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粉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粉刺fěng cì

<绥德>疖子。

粉刺fěncì

痤疮的通称。

粉刺fěn cì

俗称白头老;小红疙瘩顶部有一白脓包。如:长圆脸儿,长相平常,满脸净是~。

粉刺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痤疮。为皮脂腺过度分泌所致皮肤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又名酒刺或肺风粉刺。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或过食膏粱厚味,肠胃湿热,日久夹痰,凝滞肌肤所致。多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等处,起皮疹如粟,或见黑头,甚则色赤肿痛,挤破出白粉汁。自觉瘙痒,常因搔抓感染形成脓疱,有的伴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等。内治:肺经风热者服枇杷清肺饮;肠胃湿热者服茵陈蒿汤;脾失健运者服参苓白术散。外用痤疮洗剂或颠倒散凉水调搽。有脓肿、囊肿者,用三棱针刺破引流。

粉刺

病名。即痤疮,出自《外科正宗》。由于皮脂腺分泌过旺,腺口堵塞,皮脂郁积感染所致,多与膏梁厚味,皮肤刺激,使血热郁滞肌肤有关。多发于青春期男女的面胸背部。散在发生,毛孔处呈一小丘疹或黑头丘疹,周围红肿,以手挤压可出白色皮脂。若开口堵塞,则渐渐增大,成为皮脂腺囊肿。

粉刺

病名。又称“痤”、“酒刺”。青春发育期多见,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多油部位,为毛窍部丘疹,形如粟米,或有黑头,可挤出白色脂状物及碎米样脂栓,严重者丘疹色红,顶端有小脓疱,破溃痊愈后留小疤。多由肺经风热,或过食辛辣油腻,脾胃蕴湿积热,熏蒸于上而成。治宜宣肺清热,清脾化湿,外用颠倒散调搽。

粉刺fěn ci

《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面(胡麻油)(14)。病名。即痤疮。为皮脂腺过度分泌所致皮肤慢性炎症。因其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故名粉刺。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酒刺或肺风粉刺。多由肺胃蕴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而成;或过食膏粱厚味,肠胃湿热,日久挟痰,凝滞肌肤所致。多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等处,起皮疹如粟,或见黑头,甚则色赤肿痛,挤破出白粉汁。自觉瘙痒,常因搔抓感染形成脓疱,有的伴结节、脓肿、囊肿及瘢痕等。内治:肺经风热者服枇杷清肺饮;肠胃湿热者服茵陈蒿汤;脾失健运者服参苓白术散。外用痤疮洗剂或颠倒散凉水调搽。有脓肿、囊肿者,用三棱针刺破引流。

粉刺fěncì

病名。出《外科正宗》。又名酒刺。多由肺胃蕴热, 上熏颜面, 血热郁滞而成。亦与过食膏粱厚味有关。发于颜面或延及前胸与肩背部。皮疹如粟, 或见黑头, 甚则色赤肿痛, 挤破出白粉汁。抠后感染脓疱, 可形成疖肿及皮脂瘤。即痤疮。治宜宣肺清热。内服枇杷清肺饮( 《医宗金鉴》: 人参、枇杷叶、生甘草、黄连、桑白皮、黄柏), 外用颠倒散(大黄、硫黄) 凉水调搽。

粉刺

粉刺

颜面、胸背等处的炎症性丘疹,挤之有碎米粒样白色粉质的皮肤病,称为粉刺。见于《太平圣惠方》。又称为痤、面皰、面皶、酒刺。好发于青春期。由于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搏结不散而成;或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脾胃蕴湿积热,上熏于肺,外犯肌肤而成。此外,冲任不调,亦可导致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发。
本病好发于颜面、上胸和肩背等多油腻的部位。初为针头大小,位于毛窍部的红色丘疹,有的为黑头粉刺,可挤出碎米粒样物,继续发展则可产生脓疱、结节、小囊肿,愈后可有疤痕。皮损的分布散在或密集,病程缓慢,一般在青春发育期过后有自愈倾向。临床上常见为以下三种类型:
(1)肺经风热者,颜面部以散在的、位于毛窍部的红色丘疹为主,可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脉数等症。治宜疏风宣肺清热,选用枇杷清肺饮、黄芩清肺饮,可选加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等。
(2)脾胃湿热者,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损有丘疱疹或脓疱、结节,伴见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症。治宜清热化湿通腑,选用茵陈蒿汤、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加减。可酌加苦参、凤尾草等。皮损中结节或囊肿明显者,宜选加行气活血之品,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等。
(3)冲任不调者,病情常有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后加重,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症。治宜调摄冲任、疏肝解郁,用逍遥散,酌情选加丹皮、红花、生地黄、益母草、凌霄花等。
此外,本病尚可使用白花蛇舌草15~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用6~16天为一疗程。外治: 用颠倒散水调搽或用颠倒散洗剂、三黄洗剂等外涂。一般来说,本病有自愈倾向,轻者可不治疗,但须避免用手挤捏患部。平时适当用硫黄香皂洗脸,以减少油腻,不宜用碱性太大的药皂,以免发生刺激;患者宜少食脂肪、糖类,忌食辛辣食物和饮酒,多吃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 胼胝   酒皶鼻 ☛

粉刺

acne pimple

粉刺fěn cì

acn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