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梁Li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回、鲜、壮、满、苗、京、黎、仡佬、阿昌、水、土家、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赢姓,伯爵,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阳,今为同州县,犹有新里城。新里城,梁伯所城者。乐史云: ‘新里在澄城’。僖十九年,秦取之,子孙以国为氏。” 夏阳,或指夏阳之梁山,其地在今陕西韩城西北。
❷郑樵又注:“晋有梁益、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
❸ 《姓氏考略》 注引《路史》 云: “平王子唐封南梁,安定梁氏出此。” 此亦以邑为氏,系出姬姓。安定 (郡),在今甘肃固原、平凉等地。
❹又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 “后魏拔列兰氏改为梁氏。”
汉代有梁鸿、梁丘贺; 宋代有梁兴; 明代有梁辰鱼; 清代有梁国治。

梁liáng

❶橋。司馬相如《上林賦》:“隃絶梁,騰殊榛。”《文選》揚雄《甘泉賦》:“歷倒景而絶飛梁兮,浮蠛蠓而撇天。”引申爲渡。《文選》揚雄《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兮,躡不周之逶蛇。”
❷屋梁,門梁。班固《西都賦》:“抗應龍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
❸古九州之一。參見“梁州”。班固《西都賦》:“命荊州使起鳥,詔梁野而驅獸。”
❹戰國時期的魏國。由於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從此魏亦稱梁,開封地區也稱梁地。司馬相如《美人賦》:“司馬相如美麗閑都,遊於梁王。”梁王,梁孝王,受封於梁地。
❺古國名。嬴姓,在今陜西韓城南。其地亦稱梁。杜篤《論都賦》:“衍陳於岐梁,東横於大河。”
❻山名。在今陜西韓城縣境。張衡《西京賦》:“岐梁汧雍,陳寶鳴鷄在焉。”
❼通“粱”。《藝文類聚》崔駰《七依》:“乃導玄山之梁,不周之稻。”

萧衍/王揖/高爽/范云/宗夬/江淹/王暕/曹景宗/任昉/丘迟/虞羲/沈约/刘苞/柳恽/范缜/何逊/江革/王训/吴均/周兴嗣/刘峻/萧洽/王僧儒/周捨/陆倕/陆罩/纪少瑜/张率/到洽/傅昭/裴子野/萧统/殷芸/萧琛/何胤/何思澄/王锡/刘遵/徐勉/陶弘景/王规/萧子显/谢微/萧瑱/刘孝绰/刘缓/刘孺/陆云公/王籍/刘之遴/到溉/庾仲容/朱异/张缵/王伟/刘孝威/萧子云/萧子晖/伏挺/刘邈/徐摛/刘孝仪/萧子范/萧纪/萧纲/庾肩吾/王筠/鲍至/鲍幾/鲍泉/萧纶/萧绎/刘孝胜/刘孝先/徐君蒨/徐防/王泰/江洪/孔翁归/何子朗/费昶/王台卿/王冏/朱超/戴暠/庾丹/谢瑱/萧詧/沈君攸/施荣泰/鲍子卿/王枢/王金珠/卫敬瑜妻〔王氏〕/王淑英妻(刘氏)/刘令娴/沈满愿

☚ 周颙   萧衍 ☛

梁liáng

❶水中用以捕鱼的埧。《邶风·谷风》三章:“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毛《传》:“梁,鱼梁。笱,所以捕鱼也。”朱熹《集传》: “梁,堰石障水而空其中,以通鱼之往来者也。笱,以竹为器,而承梁之空以取鱼也。”王先谦 《集疏》: “梁,绝水取鱼者。”《小雅·鸳鸯》二章:“鸳鸯在梁,戢其左翼。”郑《笺》:“梁,石绝水之梁。戢,敛也。鸳鸯休息于梁,明王之时,人不惊骇,敛其左翼,以右翼掩之,自若无恐惧。”《小雅·

