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枝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枝词 竹枝词乐府歌曲名。《近代曲》之一。又名《竹枝》。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民歌。唐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间亦寄寓其受谪后心情,遂盛行于世。形式都是七言绝句,语言通俗自然,音调轻快柔和。又唐教坊曲名,或称《竹枝子》。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词谱》所收皇甫松、孙光宪二人词,每首均叠用“竹枝”、“女儿”作和声。 ☚ 渭城曲 杨柳枝 ☛ 竹枝词 竹枝词❶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八一《近代曲辞》。原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顾况、白居易、刘禹锡等依其声改作新词,内容多写风土人情和男女相思,形式为七言四句,语言通俗,音节谐美,近人刘师培称之为“七言绝句之变调”(《论文杂记》一五)。其中以刘禹锡所作最为著名,并盛行于世。后代仿效者很多,且用作词调名。 ☚ 凉州词 杨柳枝词 ☛ 竹枝词 竹枝词起源于巴渝(今四川东部)的民歌,以描写人情风土为主要内容。唐刘禹锡《竹枝词序》云:“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 ☚ 七排 竹枝子 ☛ 竹枝词
“竹枝词”,是依照巴渝一带民歌《竹枝》曲谱,作者加以新制。其体制略同于七绝,唱法已失传。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分两组,一组为九首,另一组为二首。本篇为二首诗中的第一首。作者在引言中曾说明这些歌辞是在建平(泛指夔州)听到儿童歌唱后仿作的。并说《竹枝》唱时,“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同时扬袖起舞。 “杨柳青青江水平”是一首恋歌。诗中主人公是谁?是一位姑娘,可能是江上打鱼的“渔姑”,也可能是江边洗衣的“浣女”。这是诗人摹拟民歌中情歌的写法由自己创作的男女情歌。
请看首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 这是写景。是姑娘眼前所见之景:江边垂柳既长又绿,江中流水,却平静如镜。 第二句: 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是状声。是姑娘耳闻的郎君之歌:在平静的江边传来了姑娘十分熟悉的动人歌声,听在耳里,动在心中。 第三、第四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这两句是妙喻。告诉人们姑娘的心态。 姑娘虽然在心中早已爱上了这个唱歌的“郎”——“江上郎”,但对方却从来没有向她作过明确的表示。但今天从他唱的歌声中,似乎多少有那么一点意思。这使她心中的“恋情”大大燃烧了起来。于是,心理就活动开了: 他到底是爱我还是不爱我呢?他那难以捉摸的心里啊,真有点儿像夏天下雷雨,落雨隔田岸:这边下雨那边晴;你说是雨天吧,东边出了大太阳;那么是晴天了吧,西边又是雨声哗哗响。这个“江上郎”啊,就是这样。不过,今天听来,似乎“道是无晴还有晴”的。她把重点自觉不自觉地放到了“有晴(情)上”。人总是喜欢从自己迫切希望方面多加设想的。何况,她又是一个多情的正害着“相思”的少女呢。
对于这类诗歌内涵的理解,其关键就在这个“晴”字上。它是利用汉语语音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双关语”。所谓“双关”,就在造语上,表面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的又是一个意思。所以,它又叫“双关隐语”。如这个“晴”字,首先应当作晴雨的“晴”来认识。然而,再从“晴”、“情”谐音的角度,把它隐匿的意思,即感情的“情”发掘出来。这样,就把一个十分微妙的感情,通过既明确又含蓄的特殊方式表达了出来。比如诗中这个初恋少女的那种真诚恋念、那种迷惘不安,以及那种按捺不住的热望和等待的复杂心理活动,不都是借助这几句简朴平实的诗句而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出来吗?这里的奥秘,就是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双关语”。 前边读过南朝民歌,我们知道,“双关隐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声歌”中最显著的特色。它主要是利用我国汉字的多义词、同音词和同义、近义词的特点而构成的。用得好有若干有益之处:使语言活泼生动;还有比兴、隐喻的作用;而且使语言容量大大地扩大。但是,如果使用过分,或为技巧而技巧,离开“手法为主题服务”的轨道,那么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比如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民歌体诗歌《新添声杨柳枝》—— 井底点灯深烛伊,其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也是用“双关语”来描写离别相思之情的。其中“双关隐语”特别多。请看: 以“烛”谐“嘱”,以“井底点灯”隐喻“深嘱”(即“深烛”),又以“长行”(赌博的一种方式)多义词双关“长途旅行”;又用同音字来谐“违期”(即违误约期);最后,还用嵌入“骰子”(赌具)的红豆(又名“相思豆”)来隐喻“入骨相思”等等。 这样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是形象的。但是,过分沉溺于这种手法(双关语)的本身,不免令人感到嫌烦、低俗,也缺乏一个完整的鲜明的印象。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好方法,过火了就不好了,达不到应有效果。 竹枝词
