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山东渔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山东渔鼓 山东渔鼓流行于山东境内的渔鼓,亦名道情,是 一种已全无宗教色彩的民间说唱形式。但从渔鼓艺人均属元代道士邱处机所创“邱祖龙门派”来看,可见它的流传与道教兴盛有着密切关系。山东渔鼓无弦索伴奏,自由吟唱。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受方言影响,形成三个流派:(1)“南口”流行于鲁中、鲁南、鲁西南大片地区,清中叶以后曾有靠山红、两坡羊、寒腔、大关腔、小关腔诸唱腔的渔鼓,现仅有济宁及其以东诸县的寒腔渔鼓仍有传唱,其唱腔流畅细腻,受花鼓影响较大;(2)“北口”流行于鲁西北一带,唱腔婉转优美,现已成为绝响;(3)“东口”流行于胶州、即墨、莱阳等地,亦称胶东渔鼓,节奏缓慢,娓娓动听。以上各种渔鼓一般均由一人抱渔鼓击简板演唱,唯乐陵渔鼓是先以多人表演叠罗汉打场子,后二人对唱 〔渡林英〕,持渔鼓、简板、小镲伴奏者伴唱相和,唱毕全体荡秋千结束,别具一格。山东渔鼓传统书目短篇有60余段,中长篇书24部,其中仅《湘子上寿》、《三渡林英》与道教故事有关。
☚ 山东落子 山东快书 ☛ 山东渔鼓 山东渔鼓曲艺曲种。源于道情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道情渊于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简板伴奏,元明以来流行益广,多结合各地民歌发展为各不相同的曲调。以说唱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为主,宗教色彩日益淡化。因渔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流行山东各地的统称“山东渔鼓”。但艺人仍尊道士邱处机,称“邱祖龙门派”。山东渔鼓风格各异,流行临沂、济宁一带的为寒腔渔鼓,以艺人翟教寅、王永田等为代表;济宁以北为两坡羊渔鼓,及大、小官腔,靠山红等少数派别;胶东一带的渔鼓沿大沽河入青岛,以王太和、王学亮、高六乙为代表,相传已五代,今已绝响;鲁北“乐陵渔鼓”流传不广,但男女对唱,曲调婉转,边歌边舞,风格迥异,在各地渔鼓道情中实不多见。一般渔鼓演出形式简单,以七字句为基本句式,语言通俗,唱白自由,类似吟诵。传统书目丰富,有包括与道教故事有关的《三渡林英》、《湘子上寿》等书段50余个,中长篇书《西华街》、《三红传》、《月唐演义》等20余部。 ☚ 山东柳琴 山东落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