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符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符箓fú lù道士用线条组成的图形,声称可以驱邪:榜上大书“太乙、混元、上清三境灵宝~演教大法师,行文敕令本境诸神到坛听用。”(一○二·1307)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圖籙法器 > 符籙 符籙 fúlù “符”與“籙”的統稱。道教稱其符籙能遣神役鬼、鎮魔辟邪、防災治病。北魏諸帝崇信之,多受符籙。《魏書·世祖紀》:“〔太武〕帝至道壇,親受符籙,備法乘,旗幟盡青。”此後諸帝即位,皆登壇受籙。唐·鄭綮《開天傳信記》:“道士葉法善,精於符籙之術。”宋·高承《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部》引《黄帝出軍決》:“蚩尤無道,帝討之,夢西王母遣人以符籙授之。帝悟,立壇而請,有玄龜銜符從水中出,置之壇中。蓋自是始傳符籙也。”《水滸傳》第一回:“照那石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籙,人皆不識。”《隋書·經籍志四》著録符籙十七部,百餘卷。其後龍虎山,閤皂山、茅山分傳天師、靈寳、上清三宗經籙,明以後統稱《正一符籙》。參見本類“符”、“籙”。 符号 符号符(符记;音~) 徽 ☚ 标志 记号 ☛ 符箓又称“符书”、“丹书”、“云篆”、“墨箓”,道教方术。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源于古代巫祝。意为天神的旨令和众神的名录,可以役使鬼神、排除魔邪。东汉张陵、张角曾以符箓为人治病、驱鬼。北魏太武帝曾亲备法驾,受符箓;后世帝王颇多效法。道教正一派盛传其法。 符箓 符箓符本为帝王下达旨意的凭证,后方术之士亦称天神有符,在云中显现,方士录之,遂成神符,也即是道士书写的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本为记录之意,一类为登真录,即奉道人的名册; 一类为记录天神的名册。道教认为掌握了符 ,便有了代天神役使三界官属的权威,故书符箓能召神劾鬼、治病驱邪。符 也是正一派道士所掌握的道术。 ☚ 常志美 阎王 ☛ 符箓亦称“墨箓”、“符字”、“丹书”。道教中一种笔画屈曲怪异、似字非字的图形,谓其为天神的文字,具有驱鬼召神、治病镇邪的作用。东汉时,道教早期的两大派别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创始者张陵、张角都曾广为使用。后正一派道士盛传其法。《道藏》中有专载或附载。 符箓❶指道教的秘密文书记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