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管鲍之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管鲍之交

典源出处 《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gu),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史记·管晏列传》亦载,略同。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字夷吾) 和鲍叔牙是好友,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知道他家贫穷,有老母,所以对他一些小节不足的行为不责备,而在管仲帮助公子纠夺权失败后,向公子小白推荐管仲,使管仲作了齐国的丞相,所以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以此典指相互知心,真诚深厚的友谊。
用典形式
【忘鲍】 唐·元稹:“知心岂忘鲍,咏怀难和阮。”
【管鲍】 唐·李白:“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唐·杜甫:“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清·秋瑾:“文字之交管鲍谊,愿今相爱莫相乖。”
【鲍叔知】 明·李东阳:“仓皇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和。”
【夷吾鲍叔】 宋·曾巩:“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佑:“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鲍叔深知我】 唐·罗隐:“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管仲与鲍叔】 唐·高适:“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管鲍之交

典源出处 《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gu),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史记·管晏列传》亦载,略同。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字夷吾) 和鲍叔牙是好友,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知道他家贫穷,有老母,所以对他一些小节不足的行为不责备,而在管仲帮助公子纠夺权失败后,向公子小白推荐管仲,使管仲作了齐国的丞相,所以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以此典指相互知心,真诚深厚的友谊。

用典形式

【忘鲍】 唐·元稹:“知心岂忘鲍,咏怀难和阮。”

【管鲍】 唐·李白:“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唐·杜甫:“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清·秋瑾:“文字之交管鲍谊,愿今相爱莫相乖。”

【鲍叔知】 明·李东阳:“仓皇不负黄公意,浅薄终惭鲍叔和。”

【夷吾鲍叔】 宋·曾巩:“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佑:“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鲍叔深知我】 唐·罗隐:“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管仲与鲍叔】 唐·高适:“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管鲍之交

借指真挚深厚的情谊。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 “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列子·力命》: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 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另见《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结为至交。管仲屡遭挫折,鲍叔心意不变,荐他为齐国相。后管仲果使齐称霸。

管鲍之交

【出处】 《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释义】 春秋时齐国管仲与鲍叔牙是一对知心朋友,彼此非常了解,对管仲的各种表现,鲍叔牙都能明白并表示理解。后以此典指彼此知心,情谊深厚。
【例词】 鲍叔知 分金管鲍 管鲍管鲍金 深知在叔牙 管鲍襟期 鲍叔义 鲍叔知我 知心岂忘鲍 管鲍情
【用例】
〔鲍叔知〕 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
〔管鲍〕 唐·李咸用《论交》:“松篁贞管鲍,桃李艳张陈。”
〔管鲍情〕 宋·陆游《福建谢史丞相启》:“士于知己,宁无管鲍之情;人之多言,诬为牛李之党。”〔深知在叔牙〕 唐·李嘉佑《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知心岂忘鲍〕 唐·元稹《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情》:“知心岂忘鲍,咏怀难和阮。”

管鲍之交GuǎnBàozhījiāo

典出《左传·庄公七年》《史记·管晏列传》《列子·力命》。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手下有两位名臣,一名管仲,字夷吾;一名鲍叔牙,也称鲍叔。管、鲍二人交情之深厚,为后人所称道。
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争夺君位,互相攻伐。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在莒地相战。不久,公子小白取胜,做了国君,即齐桓公。公子纠和管仲逃往鲁国,齐桓公威逼鲁国杀死公子纠,囚禁管仲。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夷吾(仲)很有才能,可以治国。”桓公说:“他是我的仇敌,我想把他杀掉。”鲍叔牙说:“贤君无私怨,我认为您如果要称霸并统一中国,非有夷吾不可,您必须把他留下来。”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对管仲委以重任,位在鲍叔牙之上,后来桓公还尊称管仲为仲父。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并称霸于天下。后来管仲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极为钦佩鲍叔牙,并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列子·力命》谈到这里写道:“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管鲍之交”这一成语,比喻相互之间非常深厚的交情。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春秋齐人管仲与鲍叔牙,二人自少相知。初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仲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后小白即为桓公,鲍叔牙解桓公私怨力荐管仲为相,而自居其下。共佐桓公九合诸侯成霸业。(见《史记·管仲传》)《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世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后用“管鲍之交”比喻朋友交谊深厚。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也作“管鲍分金”。《野叟曝言》一四六回:“东阳等皆向长卿言:‘两公交谊,至于如此,世人艳称管鲍分金,不足齿冷耶!’”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交情。比喻朋友间高尚深挚的友谊。也作“管鲍”。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要好的朋友。长大后,鲍叔牙投奔了公子小白,管仲投奔了公子纠。公子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后,杀死公子纠,并囚禁了管仲。鲍叔牙深知管仲的贤能,便极力向桓公荐举,后来桓公任用管仲为国相,管仲精心辅佐使之成为一代霸主。管仲对鲍叔牙十分敬重,他曾经对人这样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见《史记·管晏列传》)