☚ 渠渠   梁 ☛

白华》六章: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郑《笺》:“鹙之性贪恶,而今在梁; 鹤洁白,而反在林。兴王养褒姒而馁申后,近恶而远善也。”
❷车梁,桥。《小雅·甫田》 四章:“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毛《传》:“梁,车梁也。”孔《疏》: “曾孙成王所税得禾谷之稼,其积聚高大如屋茨如车梁也。《孟子》: ‘十二月,车梁成。’ 梁谓水上横桥,桥有广狭,得容车渡,则高广者也。故以比禾积。”
❸浮桥。《大雅·大明》五章: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毛《传》:“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造舟,然后可以显其光辉。”孔《疏》:“造其舟以为桥梁。造舟者比船于水,加板于上,即今之浮桥。故杜预云:造舟为梁,则河桥之谓也。”

☚ 梁   婆 ☛

读音l·iang(ˊ),为iang韵目,属ang—iang—uang韵部。吕张切,平,阳韵。
❶水平方向的长形承重构件。如:房梁。
❷桥;桥梁。
❸物体中间隆起的部分。
❹姓。

上一条: 下一条:

1. 锯子的量词。少年:“白杨的木头杏木的心,扯坏了两梁锯子。”或作“连”。《独弦操》(213):“斜爷赶紧到一个木匠家借了一连锯子。”2. (酒斟得)浅。

〔liang〕ghob liangx:房~。liangx bloud.

{}5822山岭;高岗。冀鲁官话。河北石家庄。晋语。山西:牛尾巴~牛尾巴岭。小山丘。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地》:「凡似冢之小山丘亦曰~。」容器拱起来便于用手提的部分。闽语。福建厦门〖〗。提~。小腿骨。晋语。山西长治〖〗。雄蝈蝈儿背上的翼。冀鲁官话。河北献县。1925年《献县志》:「今人所谓聒聒者,其雄背上有翼,俗谓之~。鼓其~则声清越以长,谓之叫聒聒。」跳。江淮官话。湖北蕲春。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蕲州谓跳为~。」抬棺木。闽语。福建仙游〖〗。

*liáng

❶桥
 △ 桥~。
❷架在墙上或柱子上起支撑作用的横木
 △ 正~|房~|横~。
❸物体或身体中间隆起呈长条状的部分
 △ 山~|鼻~|脊~。
❹朝代名。ɑ)南朝之一,公元502-557年,萧衍所建。b)五代之一,公元907-923年,朱温所建,史称后梁。
❺姓。
【注意】跟“粱”不同。参见494页“粱”的提示。

梁樑❶—

❶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柱︱房~︱屋~︱栋~︱横~︱悬~︱顶~柱︱~上君子︱偷~换柱︱画栋雕~。
❷桥:桥~︱石~︱津~。
❸器物上面便于提携的弓形物:茶壶~儿丨篮子的提~儿坏了。
❹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山~︱鼻~︱脊(ji)~。
❺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后,改称梁。
❻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
❼五代之一,公元907—923,朱温所建,史称后梁。
○强~(强横;强暴)︱跳~(跳跳蹦蹦)小丑︱逼上~山(梁山:山名)。

梁liáng

❶ 木结构屋架中顺着前后方向放在柱子上的长木:横梁│大梁。
❷ 桥:津梁│桥梁。
❸ 指物体中隆起的部分:鼻梁。
❹ 朝代名,是南朝之一,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又,五代之一,公元907年朱温所建。
❺ 姓。

(2次) 桥梁。关~闭而不通《辩·四》 江河广而无~《哀》

梁liáng

桥梁。《九辩》:“关梁闭而不通。”《文选》五臣注:“梁,桥也。”马茂元《楚辞选》:“梁,桥梁。”汤炳正今注:“关梁,关门、桥梁,泛指水陆要塞。”

