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答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原诗今译】


 我偶然来到了老松树下边,
 高枕着石头,逍遥地睡眠。
 山中从来没有什么历日啊,
 暑往寒来,不知岁月时间。


 【鉴赏提示】
 读这首诗,一如看行云流水自旷野山谷穿行,若行若止,若聚若散,若顺若折,全任它顺其自然,它自己既不拘限自己的形态踪迹,亦不在乎别种事物的生生息息,你更是无法挽留它,亦无法改变它,倒是让人怀了略微企羡的心境追想它的自由、散淡。《答人》境界如是。
 作者自称“太上隐者”,想来必是怀遁世弃尘之心,放足山野,飘然无迹。故这首诗所呈现给我们的,绝非对原有的客观事物的叙述,而是经过内心加工了的即“主观化”了的事物的体现。“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与其说是对一种行为的淡笔描述,还不如说是对一种心境、一种襟怀的自然流露。作者原意不在告诉你他的松下眠石这件事本身,而在于向你传达他对自己来去飘忽、散漫无拘、清静无忧生活的特殊体验,他的悠然,他的任性。而“山中”果真“无历日”,寒来暑往不知年吗? 可知作者不光自身的行为方式达到脱俗境界,甚至对宇宙间永恒的时间概念亦臻于一种超然的地步。所以,整首诗所写的可谓既是一个客观世界的再现,更是一个主观感觉中的世界的表现。作者把这种境界表现得超越玄著,出尘飘逸,很有些令人观野鹤闲云悠然而来飘然而去的况味。

历代诗词精品之《答人》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所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如是介绍别人则属凡语,但作为自我介绍,就值得玩味。“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远离世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远古,“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
 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令人读后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答人6194报答;答礼。闽语。福建厦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