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稼轩长短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

词别集。一名《稼轩词》。南宋辛弃疾作。弃疾号稼轩,故名。弃疾生前即有多种词集流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稼轩词》四卷,又云信州本十二卷。后世刻辛词者率皆出此二系统。四卷本分为甲乙丙丁四集,前三集由陶湘《续刊景宋金元本词》刊出。1939年张元济得汲古阁精抄本丁集,遂与前三集合刻,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共收词四百三十九首。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有元大德三年广信书院刊本,中华书局尝影印行世。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即复刻此本。今人邓广铭取诸本相校,并广为补辑,详加笺释,成《稼轩词编年笺注》,允称集大成之作。

☚ 于湖词   龙川词 ☛
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

十二卷。辛弃疾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著录长沙刘氏书坊《百家词》本《稼轩词》四卷(今《大典》本误作一卷,《文献通考》引作四卷),注云:“信州本十二卷,卷视长沙为多。”《宋史·艺文志》著录《辛弃疾长短句》十二卷。今传元大德三年(1299)广信书院孙粹然、张公俊刊《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即出信州旧本(广信书院在信州)。此本经黄丕烈士礼居、聊城杨氏海源阁收藏,今归北京图书馆。有中华书局影印本。卷六有《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乃辛弃疾卒年之词。其编刊必在辛弃疾身后。邓广铭《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称:“十二卷本之题语及词中字句,多经后来改定之处,改动后之字句大都较胜于四卷本,则当是稼轩晚岁所手订者。”又称:“十二卷本编次体例颇精严。稍涉轻儇或拙滥之作,尚多摈而不录,更无论赝鼎矣。”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收词五百七十二首,视四卷本《稼轩词》为多(《稼轩词》有二十首为《稼轩长短句》所无)。明嘉靖十五年(1536)历城王诒刊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十二卷,自谓用家藏“信州旧本”,词五百六十八首。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稼轩词》四卷,乃沿李濂本,将十二卷析为四卷,并易名《稼轩词》。光绪十三年(1887),王鹏运借聊城海源阁藏大德广信书院刊本,刻入《四印斋所刻词》。光绪二十七年(1901)吴重熹《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稼轩词》十二卷,亦出元大德本。陶湘《涉园续刻景宋金元明本词》影印明小草斋影写大德本,饶宗颐《词籍考》谓其“不失信州本真貌,异于王氏、吴氏之翻刻”。参见“稼轩词”。

☚ 稼轩词   稼轩词补遗 ☛

稼轩长短句

词集。十二卷。南宋辛弃疾撰。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年十三,遭靖康之难,家乡为金兵所占。绍兴间曾两度赴燕京应考,意在谛观形势,待机抗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率众二千人隶之,为掌书记。次年奉兵归宋,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耿京部将张安国刺杀耿京降金,辛于北归途中闻变,率骑活捉张安国,收拾义军残部投归南宋,即授江阴签判。历任建康通判、司农主簿、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安抚使,其间曾进《美芹十论》及《九议》,纵论恢复大计,却不蒙采纳,反而屡遭打击,于淳熙八年(1181)被革职,退隐闲居于信州(今江西上饶),达十八年之久。其间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与安抚使。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宰相韩侂胄准备北伐,又被调任镇江知府,旋被诬罢官,归隐江西铅山,赍志以殁。后人辑其诗为《稼轩集抄存》,辑其词为《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词现存近六百三十首,是宋人作词最富者。他在力主抗金而又报国无门的情况下,将一腔忠愤与全部才情寄之于词,使他成为词史上成就最为杰出的爱国词人。辛词的主要内容,就是表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词。他为自己早年的传奇式经历自豪:“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他将国家民族的命运时刻萦系于心:“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他以抗金事业自期:“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他还以恢复重任鞭策友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这些词,真可谓体现了辛弃疾的“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读来大声镗𨱏,小声铿,令人有立懦起顽之志。然而,他的现实政治处境却并不顺利,壮志难酬,报国无期,于是他时而把抨击的矛头直指朝廷内投降派,警告他们“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摸鱼儿》),不要高兴得太早;时而发出流年如水、英雄失路的悲叹:“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沉痛悲凉之极。辛词中即使是那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篇章,也有作者主观情怀的强烈投射,如《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排宕飞动,与其踔厉风发的性格襟抱相副。此外,辛弃疾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农村词,描绘了江南农村优美景色和恬静的生活景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等,均清新自然,充满活泼生机。当然,由于稼轩长期隐居江湖,投闲置散,他也写了不少闲适词,有的固然是表面故作闲适而内心郁勃不平,但不可否认也有消极颓唐情绪的流露。

