成的条件,又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形态: (1)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土地收入,称之为级差土地收入的第一形态。它是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的差别的产物。(2) 由于集约经营水平和效果的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土地收入,称之为第二形态的级差土地收入。它是农业生产者主观努力不同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