梁liang

梁丽 梁龙 梁子1 鼻梁 大梁 栋梁 房梁 钢梁 横梁脊梁 津梁2 强梁 桥梁 山梁 跳梁 悬梁 正梁 主梁 顶梁柱脊梁骨 扛大梁 简支梁 连续梁 现浇梁 悬臂梁 挑大梁 预制梁梁上君子 栋梁之材 雕梁画栋 跳梁小丑 偷梁换柱 悬梁自尽 逼上梁山 不畏强梁 七沟八梁 余音绕梁 头悬梁,锥刺股

梁liáng

统指支撑房顶和椽子的横木,燕子常在上面筑巢:三月香巢已垒成,~间燕子大无情。(二七·624)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十七—十八·397)


梁liáng

鱼梁(或指桥梁),这里用作栖息之地的意思:惟鲔有潭兮,惟鹤有~。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 (八七·1125)按,鱼藏于潭,鹤栖于梁,悠然各得其所。用比喻来反衬宝钗自己的“家运多艰”“独处离愁”的心境。

❶石絶水謂之梁。《詩經·小雅·鴛鴦》: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 鄭玄箋:“梁,石絶水之梁。”
❷水偃也。《周禮·天官·䱷人》: “䱷人掌以時䱷爲梁。” 鄭玄注: “ 《月令》:季冬,命漁師爲梁。鄭司農云: 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以笱承其空。《詩》曰敝笱在梁。”
❸加實也。《禮記·曲禮下》: “歲凶,大夫不食梁。” 鄭玄注: “梁,加實也。”
❶絶水取魚者。《禮記·王制》: “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鄭玄注: “梁,絶水取魚者。”
❺橋横也。《禮記·月令》: “謹關梁,塞徯徑。”鄭玄注: “梁,橋横也。”
❻讀爲“掠”。《尚書大傅》: “桀殺刑彌厚而民彌暴,故爾梁遠,遂以是亡。”鄭玄注:“梁,讀爲掠。”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梁柱部 > 棟梁 > 梁 > 樑
樑  liáng

同“梁”。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梁柱部 > 棟梁 > 梁
梁  liáng

亦作“樑”。亦稱“杗廇”。屋梁。《爾雅·釋宫》:“杗廇謂之梁。”郭璞注:“屋大梁也。”《商君書·兵守》:“客至,而作土以爲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刻木蘭以爲榱兮,飾文杏以爲梁。”三國魏·卞蘭《許昌宫賦》:“雙轅承枌,丹樑端直。”《水滸傳》第五十九回:“山河抉綉户,日月近雕梁。”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三) > 梁
梁  liáng

星名。天市垣西蕃南邊第三星,詳“天市西蕃”。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水利部 > 溝渠 > 梁
梁  liáng

猶堤。《春秋·襄公十六年》:“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于湨梁。”《爾雅·釋地》:“梁莫大于湨梁。”郭璞注“湨,水名;梁,隄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一》:“[白澗]水南逕原城西,《春秋》‘會于湨梁’,謂是水之墳梁也。”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漁具部 > 堰栅 > 梁
梁  liáng

築以捕魚之壩堰。用土石横截水流,留缺口承以魚笥,魚隨水流入笥中不得復出。《詩·邶風·谷風》:“毋逝我梁,毋發我笥。”毛傳:“梁,魚梁。”《周禮·天官·䱷人》:“䱷人,掌以時䱷爲梁。”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以笥承其空。”宋·王安石《李氏沅江書堂》詩:“沅江水有梁與罾,沅田桑樹可蠶耕。”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冠帽飾 > 梁
梁  liáng

冠上之脊。漢時已見。梁數多寡,因官品高下而定。《後漢書·輿服志下》:“進賢冠……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九梁插花,步摇爲古。”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車駕宿大慶殿》:“宰執親王,加貂蟬籠巾九梁,從官七梁,餘六梁至二梁有差。”

