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章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章草 章草早期的草书,是汉隶的草写。起于西汉,广泛流行于东汉。晋卫恒《四体书势》: “汉兴而有草书。”其笔画仍保留隶书波磔,每字独立不相连绵。字形美观,书写便捷。其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因当时奏章用这种字体,一说因汉章帝刘炟爱好此体,一说因史游曾用此体书写《急就章》。 ☚ 飞白 擘窠书 ☛ 章草 章草早期的草书。或称“隶草”、“急就”、“行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由草隶发展而成的一种字体。唐代张怀瓘说:“章草即隶书之捷。”宋代黄伯思也说:“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其特点是:行笔波磔显著,犹带隶意,便于横写;注意用点,笔断意连;字字区别,万字皆同;字字独立,不相连属;结构简朴,布局整齐,笔法古雅。广泛流行于两汉。章草一名的本义,解释不一。或云这种字体结构彰明;或因适用于写奏章;或以为因汉章帝爱好;或以为史游用以写其所著《急就章》而得名。 ☚ 草书 楷书 ☛ 章草早期的草书,是隶书的草写,广泛流行于两汉。相传为西汉黄门令史游所作,至东汉张芝连写,遂成“今草”。“章草”和“今草”的区别,主要是“章草”还保留隶书的笔势,字不连写,每字独立; 而“今草”则字之笔势,多一笔而成,上下字之间,往往牵连相通。“章草”之得名,或因适用于写奏章; 或因汉章帝爱好; 或因史游用以写《急就章》,其说不一。 章草草书的一种。参见“草书”。 章草 皇象《急就章》 章草 章草参见“草书” ☚ 草书 今草 ☛ 章草亦称“隶草”。草书的一种。起源于秦汉之间。其名为章草,一说似为汉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之”(卫恒《四体书势》),故名;一说以为西汉史游作《急就篇》,又称《急就章》,故名;一说以为因用草书写奏章而得名。东汉赵壹《非草书》说: “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功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章草解散隶体,趋向简便,但犹存隶意。字字区别,不相连绵,笔画平正。 字体 字体字 书(正~;楷~;行~;草~;隶~;篆~) ☚ 手迹 词 ☛ 章草 305.章草(p2339.1)释文之末出示所据云:“参阅唐·张彦远《法书要錄》七、张怀瓘《书断·上·章草》。 ☚ 章奏 童生 ☛ 章草 章草流行于东汉时的一种字体,是早期的草书。唐张怀瓘《书断》引王愔语: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宋陈思《书苑菁华》引唐蔡希综说: “章草行于汉章帝。” 《书断》: “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 ‘章草’ 。惟张伯英造其极焉。”“章草”的特点是“字字区别”,保存隶书笔法,上字与下字不连写,至张芝始改连写,是为“今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 ☚ 分书 草书 ☛ 章草 章草流行于东汉时的一种字体,是早期的草书。唐张怀瓘《书断》引王愔语: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宋陈思《书苑菁华》引唐蔡希综说: “章草行于汉章帝。” 《书断》: “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广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 ‘章草’ 。惟张伯英造其极焉。”“章草”的特点是“字字区别”,保存隶书笔法,上字与下字不连写,至张芝始改连写,是为“今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 ☚ 分书 草书 ☛ 章草 章草早期草书,是汉隶的草写。始于汉初,字形美观,书写方便,笔划存有隶意,字字区别,不相连绵。章草之名说法不一,有说因汉章帝刘炟对书法爱好,提倡草书而得“章草”之名。还有的说,汉章帝时杜操善写草书而得名。 ☚ 草书 今草 ☛ 章草 章草Zhang cao章草是草书字体之一,它是隶书的草写,带有明显的波磔,虽有连笔,但每字一断,风格古朴。章草起于秦,盛于汉,成熟于东汉至西晋。现存最早的书家章草真迹,即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晋·索靖《出师颂》 晋·陆机《平复帖》 ☚ 草书 今草 ☛ 章草 章草章草是草书字体之一,又称 “隶草”,也叫 “急就”。唐·张怀瓘说: “章草即隶书之捷。”它是以隶书字形为基础,加以草化的写法,带有明显的波磔,虽有连笔,但每字 一断,风格古朴。孙过庭《书谱》说:“章务检而便。”即章草要严谨而简便。章草起于秦,盛于汉,成熟于东汉至西晋。“章草”之名的本义,解释不一: 《出师颂》 ☚ 飞白 今草 ☛ 章草又称“隶草”。早期的草书,始于汉初。由隶书草写演变而来。与“今草”相对。 章草zhang caoa type of the cursive script 章草specific kind of cursive hand 章草是一种伴随汉隶盛行而产生的、并带有隶书笔意的早期草书。它是今草的前身,始于汉代。正规的隶书不便于快速书写,人们就不得不书写草率些,从而形成一种点画比较简略,书写便捷而略带隶书笔意的新字体。但它又不同于“今草”,字字独立而不相连,保留隶书的笔法。关于章草的本义,解释不一,有如下几说:❶因汉章帝所创制,故名(《书苑菁华》)。 章草章草體木簡 一 種書體。或曰“急 就”、“隸草”等。漢隸成熟於西漢中期,盛行一時。後隨時代之需要,出現點畫連書之風,筆畫亦有省略。迄東漢初,其筆畫已與現今行草書相似,而筆法異於漢隸,自成新體,字間獨立不連,終筆粗短,呈隸書撥勢,是為“章草”。關於章草之起源,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或謂西漢元帝(劉奭)時,黄門令史游作 〈急就章〉,以此體寫成;或謂東漢章帝 (劉炟)所創,故名;或謂東漢杜度試製,章帝貴其體,詔使用之上事,等等。皆難令人首肯。蓋係漢時書者,解散隸體,而保留隸書之波礫,字不連寫,可以用於章奏,故稱“章草”。斯時寫字木簡,表面不平,中部鼓出,簡身細長,亦為産生章草之因素。今所見章草遺迹有:世傳索靖筆〈月儀章〉及〈出師頌〉、刻入《玉烟堂帖》之 〈急就章〉、刻入《淳化閣帖》卷一之章帝 〈章草千字文〉、刻入《淳化閣帖》卷二之張芝、崔瑗章草等。惜頻經傳寫修鑿,難見真姿,而從敦煌發掘之東漢明帝 (劉莊) 永平十一年(68)之木簡,反得領略。其書風古淡清朗,遒勁雅致,為世珍重。近世章草書益漸興盛。本書《急就章》項中,有數種書例圖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