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精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精卫

汪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广东番禺人。清光绪九年生,民国33年卒。早年参加同盟会,为著名政客。民国14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民国16年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历任至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民国27年任伪国民政府主席。民国33年死于日本。享年62岁。

精卫

精卫

清诗篇名。五古。顾炎武作。见《亭林诗文集》卷一。精卫,我国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相传炎帝之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见《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顾炎武诗作多写兴亡之事,托物寄兴,独抒性情。这首诗作者以精卫自喻,表示自己坚定不移、力图复明的决心。全诗为:“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诗中以设问开始,引出精卫的回答。有问有答,形式灵活巧妙。“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表面写精卫之志,隐喻诗人复明决心至死不变。结尾二句,既是以燕鹊与精卫比较,又是讽刺那些在明亡之后,贪图富贵,甘心事清的不义之徒。语言平实质朴,不贵奇巧,富于启发性。

☚ 海上   山居杂咏 ☛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若?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这首诗写于清顺治四年(1647),当时清军节节胜利,在南方推进甚快,各地抗清势力纷纷落败。作者写此诗表示,即使在困境中,其恢复故国的决心始终不渝。
 精卫,鸟名,神话中之神鸟。据《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湮于东海。”
 

****


 
 本篇故事熟悉,文字浅显,拟作略讲,主要说明三点——
 一、内容与题旨:
 本诗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复述“精卫填海,坚贞不渝”的神话故事,表明作者的心志:“復明”决心,誓死不变;并对自图安乐富贵的降清、仕清者予以微讽。
 二、层次清晰:
 这篇五古,构想明朗,层次清晰。全诗一问、二答、三叹。即:人们问精卫(前四句);精卫作答(中四句);诗人感喟(后三句)。
 三、特色鲜明:
 诗歌形式,采用“答问式”,特色甚为鲜明,而且写得通俗而有风趣,有情味,极富诗意。

《精卫》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精卫》

 七言古诗。顾炎武作于顺治四年(1647)。当时诗人之友陈子龙等抗清失败,先后死难,清又开科取士,降清者日多,诗人有感于时事,写下了这首诗。诗以精卫填海而不息的神话故事为题材,采用和精卫问答的形式,描绘了精卫“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诗人以精卫自喻,表现自己坚决抗清的决心和献身民族的精神。

古典文学作品《精卫》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2〕,衔木到终古〔3〕。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1〕这首诗写于顺治四年(1647),清兵已经入关,各地抗清武装斗争相继失败,作者写这首诗,借精卫填海的神话,表达自己坚定不移、力图复明的决心。精卫,我国神话传说:炎帝的女儿溺死于东海,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顾炎武(公元1613~1682),初名绛,明亡后改为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和学者。清兵入关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人民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奔走南北,继续进行反清斗争,晚年卜居华阳,卒于曲沃。顾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山川地理以及经史百家之学,无不探究源委。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和《亭林诗文集》。选文据中华书局校补《四部丛刊》影印潘刻本。
 〔2〕将:以用。
 〔3〕终古:久远。
 
 这首诗写于清顺治四年。这一年顾炎武的许多好友抗清失败,先后死难。诗人运用“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采用寓言的手法,暗示了他坚持抗清的大志和舍身报国的决心。全诗有着深刻的寓意,作者用精卫自比,用燕鹊比那些苟安者,设想准确,达到了生动形象和发人深省的效果。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動物 > 精衛
精衛  jīngwèi

亦稱“鳥誓”、“冤禽”、“志鳥”、“帝女雀”。傳說中鳥名。狀如烏,首有文,白喙,赤足。炎帝少女名女娃,溺死於東海,化爲此烏,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其說始於先秦,後世流傳極廣。《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太平廣記》卷四百六十三引晉·張華《博物志·精衛》:“有鳥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昔赤帝之女名女娙(應作“娃”),往遊於東海,溺死而不返,其神化爲精衛。故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晉·左思《吴都賦》:“精衛銜石而遇繳,文鰩夜飛而觸綸。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遊鱗。”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爲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

精卫【同义】总目录


精卫冤禽志鸟鸟市帝女雀

精卫

神话中鸟名。相传炎帝女儿溺死后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石以填东海。陶潜《读山海经》:“~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传说中的鸟

传说中的鸟

青鸐 鬿雀
传说中的吉祥鸟:鸾(鸾羽;鸾鸡;鸾翅;彩~) 炎离 火离 火鸟祥禽 瑞鸟
飞翔的鸾鸟:飞鸾 翔鸾
孤单的鸾鸟:孤鸾
传说中的比翼鸟:鹣(鹣鹣) 合翮
传说中的大鸟:鹏(大~;鲲~) 鹫
翱翔高空的大鹏:云鹏
传说中的神鸟:青鸾 长离 鹔鹴 离朱灵雏 灵禽 灵羽 锦凤 长丽 凤鹤 仙鸟 离俞
凤凰之类的神鸟:凤鸾
传说中的怪鸟:
炎帝女儿魂化的鸟:精卫(精卫鸟) 精禽冤禽
古指一种红羽毛的鸟:
传说中的一足鸟:
古书上说的一种小鸟:
传说中的忘母之鸟:鵽(青鵽)
传说中的不祥鸟:头白鸟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鸩(凶~) 鸩 云日

☚ 观赏鸟   凤凰 ☛
精卫

精卫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只鸟。据《山海经·北次三经》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个传说后来成了成语“精卫填海”,以比喻意志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 女娲   嫦娥 ☛
精卫

精卫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又名誓鸟、冤禽、志鸟,亦名帝女雀。相传为炎帝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后遂化为精卫,经常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见《山海经·北山经》、《述异记》卷上。后人常以 “精卫填海”来比喻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意志和精神。

☚ 洛神   古谣谚 ☛

精卫

又称“冤禽”。神话中的鸟名。相传为炎帝之女(名女娃)游东海时淹死所化。据《山海经·北山经》,其鸟如乌鸦,头上有文彩,白嘴红脚。永远地衔西山木石,矢志填平东海。后人就以“精卫填海”、“精卫衔木(石)”比喻意志坚决。

精卫jing wei

Emperor Yan’s daughter was drown in the Eastern Sea,then she turned into bird Jing Wei,who picked twigs and pebbles from the Western Mountain in an effort to fill up the se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