梁liáng

〖名词〗
一、桥梁。亦用作动词,“架设桥梁”(5)。《单子知陈必亡》:泽不陂,川不梁。——湖边不修筑圩岸,河上不架设桥梁。《单子知陈必亡》:川无舟梁。——河上没有船只和桥梁。《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通关梁,一远近。——畅通关塞桥梁,统一远近各方。
二、鱼梁。指筑于水中用以捕鱼的堰(1)。《钴鉧潭西小丘记》: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鱼梁的上边有个小土山,生长着竹子、树木。
三、房梁(1)。《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架在房梁上的椽子,比布机上的女工还多。
四、战国时魏国的别称。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也被称为梁(12)。《冯煖客孟尝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梁国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都坚决辞谢不去。《鲁仲连义不帝秦》: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鲁连说:“我打算让梁国和燕国援助赵国。”《鲁仲连义不帝秦》: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如今秦是万乘的大国,梁也是万乘的大国。
五、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年,萧衍所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萧梁(1)。《原道》: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汉朝盛行黄老之学,晋、魏、梁、隋之间盛行佛教。
六、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923年,朱温所建。史称后梁(3)。《五代史伶官传序》:梁,吾仇也。——梁是我的仇敌。《五代史伶官传序》: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梁。 ——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同我结拜过兄弟,可是都背叛了晋去投靠梁。 《五代史伶官传序》: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拿木匣装上后梁君臣的首级,送进太庙。七、汉郡、国名,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4)。 《贾谊治安策一》:彭越王梁。 ——彭越当梁王。 《贾谊治安策一》:共王王梁。 ——共王作梁王。 《贾谊治安策一》:彭越用梁,则又反。 ——彭越凭借梁国,就又造反。

梁liáng

❶ 桥。《荀子·王制》:“修堤~,通沟浍。”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河~幸未坼,枝撑声窸窣。”(坼chè:裂开。)
❷ 鱼梁,水中筑起的捕鱼的堰。《诗经·邶风·谷风》:“毋逝我~,毋发我笱。”(笱gǒu:竹制捕鱼器。)
❸ 房梁。《列子·汤问》:“韩娥东之齐,匮食,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𪲴,三日不绝。”(𪲴lì:脊檩。)杜牧《阿房宫赋》:“架~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❹ 战国时魏国的别称。《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
❺ 朝代名。❶ 南朝梁武帝萧衍所建。
❷ 五代时梁太祖朱温所建,史称后梁。欧阳修《伶官传序》:“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liáng

C1BA
❶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也泛指水平方向的长形承重的构件:房~/大~/门~/~上君子(代指窃贼)。
❷桥:桥~/津~/石~。
❸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山~/鼻~/脊~。
❹古国名。1.周时诸侯国,嬴姓。故地在今陕西韩城南。2.战国七雄之一,即魏国。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❺朝代名。1.南朝之一。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公元557年为陈所代。2.五代之一。公元907年朱温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23年为后唐所代。
❻古九州之一,辖境为今陕西南部及四川全部。
❼姓。

朝代

朝代

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桥(桥梁;桥桁;津桥;渡桥;航桥;河~;敞~;明~;板~;铁~;吊~;便 ~;引~) 梁(梁栈;渠梁;舆梁;河梁;津梁;杠梁;木~) 虹 霓(涧~) 堤 圯 杠彴 桁渡 津衢 蝃蝀 云蜺
桥上:圮上
桥面:桥道 桥路
桥边:桥畔
桥头:桥津
桥的立体部分:桥身 桥体 桥肚
桥和岸连接的地方:桥头 桥堍
桥两头向平地倾斜的部分:
桥下的孔:桥洞 桥孔
桥下的墩子:桥墩 桥基
支撑桥身的柱子:桥柱 桥脚 雁柱 梁柱

另见:河 水面 架设 行人 车子 通过

☚ 桥   各种桥 ☛

各种堤

各种堤

古时候多指黄河河堤:河堤 河堤 河塘
河堤,堤堰:
湖边的堤:湖堤 塘堤
湖岸,塘堤:陂路
防海潮、护农田的堤防:海塘
堤防和形如堤防的山:防盛
位于山隅之间的水防:防隅
低洼区的防水护田堤:圩(圩子;圩堤;圩垸)
围绕田或屋的防水堤:垸(堤垸)
田间蓄水的堤岸:畦堰
分水堤:
弯曲的堤岸:碕 回塘
石筑的堤岸:石埭 石堤 石堤 石塘

