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五次反“围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夏,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军队,对红军及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其中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有五十万人,并采取持久作战和保垒主义的新战法,企图压缩中央根据地,寻机与红军决战,以达消灭红军和摧毁革命根据地的目的。9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的“分离战术”,在江西、福建分散作战。9月28日在敌占领黎川后,又继续采取冒险主义的战略进攻,强行下令收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并发动一系列战斗向敌重兵扼守之据点进攻,均遭失利。此后采取保守主义的战略战术,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使红军陷于被动。11月福建事变爆发,又坐失良机,致使中央红军处于敌四面包围之中。次年4月,广昌失守后,在敌进攻面前,分兵六路,全线抵御,实施短促突击,大打阵地战。到10月,红军粉碎敌人“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博古等仓促决定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突围转移,进行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Diwuci fanweijiao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 ☚ 第四次反“围剿” 红军长征 ☛ 第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Diwuci fan weijiao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1933年9月,蒋介石在德、意、美等国的军事顾问参与策划下,调集100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用于围攻中央苏区。敌人采用持久战堡垒主义的新战术,于28日占领黎川。10月初,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从上海来到瑞金,博古和李德在一起直接控制了红军的指挥权,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先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企图恢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令红军北上就敌,结果屡战不胜,丧失了主动权。1934年4月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此后,“左”倾机会主义者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抵御,以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大打阵地战,同敌人拚消耗。结果,被优势敌军各个击破,节节败退。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惊慌失措,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放弃中央苏区。10月10日,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 ☚ 塘沽协定 福建事变 ☛ 第五次反“围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反抗国民党军队大规模围攻的革命战争。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50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fifth countercampaigns against“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