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波mǐ bō超短波。1936年《科学画报》第三卷第二十三期:“一米波之波顶到波顶的距离为一米,或约三十三吋。” 米波藏语音译, 意为“人租”。亦译“人役税”或“人头税”。旧时西藏领主占有农奴人身的典型标志之一。通常施用于未耕种所属领主份地, 因而不能固定在庄园内常年支服*差乌拉的手工业者和其他流浪户、迁居户。部分*堆穷经领主允许, 每年按人向所属领主缴纳一次货币租税,可外出谋生。税额不等,也有缴纳粮食或其他实物的, 是领主用以维系领属关系、限制农奴出走的变通办法。晚近时期原西藏地方政府曾设立索朗列空专门查访登录逃亡农奴, 并用同样交税办法重建人身依附关系。民主改革后已废除。 米波 米波藏语音译,意为“人租”。亦译作“米泼”、“人役税”、“人头税”。西藏封建领主制度下领主对一部分人户的一项剥削,是领主占有农奴人身,即农奴对领主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标志之一。一般对未耕种所属领主份地,因而不能固定在领主庄园内常年支应内差(“差乌拉”) 的手工业者和其它迁居户、流浪户征收。部分“堆穷”须经领主同意,每年按人向所属领主缴纳一定数量人役税,可到他处谋生。税额不等,以货币、实物为主要形式。领主通过征收人役税,可以限制农奴外出或迫使外出的农奴再回到庄园上来,是维系领属关系的方法之一。同时,逃亡的农奴可以缴纳人役税依附于另一领主。此制度随着民主改革的完成而被废除。 ☚ 吉约其约 伯克制 ☛ 米波见“人役税”(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