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立法院组织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立法院组织法中国台湾国民党当局现行“宪法性法规”。1936年10月2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修正公布。1947年3月31日重新公布施行,以后数次修正。1986年5月14日中国国民党台湾当局修正公布的全文,共28条。规定“立法院”行使“宪法”所赋予之职权。设立法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法委员资格。“立法院”会议须有立法委员总数1/7出席,始得开会。政府机关依“宪法”提出之议案,应先经“立法院”有关委员会审查,报告院会讨论,但必要时得迳提院会讨论,立法委员提出之议案,应先经院会讨论。前项议案,在未经决议前,原提案者得提出修正案或撤回原案。“立法院”会议公开举行,必要时得开秘密会议。“立法院”临时会以决议召集临时会之特定事项为限。“立法院”设内政、外交、国防、经济、财政、预算、教育、交通、边政、侨政、司法、法制等12个委员会;于必要时得增设其他委员会或特种委员会。“立法院”院长、“副院长”任期3年。“院长”综理院务,“院长”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院长”代理其职务。“立法院”设正副秘书长各1人,经“院长”遴选报告院会后,由政府特派或简派,“立法院”设秘书处,分组(室)办事,负责议程编拟,会议记录,本院日记,本院新闻编辑发布及联络,立法资料收集、管理及编纂、文书收发、分配、撰拟及印刷,档案管理,印信典守,出纳、庶务、交际及警卫事项。 立法院组织法袁记“约法会议”制定的法律之一。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立法院之组织及议员选举方法,由约法会议议决之”。同年10月27日公布了由约法会议议定的《立法院组织法》。全文六十条。规定立法院采取一院制;议员共二百七十五人;会期自每年9月1日起至12月末止;立法院分全院、常任、特别三个委员会;法律案、预算案及其他重大议案非经三读会不得议决。立法院的职权主要有:议决法律、预算、关于公债募集及国库负担之条件;答复大总统咨询事件;收受人民请愿事件;提出法律案和关于法律及其他事件之意见;向大总统提出建议和关于政治上之疑义,但大总统认为必须秘密者,可不答复。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总议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可向大理院提起弹劾诉讼。与此法同时,还公布了《立法院议员选举法》。10月30日,袁世凯政府下令筹备立法院事务局,统筹办理选举等事务。但袁记约法规定立法未成立之前“以参政院代行其职权”。袁世凯为了利用参政院达到独裁目的,故意拖延,使立法院终未成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