☚ 堤子   各种程度的堤 ☛

器物各部

器物各部

器物上便于握持的部分:把(把手;把柄;斧~;锄~;枪~;车~) 柯(斧~) 欛(欛柄) 靶 梃子
器物上便于提系的部分:梁(桶~;提梁) 纽 鋬(壶~)
器物两旁供人提的部分:耳子
器物上用于操作、转动的部分:
器物破口或残缺部分:碴(碗~子)
器物上象颈的部分:颈(瓶~;曲~)
器物上像棍的部分:杆(笔~;枪~)
某些器物的附属部分:衣(弓~;炮~) 塞(~子;瓶~) 盖(瓶~;缸~) 座(~子;底~)
器物上可开关的机件:栓(门~;枪~)
器物的脚:

☚ 鼓出部分   物的各处 ☛

屋梁

屋梁

梁(梁木;梁阴;房梁;过~;悬~;前~;后~;上~) 栿 欐(彩~) 甍栋 栋桴
梁和檐:梁梠
梁和椽:梁桷
屋梁和柱子:梁柱 梁楹
楼房的梁:楼棼
二梁:桴 楣(楣梁) 次梁
顺前后方向架在柱上的梁:横梁 衡栿
建筑物的横梁:过梁
栈道的横梁:阁梁
门上的横梁:
有云状纹饰的横梁:云楣
梁上的横木:栿 衡
梁上或门框、窗框上的横木:
架在屋梁上或山墙上用来托住椽子或屋面板的横木:檩(檩条;檩子) 桁条
交错叠置的梁:重棼
雕花绘彩的梁柱:画栋
刻绘文采的屋梁:雕梁
有彩绘装饰的屋梁:画梁
画梁的美称:玳瑁梁
绘制有美丽图案的屋梁:画梁
华美的梁柱:云纲
高大的屋梁:云梁 高栋
高入云表的屋梁:云梁
重叠的屋梁:双枚
屋梁上:梁头
梁木虚空的样子:槺梁
(架在柱子上或墙上支撑屋顶的横木:屋梁)

☚ 梁、柱、椽   梁栋 ☛

安装

安装

安(~窗;~门;~灯;~上) 装(装置) 上(~刺刀)
安装假牙:镶牙 镶齿
由部分组成整体:合成
由个别组为整体:构(~图) 缀连 组合
由部分或个体组合成整体:组成
将部件组成整体:装(装配)
 装配船只:装船
把散件装配成整机:组装
 拼接组装:拼装
总体装配:总装
在空中支起并安装:搭 笐 架(架起;架设;~住)
 搭架桥梁:桥(架桥;搭桥;修桥)
 筑桥,架桥:
改变重装:改装
(按一定方法、规定把机械或器材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安装)

另见:安置 固定 机械 器材

☚ 装设、支撑   铺设 ☛

桥;朝代名;姓:~木/~津/~苑/~园/~闇/~丽/强~/提~/山~/津~/过~/跳~/绕~/~上君子。△~山/~丘/~父/~州/~渠/~溪。以上不作“樑”。

梁liáng

吕张切,平阳。
❶木桥,桥梁。《国语·周语》:“九月除道,十月成~。”
❷坝堰;河堤。《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毋发我笱。”
❸屋梁;门梁。杜牧《阿房宫赋》:“负栋之柱,多于南庙之农夫;架~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❹见“陆梁”。

