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窝集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窝集部亦作兀吉部、渥集部或乌稽部。清初东海女真三部之一。主要分布于镜泊湖以西,东至乌苏里江上游,南临绥芬河流域至苏联沿海州一带的广大地区,包括众多来源不一、不相统属的氏族或部落。各部社会发展不平衡,多以渔猎为生。万历三十五年(1607),努尔哈赤即派兵往征该部,降服赫席黑、俄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三路。万历三十七年(1609),又派兵攻取该部所属滹野路;次年,招抚该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四路。随后,又进取乌尔古宸、木伦二路。万历四十二年(1614),又派兵收降该部之雅揽、西临二路。被征服的窝集部人,大都南迁编入满洲八旗,成为满洲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一说:“窝集”,为满语“丛林”之意。窝集部系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以及今苏联滨海边区等地各森林部落的总称。 窝集部“窝集”,亦译“渥集”。清初东海三部之一。主要分布于镜泊湖以西,东至乌苏里江上游, 南临绥芬河流域至苏联沿海州一带广大地区。明时占野人女真的大半。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起,努尔哈赤连年对其用兵。四十二年遣兵征服窝集部的雅兰、西林二路。翌年又派兵攻占窝集部东额赫库伦城(今苏联纳赫塔河附近)。至此,尽归于后金。 窝集部又称兀吉部,渥集部,东海三部之一。今镜泊湖以西,东至乌苏里江上游,南至绥芬河流域直至苏联沿海州一带为其栖息活动的渔猎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努尔哈赤攻取其属滹野路,次年又招抚所属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四路。至万历四十一年(1614)又招服雅揽、西临二路,次年又攻取东额黑库伦城。部众被编入旗籍,归牛录章京管理,多数成为满族共同体之组成部分。 窝集部明※东海三部之一。又作渥集部、乌稽部、窝稽、阿儿、沃沮、兀狄哈等。满语意为“森林”。故地区特征是“连山茂林”,居地东西狭,南北长,可千余里,又称“千里窝集”。辖域北达毕哷根窝集,噶林窝集,东至尼满河、达乌河(胡中路),西至牡丹江及三姓(依兰)以下数百里松花江两岸,迄黑龙江、东海岸、库页岛等广大地区,南至敦化县塞齐、纳穆窝集。实跨瓦尔喀、虎尔哈两部。明清之际住民亦瓦尔喀,虎尔哈部人。有女真、赫哲、鄂伦春、奇勒尔、乌德赫、库尔喀、费雅喀、朝鲜、汉、回等族。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起,努尔哈赤连年用兵该地,至四十三年攻占额赫库伦城,已尽归附后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