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章华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章华台zhāng huá tái春秋时楚灵王所作台名,形容君王侈靡享乐;也借指楚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国语·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后汉书·边让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於是遂作章华之台,筑乾谿之室,穷土木之技,单珍府之宝,举国营之,数年乃成。设长夜之淫宴,作北里之新声。”李白《司马将军歌》: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苏颋《饯郢州李使君》: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十八: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章华台在湖北沙市东北隅太师渊。相传为楚灵王六年(前535)所建,原台高十丈,宫室亭榭,极为壮观,五代时废毁。元泰定年间于废址建寺,名章华寺。现存庙宇系清代重修。寺院内尚存章华台老梅,相传为楚灵王时遗物,至今犹老干苍虬,枝叶繁茂。唐代诗人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望望下章台”,即指此。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臺名 > 章華臺 章華臺 zhānghuátái 省稱“章臺”,亦稱“强臺”、“三休臺”。臺名。座落於湖北監利縣西北。春秋時楚靈王所造。以其臺甚高,登臨時需三休乃至,故又名“三休臺”。《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戰國策·魏策二》:“楚王登强臺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强臺而弗登,曰:‘後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南朝梁·劉孝綽《江津寄劉之遴》詩:“經過一柱觀,出入三休臺。”唐·陳子昂《度荆門望楚》:“遥遥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荆州府·古蹟》。 章华台 章华台位于市区东北隅太师渊,楚章华台旧址上。相传章华台为春秋时楚灵王六年(前535)所建。高十丈,有宫室。《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贾子新书·退让》亦谓楚王飨翟王使者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于上。”《韩诗外传》则云楚王与齐景公使者上九重之台,后废。元泰定年间于其上建寺,亦名章华。章华寺与武汉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称湖北三大禅院。现存建筑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堂等。廊房栉比,殿庑井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内藏有清慈禧太后所赐《藏经》一套,缅甸僧人所赠玉佛二尊,以及其他文物。殿前有古梅一株,相传为楚灵王时遗物,至今枝繁叶茂,明人罗朝伟有诗咏之:“罗浮萝煖花魂狂,老梅不死仍芬芳。”(《章华古梅行》)寺内另有千年银杏一株,与古梅相映耀,益使古刹增色。 ☚ 春秋阁 万寿宝塔 ☛ 章华台 章华台在毫州东南38公里乾溪侧,为春秋时楚灵王所筑。灵王熊围,为楚康王之弟,主兵事,趁康王病中将其杀死,自立为王。楚灵王即位后,为争霸中原,大会诸侯,征杀无度。为防吴国报楚国征讨之仇,灵王率师驻乾溪,并在此修建了华丽的章华亭。他常住此台,乐而忘返。后楚都发生政变,灵王仓皇回奔,途中死于愚臣申亥家中,申亥以二女殉葬。“台成国亡”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台上旧有楚灵王庙,后台及庙均废,仅台东有二姑堆,传说为申亥二女冢。 ☚ 明王台 燕喜台 ☛ 章华台楚国大型离宫。又名章华宫。《左传》昭公七年:楚灵王“即位,为章华之宫,纳亡人以实之”。“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可知章华既是宫名,又是台名。章华宫是一组巨大的宫殿建筑群,章华台只是章华宫内的一座主体建筑。章华台建于楚灵王元年至六年。章华台的规模与布局,据《水经·沔水注》的记载,“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合今尺高约30米、广约45米,高宽比正好是2:3。《国语·吴语》:楚灵王“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韦昭注:“阙,穿也。陂,雍也。舜葬九疑,其山体水旋其丘,故雍汉水使旋石郭以象之也。”可知章华台的总体布局以台、湖、陵(郭)三项基本要素为枢纽展开。《国语·楚语上》谓楚灵王以章华之台“彤镂为美”。彤镂就是彤楹刻桷。红色的殿柱和雕刻花纹的椽子,说明章华台建筑壮美,工艺精致,代表了楚国当时的最高建筑水平。 章华台楚离宫名。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县城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