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索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索引suǒyǐn图书资料检索的工具,把书刊中的内容或项目分类摘录,注明页数,按一定次序排列,附在书刊之后或单独编辑出版,供读者查找。 索引suǒyǐn【释义】 索引❶又称引得、通检。工具书的一种。指辑录图书资料的字、词、句或某方面的专有名称等,标注出处页码,按一定顺序排列,以备读者查检的工具书。常见的索引有:(a)字、词、句索引,如《十三经索引》、《礼记引得》。 (b)人名索引,如《史记人名索引》。 (c)地名索引,如《汉语拼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索引》。(d)书目篇目索引,如《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论文书目引得》。(e)主题索引,如《中国历代年号索引》、《分析化学文摘主题索引》。索引是为读者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资料线索的,因此它要求:(a)规定一定的文献资料作为索取范围;(b)规定特定的款项作为索取对象;(c)所有款项须按一定的排检法编排;(d)所有款项须注明出处。 索引suǒ yǐn把书刊中的项目或内容摘记下来,按一定次序排列,供人查阅的资料。也称引得。在1886—1890年洪士提反翻译的《万国药方》(卷七)中,将index译作“目录”。后来又有将index译作“目次”的例子。“索引”是后来出现的词,如1906年舒鸿仪《东瀛警察笔记》卷二:“户口索引票依管内住民之氏名,以供检查住在所之便。……索引票从各姓之首音而索引之,依顺区别。姓之首音同者有多数而索引不便之时,更将姓之第二字之首音亦无妨。”1907年刘庭春等《日本各政治机关参观详记》:“其职务分内勤、外勤。内勤者在署内从事于书记、会计、户口、索引、电信等事;外勤者从事于派出所或驻在所巡回、见张、调查事项。” 索引 索引一种简便地揭示和报道文献、提供文献线索的检索工具。又称“通检”、“备检”、“韵编”,或据英文index音译称“引得”。它将书刊中的项目或内容分别摘录,标注出处页码,按一定顺序排列,供人查阅。按其取材来源,可分为图书索引、报刊索引及其他资料索引; 按其收录资料的内容,又可分为综合性索引与专题索引。图书索引中,又有字词索引、文句索引、篇名索引、人名索引、主题索引及引书索引等多种。这种工具书与其他工具书的不同处在于它不能直接提供解决疑难问题的资料,而只能提供解决某个疑难问题的资料线索。著录格式以报刊为例,一般可为: 篇名、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外文则篇名前加中文译名,页码后注文献的文别,并加括号。 ☚ 文摘 通检 ☛ 索引 索引也叫“通检”“引得”。一种供检索资料用的工具书。中国近代索引的编纂,始于北京燕京大学图书馆附设的“引得编纂处”。按照索引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 四角号码检字 通检 ☛ 索引旧称“通检”、“备检”、“引得”。根据一定的需要,对特定范围内的文献中的某些资料(如字、词、句子、人名、地名、书名、篇名、内容、主题等)加以摘录,注明出处、页码,汇集并依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编排,以备检索,这样编成的检索工具称索引。索引有附于一书之后的,也有单独编辑成书刊行的。由于编制目的、索取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字词索引、句子索引、人名索引等不同类型。 索引 索引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标明出处,指引读者的一种检索工具。索引是一种用于查找信息的检索工具,由一系列按字顺或其他逻辑次序排列的索引款目组成。英语“索引” (index)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dicare”,意为指向、指明,日语将“index”译为索引,我国沿用了这一词语。索引作为一种检索工具,不仅记录文献的外部特征,还对文献的具体事项如语词、人名、地名、篇名、主题等作深入的揭示和全面的报道,能够提高文献检索的深度和广度,并可满足多种途径检索的要求。索引的类型繁多,按照索引收录文献的类型可分为期刊索引、报纸索引、专书索引、文集索引等;按照索引款目的标目不同可分为主题索引、分类索引、著作索引、语词索引、引文索引等;按照索引收录的文献的时期分为现期索引和回溯性索引,等等。