〖梁〗 粵 loeng4〔良〕普 liáng

❶ 通「樑」,橋樑,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樑」。許慎《說文解字》:「 〜 ,水橋也。」莊周《莊子 .秋水》:「莊子與惠子遊於濠~之上。」(濠:河流。)
❷ 通「樑」,屋子的橫樑,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樑」。杜牧《阿房宮賦》:「架〜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椽【粵 cyun4〔全〕普 chuán】:放在橫樑上頂着屋頂的木條。機:指織布機。)通「踉」,跳躍。莊周《莊子.逍遙遊》:「東西跳〜,不避高下。」

乐霭引证释冤案/王亮大不敬案/萧宏匿犯免官案/蔡撙为杨元孙所诉案/吉翂乞代父命案/王僧孺为汤道愍谤讼案/何远为人所讼就测案/萧纶肆行不法案/萧正德弃军下狱案/张景仁复仇杀人案/何智通被刺案/陆襄无滥案/沈炯就戮被赦案/王僧辩被囚案/鲍泉稽缓案/刘孝绰被劾案/傅岐和言问囚案/袁君正止巫案/萧宏与永兴公主谋刺案/萧恭被劾纵罪案/萧正则谋反案/殷钧遣放盗首案/徐文盛怨恨下狱案/梁元帝怒诛王伟案

☚ 王缋辄录郡吏付狱案   乐霭引证释冤案 ☛

梁liáng

❶冠上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既用作装饰,又用以辨别身份等级。《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筩为述,乘舆所常服。”《隋书·礼仪志七》:“梁别贵贱,自汉始也。”《旧唐书·舆服志》:“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所谓梁者,则冠前额梁上排金铜叶是也。”
❷鞋头的装饰。通常以皮革为之,制为直条。有一梁、二梁、三梁多种。《文明小史》第九回:“(傅知府)穿了一件家人们的长褂子,一双双梁的鞋子,不坐轿子。”

亦作“冷”。德昂语音译。部分德昂族的自称。分布在云南梁河、盈江等地。因其妇女筒裙的颜色中条花显著,故被当地汉族称为“花崩龙”。

古国名。赢牲,伯爵。故址在今韩城市南。《括地志》载:“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少梁故城,古少梁国……与秦同祖。”前638年为秦所灭。

朝代名。公元502年始置。为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一代。萧衍代齐称帝,国号为梁。疆域比后齐时略大。公元557年梁为陈代。共历四帝,统56年。《隋书·地理志》: “梁武帝除暴宁乱,奄有旧吴。天监十年(公元511年) 有州23,郡350,县1022。其后,务恢境宇,频事经略, 开拓闽越, 克服淮浦, 平俚洞, 破䍧柯, 又以旧州遐阔,多有析置。大同年,中州107,郡县亦称于此,既而侯景构祸,台城陷,坟籍散逸,注记无遗。郡县户口不能详究。”

☚ 连贬秩   粮庄 ☛

古代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之一,宋代称“袱”,是房屋中承受重量的水平构件。一般与建筑立面相垂直。横断面呈矩形,明清时接近方形,宋制规定其高宽比为3:2,南方多用圆形。梁下两端有柱子支托,上面能负荷载。在较大的建筑物中,梁放在斗栱上,而在较小建筑物上梁头直接放在柱上。梁的方向一般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个别的也有与建筑物纵向一致。梁按其所承桁檩的数量各有不同的命名,如单步梁、双步梁、三架梁、五架梁等。还有按其所在部位和用途而命名,如顺梁,扒梁、角梁、月梁、直梁等。

云南古民居檐

☚ 檐   椽 ☛

尺寸较长、用于承受不平行轴向的荷载的构件。一般用木材、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成。

梁樑liáng

❶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或砖条构件。如:房梁,栋梁。
❷桥。如:桥梁。
❸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如:山梁、脊梁。
❹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后改称为梁。
❺南朝之一。
❻后梁。
❼姓。

