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cidaris crassispina(A.Agassiz),海胆纲,海胆目,长海胆科。壳厚,直径一般为8~10 cm。低半球形,步带的管足多为8对,排成弧形。大棘强大,末端尖锐。棘黑紫色,幼小个体常有灰褐、灰紫、紫红和红色等。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下或石缝内,有时也裸露在由岩石形成的水洼中,垂直分布最深可达85 m。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沿海。卵可食;壳可作药用,制酸止痛,清热消炎,多用于治疗溃疡病、甲沟炎等。
紫海胆zihaidanAnthocidaris crassispina
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胆纲,长海胆科。石灰质的坚固外壳呈半球形,直径6~7厘米。壳上长有许多能活动的坚硬长棘,末端尖锐,颇似1个“毛栗子”。壳上还有成排的管足孔,管足可由小孔伸出。管足内有弓形骨片,平时,依靠管足和长棘活动或翻转身体,行动极为缓慢。腹面中央有口,背面 (反口面) 中央有肛门,全身紫黑色,幼小个体色较浅。再生能力很强。主要产于我国岩石海岸的低潮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的沿海。产量较渤海一带多。喜食海带和裙带菜等藻类的幼苗。雌雄异体,雌体的卵巢5对,呈黄色至深黄色。形状似桔子瓣,可终年怀卵,1年排放数次。雄体的精巢呈黄白色至浅黄色,可食用,特别是卵,味极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可制成海胆酱等食物。

图203 紫海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