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紫绀皮肤及黏膜的紫蓝色改变。正常人每1000 mL血液中含血红蛋白150 g。当血液通过肺毛细血管经左心到达体循环时,血中的血红蛋白几乎完全与氧结合,氧饱和度可达到95%,还原血红蛋白仅有7.5 g/L。当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的量超过50 g/L时,始可出现紫绀。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只要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已超过50 g/L,即出现紫绀。 紫绀cyanosis皮肤粘膜呈紫蓝色叫紫绀。是由各种原因造成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而引起。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或高铁血红蛋白超过15g/L、或硫化血红蛋白超过5g/L,均可使皮肤和粘膜出现紫蓝色。引起紫绀的原因很多:呼吸系统,呼吸道阻塞、肺淤血、肺水肿、肺气肿、胸腔大量积气积液造成气体交换障碍;循环系统,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疾病、静脉阻塞淤血;血液疾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亚硝酸盐类中毒等,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紫绀病人可有明显缺氧表现,如呼吸改变,可急促、可喘憋、可缓慢浅表;精神及神经系统,可烦躁、可昏迷;多伴有原发病症状,如心血管、中毒或呼吸系统疾病等表现。治疗:紫绀原因不同,对人体危害轻重不一,由急性中毒、急性呼吸道梗阻等原因引起者,应立即抢救,清除致病因素、吸氧、给呼吸中枢兴奋药、防止脑水肿等;对慢性紫绀应针对病因治疗。 紫绀cyanosis亦称青紫或发绀。系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高铁血红蛋白达30g/L或硫化血红蛋白达5g/L时,则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尤以毛细血管丰富的血循环末端明显。常见于心血管病变、肺动能不全及药物或化学物品中毒等。 紫绀 紫绀紫绀是指皮肤和粘膜呈弥漫性青紫,由于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的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全身皮肤和粘膜均可出现紫绀,但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丽血流旺盛的部位较易出现,因此在口唇、指甲床、舌、鼻尖、耳垂、颊部等处最明显。紫绀的深度可受皮肤色素、厚薄、毛细血管状态及血清颜色等因素的影响。真性紫绀应与假性紫绀区别,后者是由于皮肤的异常色素或物质沉着(如银质沉着症、金质沉着症)所致。当皮肤、粘膜受压挤出血液后,真性紫绀的青紫色消退,假性紫绀则不变。 产生紫绀的病因
临床类型 可分为二型。 (1) 中心性紫绀: 由于 ❶肺功能损害: 可由于吸入的空气中氧分压过低、肺泡通气不足、肺通气与肺血流比例不当(正常为0.8)或分布不均、肺泡膜氧弥散障碍等一种或多种因素所致。如高空飞行或登山、呼吸道阻塞、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肺不张、肺郁血、肺水肿、肺癌、肺纤维性变、特发性肺广泛间质纤维化、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胸腔积液、气胸、胸廓畸形等。 ❷静-动脉分流:静脉血没有经过肺泡通气区域而直接进入动脉系统。若分流量占心输出量1/3以上,即可产生紫绀。临床见于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法乐四联症、大血管错位、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三尖瓣闭锁、动脉干永存、单心室、肺动静脉瘘(可为先天性和创伤所致)等,这些病例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有紫绀,称早显性紫绀。另一些有左、右心异常通路存在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出生时可无紫绀,而需待肺动脉或右心压力逐步增高,造成右至左分流时始出现紫绀,称迟显性紫绀。如艾森曼格病或艾森曼格综合征、法乐三联症、爱勃斯坦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等。但上述区分并非绝对的,有些早显性紫绀的先天性心血管病,其紫绀可为迟显性,反之亦然。 ❸血红蛋白异常: 包括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如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药物或化学物品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肠原性紫绀、特发性阵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氧亲和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等。 (2)周围性紫绀: 可由于 ❶暴露于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的收缩反应。 ❷心排血量减低。如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 ❸肢端循环障碍。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雷诺病、雷诺现象(可由于结缔组织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及化学毒物的毒性反应等所致)、肢端紫绀症、网状紫斑等。 ❹动脉阻塞。