方文《竹枝词》十首,收于其《西江游草》,作于漫游江西时。这十首绝句是一组连章体,以虚拟语气抒写一位住在长江边的少妇自送丈夫出游至丈夫归来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这里所选二首,都是抒写丈夫出游后的相思之情。 前诗借生动的比喻抒发依恋丈夫的深情。首句 “侬家住在大江东”,先叙住处,展现一幅开阔江景。次句 “妾似船桅郎似篷” ,即景设喻。女主人公住在长江之边,看惯了江上来往的船只,就借船作比,十分自然新鲜。由于这一比喻比较灵巧微妙,不容易理解,于是后二句又加以解释展开:“船桅一心在篷里,篷无定向只随风。”船桅本是挂帆的杆子,所以说它一心在帆 (篷) 里就像女子一心依恋丈夫; 船帆本顺风而鼓,所以说它随风转向,就像丈夫四处飘泊。比喻十分贴切巧妙新颖,传达出了女主人公的一片纯情。 后诗用反衬手法写思念丈夫的恋情。春天水满,绿波荡漾,他家夫妇月下泛舟 (诗中虽未明确点夫,但小妇的欢乐说明有夫在) ,传来阵阵笑语歌声,仿佛在取笑独立小楼的女主人公: 你就像江上明月,团圆时少,分别时多。这里用泛舟小妇的欢乐反衬出了女主人公的忧愁。前诗纯用比体,此诗则兼用比兴,先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月夜江景,借乐景写忧愁,倍增愁情; 然后又将景物画面中的江上明月随手拈来作比,以月亮的圆缺比夫妻聚散,同样是既贴切又形象。 这两首竹枝词语言清新活泼,音调和谐优美,情思纯真热烈,充满江南水乡色彩,极具民间恋歌风致,读了之后给人以净化心灵、美化生活的感觉。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长庆二年(822)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闻当地民歌《竹枝》“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其词不甚雅驯,乃效屈原《九歌》,作《竹枝词》九首外二首,兹录三首。按刘诗中歌词甚多,佳者如: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踏歌词》) 所有这些歌词,皆深得民歌神髓。何以言之?首先,它们是道地的情歌。民歌自称“无郎无姊不成歌”,在民间流行最广、数量最多、功能最大(为男女架桥)、美感最强的民歌或山歌,便是情歌。与文人爱情诗(如元稹、李商隐诗)不同,民间劳动男女的爱情思想,较少受封建礼教扭曲,大抵是心想口说,敢说敢作,所以比较自由、活泼、单纯、健康。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民歌是进行美育的最好教材。刘禹锡的这些拟民歌都不是写文人的爱情生活,而是描写民间男女的爱情,所以比较元稹、李商隐爱情诗,独有桑间濮上之音,即民间生活气息。 这些诗还表现了民间对歌的风俗,如前面选讲到的“春江月出大堤平”一首中女郎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意;“杨柳青青江水平”一首中女郎从闻歌揣测对方情意,这诗将初恋少女对爱人情意把握不定(所谓“象雾象雨又象风”),心中不够踏实的心情表现得维妙维肖。“山上层层桃李花”一首表面上写的是劳动,未言及情,然而细看“银钏金钗”、“长刀短笠”,一女一男,大有意味,唱的却是《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同样的内容,是一种极美满的小家庭生活。 其次是多用比兴手法。民歌大都为劳动者即兴创作,往往触物起情,兴语多就地取材,刘禹锡《竹枝词》等拟民歌就具有民歌的这一本色,“山桃红花满上头”、“山上层层桃李花”、“杨柳青青江水平”皆是先言春景,以引起所咏之词;兴象妍美而外,复多巧比妙喻,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中以“花红易衰”比男子薄幸,以“水流无尽”比女方怨思,一反通常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习惯用喻,极有新意。 再次是多用谐音双关。这是民歌尤其是六朝民歌常用的手法,《竹枝词》有极富新意的运用,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既是以谐音双关“无情”、“有情”;同时又有以天气的变幻不定,形容对方态度的不够明朗,不好把握的喻义。谢榛谓此二句“措辞流丽,酷似六朝”,就是指它与六朝民歌多用谐音双关语暗示男女恋情手法酷似。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竹枝词:古代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这首诗是作者依照《竹枝 词》的曲调写成的。 【大意】初春时节,江岸边的杨柳垂下万千嫩绿的枝条;江水平静地流淌着, 像一条洁白的玉带镶嵌在翡翠般的柳阴中。远远地,江面上传来了情郎 悠扬的歌声,初春的天气阴晴不定,那东升的旭日正映照出满天的紫霞, 西方的天际却飘洒着细细的雨丝。这捉摸不定的天气,就好像情郎的心 思一般,到底是有晴(情)还是无晴(情)呢? 竹枝词 253 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原是巴渝(今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民歌。在玄宗朝被采入教坊。中唐前期诗人顾况已有《竹枝词》之作。后刘禹锡在夔州根据民歌作11首,歌咏巴山蜀水的自然风光,恋情与习俗等。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唐以后作者颇多,大都用来写人情风土,具有民歌色彩。 ☚ 歌行 词 ☛ 竹枝词 竹枝词zhuzhici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玄宗朝已采入教坊。崔令钦《教坊记·曲名》中已载有“竹枝子”。中唐前期顾况也有《竹枝词》之作。唐穆宗时,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新词11首,歌咏巴蜀自然风光、人民习俗、男女恋情,并曲折地流露出自己遭受贬谪后的心情。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当时白居易也作有《竹枝》。其后作者颇多,多以此写人情风俗,民歌味甚浓。 ☚ 应试诗 古文 ☛ 竹枝词 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原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刘禹锡改作新词,多为歌咏当地风俗和男女恋情。后世人作竹枝词很多,形式皆为七绝。语言通俗,音调轻快。唐代竹枝词不太拘平仄,可歌唱。后用为词牌。《词谱》载皇甫松二体,一为两句两平韵,一为两句两仄韵,均单调14字;又载孙光宪一体,四句三平韵,单调28字。三体每句于第4字、第7字后分别用“竹枝”、“女儿”为和声。 ☚ 应试文 律赋 ☛ 竹枝词zhu zhi ciancient folk songs with love as their main theme 《竹枝词》zhu zhi ciBambooBranch Lyrics→刘禹锡 (Liu Yux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