一般的字典和词书大都在书的前后备有多种索引,如部首索引、拼音索引、笔划索引、四角号码索引等。 ☚ 标识 联合目录 ☛ 书的各部分 书的各部分写在正文前的短文章:序(序言;序文;代~;大~;小~;自~) 叙(叙言) 绪(绪言;小绪) 前言 前记 弁言 弁语 缘起 说例 另见:排列 书 ☚ 书多 书的一部分 ☛ 资料 资料资(谈~) 材(教~;题~) ☚ 材料2 证明2 ☛ 索引 索引suoyin是把书刊的主题、人名、书名、篇名和事物等项,经过分析以后,一一摘出标题,注明卷数、页数或报刊名称,按照一定方法排列,以供读者应用时检索的工具书。索引,又名“通检”、“引得”。它的作用是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查到所需资料的出处,但只提供书名、章节或论文题目的目录,并不提供资料本身。 ☚ 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 索引 索引suoyin指记录文摘基本特征的检索工具,索引提供文献标题或主字码编目的篇名,但不提供文献的任何文摘或其他描述。索引有书目索引、篇名索引和主题索引之分。期刊杂志一般都在每年的最末一期上刊印该年各期的总目录索引, 所以要查找期刊中的有关文献时,可先查历年的总目录索引,然后,根据上面提供的刊物期数、文章页码依次查阅。 ☚ 主题途径 书目 ☛ 索引 索引Suoyin又名引得。旧称通检或备检。即把书籍或报刊中的各类项目或内容(如,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事物名称等,),按照分类、主题或某种检字法加以排列,并分别注明其材料出处和页码,以供检索。索引的种类有很多, ☚ 地方志 通史 ☛ 索引又称“通检”、“备注”、“引得”。将文献的某项特征如篇名、语词、主题、人名、地名、事件及其他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则编排起来,并指明出处,以备查考的一种检索工具。 索引 索引又名引得、通检、备检。它是将一种或多种书或刊里的具体内容,如字、词、句子、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注明出处等有关事项,以便检索某个疑难问题的资料线索,根据此线索即可迅速检索到所需资料,索引大致分为4类: ☚ 查字法 说文解字 ☛ 索引旧称“通检”。将文献资料中字词、人名、书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按字顺或分类排列。 索引 索引将一种或多种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项目分别摘录,按一定方式编排,并标明出处,指引给读者的一种检索工具。1987年的国际标准定义为:“索引是一种用于查找情报的检索工具,由一系列按字顺或其他逻辑次序排列的索引款目组成,指向索引所包括的、用户需要的文献。”(《文献工作——索引的编制》1987年版)英语“索引”(index)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dicare”,意为指向、指明,日语将“index”译为索引,我国沿用了这一词语。此外,有人将“index”音译为“引得”,我国还有“通检”、“备检”等旧称。索引作为一种检索工具,不仅记录文献的外部特征,还对文献的具体事项如语词、人名、地名、篇名、主题等作深入的揭示和全面的报道,能够提高文献检索的深度和广度,并可满足多种途径检索的要求。索引的类型繁多,按照索引收录文献的类型可分为:期刊索引、报纸索引、专书索引、文集索引等;按照索引款目的标目不同可分为:主题索引、分类索引、著者索引、语词索引、引文索引等;按照索引收录的文献的时期分,有现期索引和回溯性索引,等等。一般的字典和词书大都在书的前后备有多种索引,如部首索引、拼音索引、笔划索引、四角号码索引等。也有一些书刊因篇幅过大,卷册过多而单独另印成书出版的,如《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十三经索引》以及《人民日报索引》等。 ☚ 绝版书 索引参照 ☛ 索引index 索引index 索引index;register 索引index 索引注释书。三十卷,唐司马贞撰,又称《史记索隐》。初单本流行。北宋后与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合刊,散列于正文之下。单本渐佚。现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