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粮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粮政 117 粮政中国封建王朝的粮食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历代王朝重要粮政措施有:(1)常平法。战国李悝在帮助魏国变法时提出并实施平籴法。西汉宣帝时,在边郡设常平仓,来保证边境粮食的正常供应。隋设义仓、唐有常平仓、北宋曾设惠民仓,明清也设常平仓等,这些都是平籴的具体方法。(2)青苗法。北宋王安石所行在农民青黄不接之际发放贷款和粮谷,以补助耕作。(3)和籴。南宋时规定以常平钱于纳税期间收购粮食,代替青苗法。(4)纳粟。西汉时晁错提出“贵粟论”,建议以粟为罚,允许商人纳粟得官爵或免罪。文帝、景帝、武帝均采用,以后各代多沿用。(5)入中。宋代在实行专卖制度时,让河东、河北商人运输粮食于边塞,以换取盐、茶运销权。明代也实行过类似的纳粟中盐、纳粟中茶的开中制度,都是鼓励向边塞运粮以供军需。以上这些措施的目的,一是聚敛、力求多掌握粮食;二是调剂市场、平抑粮价,以稳定民心和封建秩序。但实行中,由于官商勾结,从中舞弊,往往又变成加强封建剥削的方法。如,常平仓粮食储备常被官吏盗窃,和变相涨价;青苗法变成硬性摊派的官办高利贷;和籴更甚,变成按民户的家业大小摊买粮食,摊买时又压价,拖欠不付或少付粮款,加以收“耗米”等。名为收购,实为额外税赋,成为人民沉重负担。 ☚ 漕运 盐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