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筹洋刍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筹洋刍议

347 筹洋刍议

薛福成作于1879年,后收入《庸庵全集》中。文章论述了作者主张变法维新,提倡向西方学习,鼓励兴办私人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尤以《商政》篇论之较详。文章认为,“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作者还阐述了工与商的关系,“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为发展商务,作者认为应减免商税,采取措施,鼓励商民自行筹办股份公司,商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作者提倡发展商务是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出发的,表达了他强烈的富国愿望。

☚ 农政全书   重商思想 ☛
筹洋刍议

筹洋刍议

清末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著作。清薛福成著。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曾任浙江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等。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三品京堂出使英、法、意、比四国。
《筹洋刍议》以变法改革为指导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数百年小变,数千年大变”,而当时正处于“大变”之际,即由“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变法》)。时势在变,治法亦应随之改变;“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同上)。主张取法西人,变法改革。但这种变法改革,是“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同上)。根据这样的变法观,提出了以发展工商为先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思想。
作者认为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是“体”,商业是“用”。“昔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耕战植其基,工商扩其用也。然论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商政》)意识到古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而近代社会则以工业为基础。这可以说是不自觉地接触到了从物质生产去看待古代和近代社会的不同。这种“工体商用”论以后发展为商“握四民之纲者”的观点。总体来说,强调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发展商业又要以发展工业为基础。其振兴商务的着眼点是对外贸易,估计中国当时在对外贸易中每年被外国赚去的利润不下白银三千万两,造成中国“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同上)。主张通过振兴商务来扭转这一局面,做到“彼此可共获之利,则从而分之。中国所自有之利,则从而扩之。外洋所独擅之利,则从而夺之。”(《商政》)。反对洋务派对企业的垄断,如对于轮船招商局,主张鼓励商人分散设局,“无论盈亏得失,公家不过而问焉”;但没有否定官督,认为官督可以防止“商情之相轧”(同上)。
在财政思想上,介绍和论述了西方“量出为入”的观念,指出:“自来有天下者取诸民以制国用,即量所入以治民事,此古今不易之通义也”(《利权一》);而“西国通例,量出为入,一岁中有额外用度辄加派于各项之中”(《利权二》)。这里指出中国的财政原则历来是“量入为出”,而西方各国的财政原则是“量出为入”,即国家根据情况来征税或加税。认为西方“诸国之取诸民”虽然百倍于中国,但“其取之于民而仍用之于民”,即用之于某些社会福利,尤其是用之于国防及铁路、电线等建设,使贫者谋生,富者获利。对于当时议论纷纷的厘金,态度较为保守,不赞成取消厘金(《利权一》)。对于借外债亦不太赞成,“中国债项仅千万,近年各省关饷额为洋款所分,已觉异常耗竭,况西征之饷,借息加重一分二厘,西人遂视为例,不肯少让,设因累于输息而辗转加借,十年之后积累益巨,利不胜害,不可不慎也”(《利器》)。
一般认为,《筹洋刍议》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
该著作写于光绪五年,刊行于光绪二十三年,收入《庸庵全集》,光绪上海醉六堂印行。

☚ 原富   续富国策 ☛

筹洋刍议

一卷。薛福成(1838—1894)撰。薛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六年(1867),副贡生,入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府,以劳绩历保选用同知。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光绪十年 (1884),授浙江宁绍台道,适中法战争起,在镇海拒敌,相持四十五日,法军终不得进。光绪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次年出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称赞西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效法西方,为晚清著名思想家。有《庸盦全集十种》传世。《清史稿》、《清史列传》俱有传。光绪五年(1879),为缓解中国边疆危机,撰成此书进呈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备参考。作者痛感当时日本吞并琉球,沙俄占据伊犁,西方列强觊觎我国的局势,提出变法主张以图强,筹商政矿务,以夺洋人之利,为富民富国之基。主张兴火轮、舟车、电报,增强陆海军实力。陆上防务巩固的同时,水师要扬威海上,使敌不敢起挑衅之心。这些议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对近代国防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书有光绪七年(1881)中国驻伦敦大使馆印本、光绪十三年薛氏自刊本、光绪二十三年上海醉六堂石印本。

筹洋刍议

清末薛福成著,成书于光绪五年(1879),刊行于光绪二十一年。曾呈送李鸿章,李又推荐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者强烈反对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要求拟定各国通用的条约来补救以往条约中贻患无穷的条款。同时提出在中国实行变法。认为中国要自强,关键在于振兴商务。因此主张利用私人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该书问世后,引起很大反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