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250年战国末期的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是“司南”的最早记载之一。 帛书《五星占》载前246年~前177年间木、土和金星的位置表,以及其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把对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动态的研究同行星位置的推算联系起来,超越了甘德和石申的一般讨论,进入与实际年月日相联系的阶段,是后来五星位置推算工作的先声。 邹衍研究阴阳征象,率先将中国的山、川、峡谷、鸟、兽、土壤归类。他在《五帝德》中提出大地由大洋分割为9个洲,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9个大陆中的一个。 中国古代重要地理著作 《尚书·禹贡》 问世。《禹贡》依据自然条件中的河流、山脉和大海的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广大地区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并有专论山岳与河流的“导山”和“导水”两部分内容。该书记述了古代九州的地理环境,及方域、土壤、矿产、动植物资源和田赋、交通等情况,是“方志”的雏形,它开创中国古代地学分区域、部门研究的范例。 荀况提出保护生物的观点和措施,《荀子·王制》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植……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财也。” 《列子》第一次指出昆虫身上有寄生虫。 《荀子·富国》记有:“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的记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也有:“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韩非子·解老》中还有:“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的记载。表明战国时期深耕细作、积肥施肥的传统已经初步奠定。
工程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