古国名。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市南。《史记·晋世家》:“夷吾将奔翟,冀芮曰:‘不如走梁。梁近于秦’。”公元前641年被秦所灭。《左传》僖公十九年: “梁亡。不书其主, 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 ‘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 民惧而溃, 秦遂取梁。”《元和郡县志》韩城县“梁国在今县理南二十三里,有少梁故城。”梁国被秦灭后又为晋所有(秦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后又属魏,《史记·魏世家》魏文侯六年(公元前440年)城少梁。秦惠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十一年更名少梁为夏阳。

☚ 韩   7.行政区划 ☛

跨过空间的横向构件,主要起结构承重作用,承担其上的板传来的荷载,再传到支撑它的柱上。按所采用的材料,可分为钢梁、钢筋混凝土梁和木梁; 按传递力的方向,可分为主梁和次梁; 按梁与支撑的搭接状况,可分为简支梁、连续梁和悬臂梁。圈梁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稳定性,而环绕整个建筑物墙体所设置的梁。

☚ 顶棚   楼梯 ☛

梁[❶-
❹樑]liánɡ

❶ (屋架中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beam: 栋 ~ beam and rafters; 上 ~ set a roof beam in place
❷ (通常也指檩) purlin: 正 ~ ridge purlin
❸ (桥) bridge
❹ (物体中间条状隆起部分) ridge: 脊 ~ back; spinal column; 鼻 ~ nose bridge; 山 ~ mountain ridge
❺ (南朝之一, 公元 502 - 557) the Liang Dynasty (502 - 557), one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❻ (后梁) the Later Liang Dynasty (907 - 923), one of the Five Dynasties
❼ (姓氏) a surname: ~ 启超 Liang Qichao
◆梁拱 camber; round of beam; round up; 梁龙 diplodocus; 梁桥 beam bridge; girder bridge; 梁上君子 “a gentleman on the beam ” — a burglar; “a gentleman in the air” — a thief; a gentleman in mid-air; 梁托 corbel; hanger; 梁柱 beam column; 梁座 beam seat

梁liang

Liang Dynasty,one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girder

德昂语音译,亦作冷。为分布在云南梁河,盈江、镇康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属“汝波”支系,信奉小乘佛教中的※“左抵教”和※“多列教”。妇女剃发,裹黑布包头、戴大耳坠、银项圈,又因其妇女筒裙的颜色中红、黑或红、蓝色条花显著,故被当地汉族称为“花崩龙”。

戎蛮子邑。在今河南临汝县西。楚昭王二十五年(前491),楚伐戎蛮子,袭梁及霍。即此。

即战国七雄之一魏国别称。因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名。

朝代名。南朝之一。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都建康(江苏南京),年号天监。是为梁朝之始,止于557年陈霸先建立陈朝。历四帝,五十六年。其中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他优遇世族,笼络寒门,吏治败坏,残酷压榨农民,提倡佛教,腐朽的统治导致548年—552年的侯景之乱,三吴地区惨遭破坏,统治区域丧失殆半,北齐占有长江以北,西魏占有巴蜀,江陵沦为西魏附庸,国势大衰,陈霸先乘机而起,取而代之。

梁liáng

上君子

❷ 抽换柱|雕画栋|栋之材|改换柱|画雕栋|空月落|绕三日|四八柱|跳小丑|偷换柱|悬刺股

❸ 逼上

❹ 大厦栋|没屋架|三日绕|馀(余)响绕|馀(余)音绕|月落屋|凿壁悬

梁樑liáng

(11画)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表示 “房梁” 的意思时,“梁” 的异体是 “樑”; 在其他用法中,“梁” 没有异体。 上右是, 刀左右两边各有一点,不要错写成刃。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1〔樑〕liáng

11画 木部
(1) 桥: 桥~|津~。
(2) 指柁或檩;也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 栋~|正~|门~|横~。
(3) 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 鼻~|脊~|山~|茶壶~|篮子~。


*2liáng


(1)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2) 朝代名。
 1. 南朝之一,公元502—557年,萧衍所建。
 2. 五代之一,公元907—923年,朱温所建。
(3) 姓。

梁()


