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豆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dòukòu

亦稱“紅豆”。薑科植物大高良薑的乾燥果實。實似豆蔻而紅赤,故稱。橢圓球形,外皮略皺縮,質薄。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噎膈反胃,瘧疾。唐·甄權《藥性論·草木類·紅豆蔻》:“亦可單用,味苦,辛。”元·王好古《湯液本草·草部·紅豆蔻》:“一名紅豆。”參閲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紅豆蔻》。

红豆蔻【同义】总目录


鸳鸯花红豆蔻

红豆蔻

药名。出《药性论》。又名红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L.) Willd.的果实。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辛,温。入脾、肺经。温中燥湿,行气止痛,醒脾消食。治脘腹冷痛,呕吐,吞酸,噎膈反胃,食积腹胀,腹痛泄泻。煎服:3~6g。果实含挥发油,内有蒎烯、桉叶素、丁香油酚、芳樟醇。又含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和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二者均有明显的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内服有驱风作用;本品石油醚提取物给家兔灌服有祛痰作用。

红豆蔻hóng dòu kòu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良姜(15)。药名。
【基原】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L.)Swartz 的果实。
【别名】红豆(王好古),红蔻(《本草述钩元》),良姜子(《广西中药志》)药名。
【性味】辛,温。
❶《药性论》:“味苦辛。”
❷《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归经】入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散寒,燥湿,消食。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噎膈反胃,疟疾,痢疾。
❶《药性论》:“治冷气腹痛,消瘴雾气毒,去宿食,温腹肠,吐泻,痢疾。”
❷《本草拾遗》:“治肠虚水泻,心腹绞痛,霍乱,呕吐酸水,解酒毒。”
❸《本草逢原》:“止呕进食,大补命门相火。”
❹《医林纂要》:“温中散寒,醒脾燥湿。”
❺《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汗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八分至一钱半。外用:研末㗜鼻或调搽。

红豆蔻hónɡdòukòu

药名。出《药性论》。又名红蔻。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 niagalangaWilld.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辛, 温。归脾、肺经。温中燥湿, 行气止痛, 醒脾消食。治脘腹冷痛、呕吐、吞酸、噎膈反胃、食积腹胀、腹痛泄泻、饮酒过多, 煎服: 3 ~ 6 克。果实含挥发油, 内有蒎烯、桉叶素、丁香油酚、芳樟醇。又含乙酰氧基胡胶酚乙酸酯和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 二者均有明显的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挥发油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 内服有驱风作用; 本品石油醚提取物给家兔灌服有祛痰作用。

红豆蔻

红豆蔻

红豆蔻,又名山姜子、良姜子、红蔻。始载于《药性论》。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L.)Willd.的果实,用时去果皮。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省。
本品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消食醒脾,并善解酒毒。主治脘腹胀痛、霍乱吐泻、噎膈反胃等证。红豆蔻辛热芳香,能散寒燥湿,故临床多用于寒湿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不欲饮食等,可与荜茇、桂心、附子、白术等配用,如《太平圣惠方》的红豆蔻丸。嫩红豆蔻盐制用之,善能醒酒醉、解酒毒。本品亦治风寒牙痛,如《卫生家宝方》将红豆蔻研末,随左右搐鼻中,并掺牙取涎。入药用土炒,或吴茱萸泡汤浸炒。煎服,3~6g。阴虚有热及脾,肺素有伏火者忌用。大良姜,为红豆蔻原植物的根茎,亦供药用。其性味功能与红豆蔻相似,亦可用于胃脘疼痛及伤食吐泻。
实验研究:大高良姜种子含挥发油,内有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1′-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石竹烯氧化物等。根茎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桂皮酸甲酯48%、桉叶素20~30%以及丁香油酚、樟脑、α-和β-蒎烯、倍半萜成分。尚含高良姜素。
种子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
根茎的提取物对家兔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使支气管腺分泌增加。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内服有驱风作用,并有微弱的抗菌和抗原虫作用。戊烷和乙醇提取物同挥发油一样,对同心发癣菌具有抑制作用。注射给药可使动物产生镇静。

☚ 高良姜   吴茱萸 ☛
000023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