管鲍之交;孙庞之隙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泛指相知最深的友谊:愿与君结为~|两人有~。

●孙庞之隙Sūn Páng zhī xì

战国孙膑、庞涓本是同学,后各事其主,互相为敌,各逞计谋,欲置对方于死地:两人有~,互不相容。

各种交情

各种交情

儿童时期结下的交情:总角之交 总角之好
幼年时就建立的交情、友谊:抚尘之交 抚尘之好
同僚之间的交情:寅谊
平常的交情:恒交
旧时的交情:宿好 老交情 绨袍之义 绨袍之谊 绨袍之恋
诚挚的友谊,老交情:款旧
多年的交情和友谊:积素累旧
不计贫贱的交情:杵臼交
平淡而持久的交情:君子之交
亲兄弟一样的交情:昆弟之交
轻势利、重道义的朋友之交:淡水交情 如水交情 似水交情
财物上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交情:通财之谊
超脱世俗、与名利无关的交情:物外之交
纯洁的交情:清交
建立在道德和正义基础上的交情:道义之交
亲密得像一个人一样的交情:一人之交
超逸不俗的交情:逸契
深厚的交情:深契 胶漆交 胶漆契
推心置腹的交情:肺腑交
非常深厚的交情:管鲍之交 管鲍之谊 管鲍之亲 管鲍之契 管鲍之好 管鲍之情 管鲍交情
永不改变、牢不可破的交情:金石之交 金石之盟 金石之契 金石至交
普通的交情:泛泛之交
不深之交情:一面之缘 一日之雅 一日之谊 半面之交 半面之雅 半面之识 半面之旧 半面故素
很浅的交情:一面之交 一面之旧 一面之款 一面之识 一面之雅
肤浅的交情:点头之交
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乌集之交

☚ 交情   交情深 ☛

各种友谊

各种友谊

同学的友谊:窗谊 同窗之情
军中同事间的友谊:袍泽之谊
私人之间的交谊:私交 私谊
平民之间的友谊:布衣之交 布素之交
一般的友谊:泛交
平素的交谊:雅素
世代的交谊:门情
不计贫贱的交谊:杵臼交
不因贫贱悬殊而结成的友谊:杵臼之交
显贵者与平民之间的友谊:布衣之交 布素之交
品德高尚者之间的友谊:芝兰之交
长青的友情:松契
亲密的友谊:衿袖 葭莩之谊
契合的友情:金兰
亲密无间,情投意合的友情:胶膝之分
真诚纯洁的友谊:素交
坚贞不渝的友情:金石契 金石交 金石交情 金石之交 金石至交
生死不渝的友谊:死交 死生交
深厚的友谊:缟纻 金兰契 断金契 桃花潭水 金兰之交 金兰之契 金兰之谊 金兰之好 金兰契友 金兰交契 金兰厚契
朋友间深厚的交谊:管鲍交 管鲍之交
贵贱贫富不移的深厚友谊:车笠
冷暖无常的友谊:秤友

☚ 友谊   友谊很深 ☛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意指像古代管仲和鲍叔牙相知很深的朋友。

☚ 莫逆之交   泛泛之交 ☛

管鲍之交

谓管仲和鲍叔牙两人相交最深。军事上用以比喻友情深厚的战友。管:管仲,春秋齐国人。鲍:鲍叔牙,春秋齐国人。战国列御寇《列子·力命》: “管仲尝叹日: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故世称管鲍善交者。”唐代杜甫《贫交行》: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管鲍:管仲和鲍叔牙,战国时齐国名臣。二人相知最深,后常用以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语出《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贫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 管仲随马   翠纶桂饵 ☛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春秋时齐国管仲与鲍叔为友,相交甚厚。后常比喻感情深厚的友谊。《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 ‘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北史·李彪传》:“彪虽与宋弁结管鲍交。”唐·杜甫《贫交行》诗:“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管鲍之交

