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竹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竹楼

王国栋,字殿高,号竹楼,清江苏兴化人。乾隆六年副榜。工诗,尤善书,客郡城及通州、润州,索字者屦满户外,与黄镇、丁有昱辈往还。居宅邻李鳝浮沤馆,互相唱酬。尝自题其门曰:“书宗王内史(王羲之),画近李将军(李思训)。”兄王嘉树、王宝檀并以书名。
郑育林,号竹楼,清江西铅山人。增贡生。品端嗜学,中岁精岐黄术,全活无算。贫不能购药者,每助以资,病愈而后已。殁后多年,远近犹思慕之。
张治安,字仁政,号竹楼,清人,侨居杭州。善山水松竹、木石花草。
方元鹿,清安徽歙县人,居江苏镇江。见“红香词客”条。

竹楼zhú lóu

(字)观瑞,清代人,嘉庆举人,累官江西粮道。


竹楼zhú lóu

(字)方元鹿,清代人,工诗词。


竹楼zhú lóu

(字)顾锡祉,清代书画收藏家。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樓閣部 > 樓名 > 竹樓
竹樓  zhúlóu

樓名。座落於湖北黄岡縣東。宋王元之建。《三才圖會·地理》:“竹樓在黄州府治之東,制度絶小,東面江流,風帆魚鳥之適,亦自幽勝。宋王元之建。”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黄州府·古蹟》。

竹楼

云南傣族的干栏式住房建筑。渊于古代的 *干栏。流行于西双版纳及勐连、耿马和德宏的瑞丽县等地。因以竹为主要材料而得名。楼为长方形,以数根木桩为柱。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七尺,剖竹作楼板和墙壁,壁多无窗。下层无墙,用以拴养牲畜,并放置农具和杵臼等物。顶为双斜面,覆以茅草所编之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此种建筑形式,解放后,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 有的已改用砖木结构。

竹楼

195 竹楼

傣族住房,以数十根竹子支撑,楼板离地面七、八尺,楼顶为茅草编的草排,楼下圈牲畜,楼板上面住人。

☚ 碉房   撮罗子 ☛
竹楼

竹楼

傣族人民居住的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气候差别也大。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达摄氏二十一度,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这里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竹楼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 吊脚楼   碉房 ☛
竹楼

竹楼

傣族传统的干栏式住宅,亦见于云南境内的景颇、崩龙、佤、爱尼等族。楼为长方形,以数十根(一般是20到40根) 竹子支撑,距地约2。5米处铺以楼板或竹篾,顶上盖以茅草编织的草排。一般分为二层,下层开敞,为豢养畜禽或堆物处,上层供住宅、吃饭用,通过披檐下的楼梯拾级而上。楼前有走廊,走廊尽端为晾台,可供家务活动、休息、妇女纺织以及喜庆聚会之用。上层房间用竹篾为壁,一家数代分室而宿,席楼而卧,外人不得入内。一般全用竹子通过竹节、竹楔结合而成,近代以来亦有瓦结构的,既保留原有样式,又增加住宅的坚固耐用性。竹楼外均以竹片或灌木编成篱笆,形成有热带特色的庭院。

☚ 吃面条比赛   仲夏节 ☛

竹楼zhu lou

two-storied bamboo stilt houses of the Dai people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