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簾簾(帘)Lián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西之运城、晋城,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簾“帘”的繁体字。 上一条: 帘 下一条: 薕 ![]()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考試場所 > 簾 簾 lián 科舉制度,考試時爲防串通作弊,設簾以隔内外。《宋史·選舉志一》:“知貢舉宋白等定貢院故事:先期三日,進士具都榜引試,借御史臺驅使官一人監門,都堂簾外置案,設銀香罏,唱名給印試紙。”《選舉志二》:“又命省試簾外官同姓異姓親若門客,亦依簾内官避親法,牒送别院。”清·翟灝《通俗編·仕進·簾》:“唐王建《宫詞》:‘天子下簾親考試,宫人手里過茶湯。’《摭言》云‘劉虚白於簾前獻裴坦詩’。考試用簾,不特見於宋矣。”明清均有簾内官、簾外官之分。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録》第二章:“主考於貢院至公堂下轎,入室更衣,至公堂後進有門,是爲内簾,監臨率司道送主考入,所有内簾各官及内簾執事雜役一同隨入。監臨封門隔以簾,貢院體制稱内簾外簾者以此。主考、房官、内提調、内監試、内收掌爲内簾官;監臨、外提調、外監試、外收掌、受卷、彌封、謄録、對讀等官爲外簾官。内外簾官不相往來,有公事則在内簾門問答授受。每日由供給官送進膳食柴炭各事暫爲啟閉片時,雜役人等皆發腰牌,以資檢查,發榜始行開放。”《儒林外史》第六回:“今歲湯父母不曾入簾?”意即未充任鄉試同考官。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起居部 > 居處 > 簾 簾 lián 亦作“㡘”。用以掩蔽門窗等的用物。以竹、葦、蒲等織成者謂之“簾”,或稱“竹簾”、“葦簾”、“蒲簾”;以布帛製成者謂之“㡘”,後皆寫作“簾”。有門簾、窗簾等。《說文·巾部》:“㡘,帷也。”又《竹部》:“簾,堂簾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縷竹為之,施於堂户,所以隔風日而通明者……其布者曰㡘。”《漢書·外戚傳·孝成趙皇后》:“嚴持箧書,置飾室簾南去。”唐·白居易《司馬厅獨宿》詩:“府吏下廳簾,家僮開被幞。”唐·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緑,草色入簾青。”參閱《三才圖會·器用》。 簾lianBA9F 簾liánL136 簾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