如周围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❺静脉回流不畅或受阻。如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形成,局部静脉受阻,上、下腔静脉综合征等。 ❻其他。如冷凝集现象伴手足紫绀症、冷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诊断步骤 从病史、体检及实验室三个方面进行。 病史 应注意紫绀发生的年龄、时限及缓急,发作的诱因、职业、服药史及化学药物接触史、慢性心肺疾病史等。新生儿紫绀最常见的原因是肺部病变,特别是肺不张;也可继发于脑损伤。与生俱来的紫绀多数见于紫绀类先天性心血管病(主动脉闭锁、肺动脉闭锁、三腔心、二腔心、法乐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三尖瓣闭锁、动脉干永存、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等),偶可由于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重度紫绀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病儿如存活至10岁以上,最可能是法乐四联症,其次是大血管错位。青少年时期的紫绀提示先天性心血管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成人和老年人的紫绀则多由肺部疾病所致。发病急骤的紫绀应考虑药物及毒物所致或肠原性紫绀,前者有服用扑疟母星、伯氨喹啉、亚硝酸盐、磺胺类、非那西丁、氯酸钾、次碳酸铋、苯丙砜等药的历史,后者常见于2~10岁的儿童,常有进食青菜或腌菜历史。若同时伴有显著呼吸困难者应考虑自发性气胸,小儿则应注意气管内异物的可能。发病缓慢而渐进性的紫绀最常见于慢性心肺疾病及迟显性紫绀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有蹲踞体位史者常提示法乐四联症; 有间歇性跛行史者常提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冷诱发的紫绀可见于雷诺病或雷诺现象、肢端紫绀症、网状紫斑、血中有冷凝集素或冷球蛋白等。某些职业(砂轮作业工人、汽锤工人、打字员等)可由于慢性机械性震动而产生雷诺现象。 体格检查 应注意紫绀的程度及分布、有无杵状指(趾)及呼吸困难、肺部及心血管系统的检查等。重度的紫绀主要见于紫绀类先天性心血管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肺动静脉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周围性紫绀多限于肢端及颜面,局部皮肤较冷,按摩或加温后紫绀可消失; 中心性紫绀为全身性,但也累及粘膜(包括口腔粘膜、眼结合膜)及躯干的皮肤,皮肤暖和,按摩或加温后紫绀不消失。反复发作的肢端紫绀,常由于局部循环障碍所致。差异性紫绀常提示先天性心血管病,例如动脉导管未闭伴有肺动脉高压和右至左分流时下肢和躯干发绀而头部和上肢颜色正常;但若同时伴有完全性大血管错位时则出现紫绀的部位正与之相反。腔静脉阻塞时也可有上或下半身紫绀,但紫绀为周围性,常伴有静脉充盈及静脉压增高,可作区别。休克患者的皮肤带青灰色,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则带紫红色。紫绀伴杵状指(趾)主要见于紫绀类先天性心血管病(尤以法乐四联症、肺动静脉瘘),也可见于某些慢性肺部疾病;而一般后天性心脏病、急性呼吸道疾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均无杵状指。心肺疾病的紫绀常伴有显著的呼吸困难和心肺异常体征; 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则紫绀虽明显但一般并无呼吸困难,心肺检查阴性。急性紫绀伴有衰竭状态或意识障碍者,常见于药物或化学物品急性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或急性心力衰竭。 实验室检查与器械检查 紫绀病人一般应有选择地作心肺X线、心电图、肺功能、动脉血氧等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静脉血氧差的测定可为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的鉴别提供可靠的客观根据。吸氧试验方法简单,对鉴别肺性紫绀及分流性紫绀有一定帮助,若在吸氧前后作动脉血氧含量测定,则能获得更明确的指标。臂-舌循环时间测定可证明右至左分流的存在,但分流的定位诊断则需作选择性动脉血染料稀释曲线或维生素C稀释曲线测定。M型超声心动图和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准确地提供心脏各腔室、瓣膜及大血管的解剖异常及动态变化资料,对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结合超声造影术和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使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并可作出分流的定位诊断,从而使不少病人避免了创伤性的导管检查。但一些复杂性的紫绀类先天性心血管病有时尚需作心导管检查及(或)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方能确定诊断。测定是否有高铁血红蛋白或硫化血红蛋白,可将全血在空气中用力摇动15分钟,如颜色依旧不转为鲜红,即证明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存在。再将血液以蒸馏水稀释10~100倍后用分光镜检查,高铁血红蛋白在630μm处产生吸光带,于滴加5%氰化钾后消失;硫化血红蛋白的吸光带在618μm处,滴加氰化钾后不消失。如疑为血红蛋白M病,须做吸收光谱测定、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 ☚ 水肿 心悸 ☛ 紫绀 紫绀cyanosis即“发绀”。 ☚ 发绀 中枢性发绀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