春秋初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后来,两人都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和鲍叔牙年轻时,一起做过买卖。两人合伙,鲍叔牙有钱,本钱出得多;管仲贫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后,管仲给自己多分钱,鲍叔牙手下的人不服气,说:“管仲很贪钱。”但是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管仲家境贫寒等着钱用,是我乐意多分点给他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怎么能说他贪钱?”
管仲领兵打仗,三战三败,有人说是因为他胆怯,贪生怕死,所以一次次败下阵来。但鲍叔牙并不这样认为,他为管仲分辩说:“谁说管仲贪生怕死?他为的是母亲老了,又多病,不能不留着自己去侍养她。其实,像他这样勇敢的人,是天下少有的,你们真的以为他不敢打仗吗?”
最能体现两人友谊之深的,是鲍叔牙把相国(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的高位让给管仲这件事了。
管仲和鲍叔牙分别是齐襄公两个兄弟的师傅。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师傅。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两个兄弟都离开齐国去避难。公元前686年,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在今山东省莒县)。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另外立了国君。第二年,齐国的大臣又杀了新君,派使者到鲁国去迎回公子纠,请他回齐国当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带兵护送公子纠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那里离齐国近,要是他抢先回到齐国夺了君位,那就糟了。还是让我先带领一支人马,挡住公子小白去齐国,你看如何?”
鲁庄公表示同意。于是管仲带兵赶上去。到了即墨(今属山东省)附近,果然发现公子小白在赶往齐国去。管仲对他说,你哥哥公子纠要回国去,你就不要去了。鲍叔牙则叫管仲别管这件事。
管仲无法说服公子小白不回齐国,便偷偷用箭对准公子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认为他已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保住了,便不慌不忙地回到鲁国,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去。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鲍叔牙叫人抄小路,抢在管仲、公子纠他们之前,回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并要求大臣们立即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但大臣们认为,一则已派使者去鲁国接公子纠来当国君了,二则公子纠年纪比公子小白大,应该先立他为君,但鲍叔牙告诫大家说,如果立公子纠为君,鲁国定会因帮助公子纠避过难,而以恩人自居。将来,齐国在各方面都要听鲁国的,这是非常不利的。大臣们认为鲍叔牙说得对,便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这时,鲁庄公已经带兵护送公子纠来了。于是齐、鲁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鲁国失败。接着,齐国又打到鲁国去。鲁军抵挡不住齐军,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能解恨,一定要把他押到齐国去,鲁庄公只好答应。
管仲被押到了齐国的临淄,鲍叔牙亲自到城门外去迎接他,还要齐桓公给他当高官。齐桓公不解地问道:“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怎么再叫我让他当高官?”
鲍叔牙回答说:“当时他是公子纠的人,自然帮着他的主子,但是论本事,他比我强多了。主公如能用他,他一定能给你做大事,立大功。”
齐桓公认定他师傅的话不会错,便拜管仲为相国,而鲍叔牙自愿当他的副手。
后来,管仲感动地说:“在我为公子纠囚禁受辱的时候,鲍叔牙并不以为我无耻,生我者是我的父母,真正熟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这就是管仲、鲍叔牙之间友谊的故事。后人就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好友相互信任,不计得失,情谊深厚。

管鲍之交ɡuǎn bào zhī jiāo

管:管仲。鲍:鲍叔牙。皆为春秋时齐人,两人相知,交谊深厚。指互相了解、信任的深厚交谊。苏群《圈套与花环》:“他一向赞赏‘~’……这就是朋友间的相互体谅。”
〔出处〕《列子· 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
〔变式〕管鲍之谊 管鲍之好
〔近义〕莫逆之交 刎颈之交 患难之交
〔反义〕萍水相逢 形同路人
〔辨析〕“管鲍之交”重在表示两人相知,“莫逆之交”重在表示感情相投,“刎颈之交”重在表示生死不渝的交谊,“患难之交”重在表示在困难环境中结成的交谊。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交情。春秋时,齐国管仲与鲍叔牙交谊深厚,后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知心相契,友谊深挚。
〔例〕他们友情深厚,可以称得上是~,真让人羡慕。
【提示】多作宾语。

管鲍之交guǎnbàozhījiāo

管、鲍:管仲和鲍叔牙,皆为春秋时齐国人。《列子·力命》载:管仲曾经感叹,自己与鲍叔(即鲍叔牙)合伙经商,分钱时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自己贪;自己帮鲍叔办事办得很糟,鲍叔不以为自己笨;自己三次被罢官,三次在战争中逃跑,最后又成为囚犯,鲍叔也不认为自己不贤、胆怯和无耻。所以他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当时人“称管鲍善交者”。后以“管鲍之交”指朋友间互相信任、理解的深厚交谊。

管鲍之交ɡuǎn bào zhī jiāo

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的交情。据《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为鲍叔牙常在患难中帮助他。后因以形容知心朋友的深厚情谊。也作“管鲍之好”、“管鲍之谊”。

管鲍之交guan bao zhi jiao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也作】管鲍之好
【近】刎颈之交 莫逆之交
【反】酒肉朋友 泛泛之交
【注意】鲍,不读bao。

管鲍之交guǎnbàozhījiāo

〔偏正〕 管、鲍,管仲和鲍叔,战国时齐国的名臣。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语出《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之交者。”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各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 褒义。用于描写情谊深厚。
【近义】管鲍分金。
也作“管鲍之好”、“管鲍贫交”。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管鲍: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管鲍两人相知最深。比喻朋友交情深厚。《列子·力命》:“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此世称管鲍善交者。”也作“管鲍之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