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絲紗製成的帽子。魏晉南北朝時多爲君主或顯貴者所戴,隋唐時民間亦服,宋時漸與幞頭相混爲一,明時定爲文武官員常禮服。其式樣品類繁多,然以烏紗所製最爲常見。《南史·宋明帝紀》:“建安王休仁便稱臣,奉引升西堂,登御坐。事出倉卒,上失履,跣,猶著鳥紗帽,休仁呼主衣以白紗代之。”《北齊書·平秦王歸彦傳》:“齊制,宫内唯天子紗帽,臣下皆戎帽,特賜歸彦紗帽以寵之。”《周書·長孫儉傳》:“儉乃著帬襦紗帽,引客宴於别齋。”唐·杜甫《秋野》詩:“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唐·白居易《夏日作》詩:“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寬。”明·湯顯祖《南柯記·卧轍》:“白頭紗帽保平安,職掌批行和帶管,有的錢鑽。”《紅樓夢》第一回:“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