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童年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童年期

童年期

童年期自6~7岁入小学开始,终止于青春期生长突增的开始,女孩一般为10~12岁,男孩一般晚2年,相当于小学阶段,故又称学龄期。该期正值儿童智力蓬勃发展,卫生习惯、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则相对缓慢而稳定,患病率及死亡率比婴幼儿期显著下降。
童年期男、女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平均每年身高增加约5cm,体重增加约2~3kg。由于儿童的活动量加大,热能消耗较多,加上生长发育的需求,必须注意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以促进他们生长潜力的发挥,并为青春期的到来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童年期骨胳系统发育有很大变化。头围增加比早年更为缓慢,从5岁到12岁期间头围从51cm增至53~54cm,颅骨已完全骨化,颜面骨继续发育,骨窦增大,7岁时额窦形成。管状骨也更加粗壮,其构造与成年时几无区别。学龄前期常见的轻度膝内翻或扁平足至此期的头1~2年即已自然校正。腰椎弯曲已形成,但尚未固定。由于儿童骨内含钙盐较少,富于弹性并易弯曲,应特别重视儿童姿势的培养。必须注意为儿童配备适合其身材的课桌椅和工作台。教育儿童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劳动姿势,以免造成脊柱弯曲、胸部变形等。童年期正是腕骨发育的关键时刻,因此,尤其是6~7岁儿童不宜长时间做过多细小的书写工作。
牙齿在童年期变化比较突出。第一对恒牙(第一磨牙)常在6岁左右萌出,即所谓的六龄牙。乳齿开始脱落,随着长出接替的恒齿。在此后的7年内,替换的速度约为每年四个牙。该时期是预防龋齿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口腔卫生,培养正确、良好的刷牙习惯。
肌肉系统中大肌肉比小肌肉的发育更迅速。为促进儿童骨胳和肌肉的发育应尽力满足儿童户外活动的需要。跳绳、踢毽子、踢小足球、打秋千等均为有益的运动项目。小肌肉的发育虽然较慢,但也应给予适当锻炼。书写、绘画、手工等有助于手部肌肉的细巧锻炼,且可丰富情趣,增长知识,但必须注意负担不能过量。
心脏成长的速度较慢,其发育落后于血管。心率每分钟约80~90次,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时心率可显著增加。肺泡结构在6~7岁开始成熟,7~12岁肺泡显著增大增多,肺活量显著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促进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发育。
淋巴组织在此期发育达高峰,一般超过成人水平,甚至可能被当作病态,错误地去做扁桃体摘除。红细胞增至450万/mm3左右,血红蛋白超过13.5g%,白细胞数接近成人,约8000/mm3。中性粒细胞开始占优势。视器官正在发育,晶状体较扁,发育中渐渐变凸,弹性渐减,眼球前后轴逐渐增长,屈光状况由远视逐渐趋向正视。为了保护儿童视器官的正常发育,必须强调阅读卫生、书写卫生。避免近距离用眼作业时间过长,防止近视发生。同时还应注意防治中耳炎,保护听力。视力、听力下降可以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童年时期大脑重量继续增加,12岁时接近成人的脑重。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加大,神经突分枝增多,大脑额叶显著增大。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动作的协调性显著改善。由于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加强,儿童的行为也变得更有意识。这时儿童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很强,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直观方法,如图表及模型等。
童年期记忆思维也有很大发展,机械记忆能力强,并发展了有意识的记忆。从幼年时的自我中心转移到关心周围世界,求知欲旺盛,有鲜明和生动的想象力,但有时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应引导儿童扩大知识面,向科学的创造性方面发展,避免发生冒险行动。
此期儿童感情渐趋稳定,意志力逐步加强,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保持着好动好问的倾向,自我控制能力也还不够强。在这方面各年龄各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必须重视教学卫生,合理安排课程和课外作业负担,防止因教育方法不当引起学习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要准确掌握儿童心理特点,防止挫伤其积极性。此期正是培养儿童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是保证儿童心理、智力发育的基础(见 “童年期心理卫生”条)。
童年期除应经常注意对脊柱弯曲、近视、龋齿、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外,集体儿童机构中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也很重要,如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做好晨检等工作。儿童多动综合征(参见“青春期心理卫生”条)为一种轻微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也应早期引起重视,该征主要表现为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自我控制能力弱,情感不稳定,但无明显的智能障碍。要以教育为主,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 年龄分期   青春期 ☛

童年期

childhood

童年期

童年期childhood

亦称“学龄初期”,6~7岁到11~12岁时期。身体发展进入平稳阶段。骨骼变得更坚固,但多软骨组织,骨骼中含石灰质较少,胶质较多,不易骨折,易变形、脱臼。脑重量在12岁时已增长至1400克,接近成人水平。脑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和分枝增多,神经纤维增长。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趋向平衡,睡眠时间缩短:7岁为11小时,10岁为10小时,12岁为9~10小时。条件反射形成快,不易泛化,内抑制加强,增强了心理稳定性,这是书面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内部言语已稳步发展。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增强。记忆能力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到逐渐以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有意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社会情感占主要地位。情感表现比较外露、易激动、不易保持。高年级时情感逐渐内化。社会性恐惧增长,害怕学业失败、受成人指责,怕被同学讥笑,怕没有同伴玩。容易患学校恐惧症、害怕教师和同学的退缩症、重新发生便溺的行为倒退症等。与同伴的交往在增长,与成人的交往在减少。有研究认为,到11岁时儿童与成人及与同伴的交往次数相等(Wright,1967)。对男女性别行为有了明确认识,男女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游戏活动已明显分化。按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理论,此期正处于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时期。学业的成败、社交能力、教师与同伴的态度直接影响自我认识。道德认识已从皮亚杰的他律道德阶段转变为自律道德阶段。

☚ 同一性危机   统一型游戏 ☛
童年期

童年期childhood

亦称“学龄初期”。一般指6、7岁至11、12岁的个体发展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此时期是个体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态度、技能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生理上,骨骼、肌肉生长迅速,身高体重显著增加,身体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和机能逐渐完善。心理上,感知觉能力显著提高,有意注意和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开始发展,有意识记和再现逐步占主导,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思维从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情感更加丰富,情感体验也逐渐深刻,人格和社会性有新发展。

☚ 学龄期   少年期 ☛
童年期

童年期

个体发展阶段之一。6岁到12岁。是儿童进入小学读书的阶段。是毕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语言由口头转向书面,思维逐渐由形象向抽象转化,想像内容不断丰富,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得到迅速发展,个性品质中的自觉性和批判性得到一定发展,为系统学习科学知识、自觉掌握道德规范和向更高层次心理水平发展提供了条件。

☚ 幼儿期   少年期 ☛
000010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