侯馬盟書16:9,春秋
剛梁。

梁十九年亡智鼎,殷周金文集成2746,戰國
(梁)十九年。

古璽彙編3229,戰國
梁丘。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217.2,戰國
梁重釿五十當寽。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217.1,戰國
梁半二百當寽。

包山楚簡·文書157,戰國
()(梁)之戠(識)之客苛(苛坦,苛坦)言胃(謂)。

居延新簡EPF22.505,西漢
……自山卒周駿、梁多。

漢印文字徵
蘇梁私印。

增訂漢印文字徵
梁令之印。

張景造土牛碑,東漢
宛令右丞慴告追鼓賊曹掾石梁寫移。

于祚妻和醜仁墓誌,北魏
風韻閑正,鬱爲樑(梁)棟。
按: 累增“木”。

馮忱妻叱李綱子墓誌,隋
若洛浦之紅蓮出水,類楚國之雕梁照日。

任軌墓誌,隋
祖龍,舉茂才,官至樂安太守,襲爵梁城侯。

宋仲墓誌,隋
初爲齊梁州倉曹參軍。

李德裕妻徐盼墓誌,唐
去吴會兮别爾親,越梁宋兮倦苦辛。

惠光舍利塔銘,後梁
大梁故牆西鹿景門外北壁上,乾化三年春三月,長老光和尚建置禪院。
《説文》: “梁, 水橋也。 从木从水, 刅聲。,古文。”
本義爲橋梁。《説文》古文會意,从二木,从水,中一横象橋梁形。《説文》小篆从刅聲。金文或只从水刅聲,或从木刅聲。“刅”上兩點或省一點,或全省。从“邑”用作地名的字乃“梁”之分化字。 戰國晚期廿七年大梁司寇鼎: “(梁)廿又七年。”《包山楚簡·文書》165: “(梁)人熬宜。”包山簡“木”訛同“禾”。

☚ 橋   楫 ☛

梁樑liáng

甲骨文良字象桥在(河)水中形,就是桥梁的梁的本字。西周时良字逐渐不象水桥形,就作出形声字,作,从水,刅(创本字,象刀伤害)声。舌尖前音与边音可能是古代复辅音。春秋以后加木旁,造成梁字,会意兼形声。本义是水桥。组词如:桥梁。近代又加木旁,作樑,叠床架屋,现以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商周时把桥叫梁,桥字小篆才有。春秋时才有乔(喬)字,高而曲义。桥在水上,就是木制的高物。约在战国时“梁”义引申为房梁。指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如:上梁。组词如:栋梁。又引申指器物上面便于提携的弓形物。如:壶梁(儿)。组词如:提梁(儿)。再引申指东西高起的部分。如:山梁|脊梁|鼻梁(儿)。

梁★常◎常


liánɡ形声,从木、水,刅(chuānɡ)声,本义为桥,引申为屋梁、物体中间隆起的成条状的部分、器物上形状如弓的构件等,假借为姓。
【辨析】
梁/桥(橋) 这两个字都指桥梁。表示这个意义,上古只用“梁”,大约战国中期以后才开始用“桥(橋)”。在上古,“桥(橋)”指井上汲水用的桔槔。

(liáng)

橋也。从木,从水,刅聲。

隶liáng

【析形】形声字。金文字形从水、刅(chuāng)声。小篆字形增意符木。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
【释义】《说文》:“水桥也。”本义是桥梁。在古代,梁还指筑在水中的用来捕鱼的堰,引申之,河流的堤坝也可称梁。与桥梁形状相似的物体也可称梁,如横跨屋顶的[房梁]。桥梁隆起突出,由此引申为隆起的长条形的部分,如[山梁]、[鼻梁]等。[栋梁]栋: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Bronze Inscriptions,the character meaning is related to 水(shuǐ, water) and sounds like the pronunciation of刅( chuāng).In Small Seal script木 (wood)is added to it. With the part 木 and 水,it means building a bridge with wood over water.
【original meaning】 The bridge over wat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