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章汉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章汉夫1906—1972

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中共党员。曾任江苏省委书记,香港工委书记,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候补中央委员等职。译有《现阶段资本主义的研究》等。
笔名:夫、汉、汉夫
化名:丙、史通、启泰、阿四、谢启泰
别名:汉章

章汉夫1906—1972

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美国,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到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曾担任共产国际东方研究部研究员。1931年回国后,担任过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等职。1933年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在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始终不屈。1939年至1945年在重庆《新华日报》社任新闻编辑部主任、总编辑等职。抗日战争后最初任中共上海工委委员、副书记,并负责在上海、南京筹备出版《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后被派至香港,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香港工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前夕,曾在中央统战部工作,后任天津市军管会委员、外事研究组组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外交部工作,任常务副部长,并兼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外事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还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章汉夫

章汉夫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1979年9月19日
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章汉夫同志
和章汉夫同志相处的日子
章汉夫(1906—1972)
逝世人物:章汉夫(1906—1972)
新闻界名人介绍:章汉夫(1906—1972)
张子凡
林默涵
张敏孝
人民日报1979年11月11日
百科知识1981年1期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07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30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90页
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周末报编委会*新中国人物志(上)第218页

章汉夫

回忆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章汉夫同志
《章汉夫文集》代序
耿飚
夏衍
人民日报1987年9月3日
人民日报1987年12月3日,杂文界1988
年4期
章汉夫
章汉夫(1905—1972)
陆永棣等
京声 溪泉
广东党史通讯1986年4期
新中国名人录第470页
章汉夫

071 章汉夫1906—1972

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美国。1928年赴苏联学习,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抗战胜利后随中共代表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旧金山会议。上海解放后任外事处长,直接领导上海的外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坚持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经谈判终使一些国家同新中国建交。根据互谅互让原则,在边界谈判中坚持原则,解决了中国同一些国家的边界问题。1954年代表中国政府经过近五个月谈判同印度政府签署了 《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并首次在国际条约中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4年5月随同陈毅出席关于老挝问题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任代表团副团长,后任中国代表,根据实际情况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终于使会议达成协议。擅长外交业务,熟谙国际法,曾提出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建议,并被中国政府采纳实行。

☚ 陈毅   王稼祥 ☛
章汉夫

章汉夫1906—1972

中国共产党主要新闻机构的领导人、著名报刊活动家。江苏武进人。早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后留学美国。1927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被派去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曾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1931年回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4年,与艾思奇、柳湜等创办《读书生活》杂志。1937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在南京参加出版《新华日报》的筹备工作。1938年1月《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后,任该报编辑部主任。此年10月,武汉即将沦陷,奉命率少数职工坚持在汉口出版报纸,直至10月24日夜,日军冲进武汉三镇,才和周恩来等人撤离汉口,是武汉诸大报中最晚撤离武汉的。1939年在重庆继续担任《新华日报》编辑部主任。皖南事变时期,英勇而机智地和国民党新闻检查官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保证了周恩来的题词在报纸上发表。1943年夏接任该报总编辑,坚持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党中央派赴上海,任中共上海工委委员、副书记,和潘梓年等人一起领导筹备上海《新华日报》总馆及南京分馆。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挠,上海、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计划未能实现。被调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香港工委书记、兼任报纸工作委员会书记、香港《华商报》社长。1949年以后,历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等职。1972年1月1日被迫害而死。

☚ 犁头   梁效 ☛
000065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