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花锈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花锈病safflower rust

由柄锈菌引起,为害幼苗、叶片及苞片等部位,导致死苗叶枯的 一种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分布广,中国河南、四川、浙江、江苏及新疆等栽培地区不同程度发病,多雨潮湿地区为害严重。幼苗期受害,子叶、嫩茎及根部出现蜜黄色斑块,大小0.2~0.3×0.5~1.0(毫米),绕茎二分之 一至三分之 一,上有稠密针头状的性孢子器,不久黄斑边缘生有近圆形,栗褐色锈孢子器,幼苗因此折断枯萎,导致严重缺苗。成株期最初在叶背散生黄绿色小疱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棕褐色粉末状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严重时孢子堆同时在叶面产生,后期夏孢子堆上或其它部位长出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和冬孢子。锈粉斑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早枯。
病因 病原物为红花柄锈菌〔Puccinia cathami(Hutz.) Corda〕,属担子菌,锈菌目。性孢子器球形,颈部凸出表皮外,黄褐色,直径72.5~112.5微米; 性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2.5~5.0×2.5~3.5(微米)。锈孢子器圆形或近圆形,扩展为条状或不规则垫状,栗褐色; 锈孢子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表面有小刺,大小21.0~25.9×22.0~31.7(微米),壁厚1.2~2.4微米。夏孢子堆圆形,周围寄主表皮翻起,粉状,茶褐色,直径0.5~1.0毫米; 夏孢子球形、近球形、卵圆形或广椭圆形,黄褐色,表面有细刺,赤道上有2个发芽孔,大小24~29×18~26(微米),孢壁厚1.4~2.4微米。冬孢子堆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褐色、粉状,直径1.0~1.5微米; 冬孢子广椭圆形,顶端和基部均呈圆形,黑褐色,双细胞,隔膜处稍缢缩,表面有小瘤,大小28~45×19~25(微米),膜厚2.5~4.0微米;冬孢子的柄短,无色,可脱落。
红花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感病品种如新疆焉耆红花、伊犁红花、油酸李德和杂交红花,而S-208抗病性较强。从国外引入的Ac-1、Vc-1、B-54和吉拉等品种具早熟避病的特性。
春末夏初低温或中等温度时,雨水较多,相对湿度高或过量灌溉,有利锈病的发生和发展。干燥地区发病较少。连作是引起死苗的主要原因。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红花锈菌为长循环型单主寄生锈菌。病菌以冬孢子随同病残体遗留在田间或粘附种子上越冬。越冬后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引起初侵染。新疆等地红花春播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一个月后在子叶、下胚轴及根部出现性孢子器,5~6天后产生锈孢子器; 锈孢子侵染叶片,5月下旬叶斑上产生夏孢子堆; 夏孢子通过气流,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8月中旬植株枯老,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锈病6月中旬开始流行,流行程度决定于5~8月的雨量和灌溉次数。
病害控制 采取轮作和使用不带菌的种子,配合药剂保护和选育抗病品种。❶收获后,彻底处理田间病残株。轮作、配合冬季大田灌水,促进病菌死亡。夏季上壤深翻曝晒缩短孢子寿命。
❷不用病区和病株上的种子作种。用15%三唑酮(按种子重量0.4%)拌种。采用隔年陈种,带菌率低,可减轻发病。
❸发病初期(约出苗后1个个月),结合间苗,拔除病苗,进行药剂防治,用25%三唑酮乳剂、97%敌锈钠、50%代森锰锌等。
❹降低田间湿度。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并注意灌水方式,如实施地下灌溉和开沟灌溉等。
❺选育抗病品种,注意预防新的生理小种出现。

红花锈病safflower rust

红花叶部的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红花柄锈菌〔Puccinia carthami(Hutz.)Corda〕。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和苞片,引起叶枯。多在叶背散生黄绿色小疱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橙黄色夏孢子堆,后生黑褐色冬孢子堆。苗期子叶、下胚轴及根上有时发生黄色肿斑,上生无数小点和成丛杯状黄色锈孢子器,严重时造成死苗。病菌生活史属长循环单主寄生型。冬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面或黏附于种子上越冬。以担孢子引起初侵染为害幼苗。夏孢子引起再侵染。连作地死苗多。高温多雨或过量灌溉有利于发病。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采取轮作、拔除病苗、配合种子处理和药物保护等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