稼轩词以雄浑豪放为主调,所谓“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上承北宋苏轼,顺应时代要求,使豪放词在南宋蔚成大国。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这首先表现在,他能驾驭众体,变化如意,终不失自家面目。他或取法于六经,或沾溉于楚辞,并有意效白乐天体、花间体、李易安体、朱希真体、介庵(赵彦端)体等,最终都融化成嵚崟磊落的稼轩体。其次,由于他学问广博,才气过人,喜欢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而多数都自然熨贴,无斧凿痕。如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用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典实,《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连用西汉陈皇后、赵飞燕、唐杨玉环典实,以古讽今,皆与眼前情事相切,所以前人评说“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称是妙手”(陈霆《渚山堂词话》)。此外,他常将经史诸子之语融化入词,甚至直接引用,神来兴到之时,随笔抒写,形成了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加上不太拘泥音律,在形式上就比苏轼的以诗为词更为开拓,有人称之为“以文为词”。然而,稼轩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豪放而又不废婉丽,两者相辅而又相成,所谓“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以传统的伤春闺情题材,表现抗金恢复主题,乃是摧刚为柔、回肠荡气之作。

稼轩词在当时即有陈亮、陆游为其羽翼,后来又有刘过、黄机、刘克庄、文天祥、刘辰翁等人薪火相传,直到宋末,在词史上具有领袖一代的巨大影响。当然稼轩词的某些弊病,如用典过多近于掉书袋、过于直率刻露、有时挥洒得又近于游戏等,也对辛派词人产生了消极作用。

辛弃疾生前已有多种词集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稼轩词》四卷,并说另有信州本十二卷《稼轩长短句》。四卷本今可见者有汲古阁影抄宋本和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后刊入《四部丛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今可见者有元大德广信书院刊本、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近人邓广铭取四卷、十二卷本,补以法式善、辛启泰《辛词补遗》及从他书所辑辛词,得六百二十六首,成《稼轩词编年笺注》,凡六卷、补遗一卷,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为最善之本。

稼轩长短句

即《稼轩词》。

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

词集。十二卷。南宋辛弃疾撰。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年十三,遭靖康之难,家乡为金兵所占。绍兴间曾两度赴燕京应考,意在谛观形势,待机抗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耿京聚兵山东,辛弃疾率众二千人隶之,为掌书记。次年奉兵归宋,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耿京部将张安国刺杀耿京降金,辛于北归途中闻变,率骑活捉张安国,收拾义军残部投归南宋,即授江阴签判。历任建康通判、司农主簿、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安抚使,其间曾进《美芹十论》及《九议》,纵论恢复大计,却不蒙采纳,反而屡遭打击,于淳熙八年(1181)被革职,退隐闲居于信州(今江西上饶),达十八年之久。其间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与安抚使。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宰相韩侂胄准备北伐,又被调任镇江知府,旋被诬罢官,归隐江西铅山,赍志以殁。后人辑其诗为《稼轩集抄存》,辑其词为《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词现存近六百三十首,是宋人作词最富者。他在力主抗金而又报国无门的情况下,将一腔忠愤与全部才情寄之于词,使他成为词史上成就最为杰出的爱国词人。辛词的主要内容,就是表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词。他为自己早年的传奇式经历自豪:“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他将国家民族的命运时刻萦系于心:“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他以抗金事业自期:“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他还以恢复重任鞭策友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这些词,真可谓体现了辛弃疾的“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读来大声镗𨱏,小声铿,令人有立懦起顽之志。然而,他的现实政治处境却并不顺利,壮志难酬,报国无期,于是他时而把抨击的矛头直指朝廷内投降派,警告他们“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摸鱼儿》),不要高兴得太早;时而发出流年如水、英雄失路的悲叹:“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沉痛悲凉之极。辛词中即使是那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篇章,也有作者主观情怀的强烈投射,如《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排宕飞动,与其踔厉风发的性格襟抱相副。此外,辛弃疾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农村词,描绘了江南农村优美景色和恬静的生活景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等,均清新自然,充满活泼生机。当然,由于稼轩长期隐居江湖,投闲置散,他也写了不少闲适词,有的固然是表面故作闲适而内心郁勃不平,但不可否认也有消极颓唐情绪的流露。
稼轩词以雄浑豪放为主调,所谓“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上承北宋苏轼,顺应时代要求,使豪放词在南宋蔚成大国。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这首先表现在,他能驾驭众体,变化如意,终不失自家面目。他或取法于六经,或沾溉于楚辞,并有意效白乐天体、花间体、李易安体、朱希真体、介庵(赵彦端)体等,最终都融化成嵚崟磊落的稼轩体。其次,由于他学问广博,才气过人,喜欢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而多数都自然熨贴,无斧凿痕。如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用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典实,《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连用西汉陈皇后、赵飞燕、唐杨玉环典实,以古讽今,皆与眼前情事相切,所以前人评说“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称是妙手”(陈霆《渚山堂词话》)。此外,他常将经史诸子之语融化入词,甚至直接引用,神来兴到之时,随笔抒写,形成了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加上不太拘泥音律,在形式上就比苏轼的以诗为词更为开拓,有人称之为“以文为词”。然而,稼轩词的风格是多样化的,豪放而又不废婉丽,两者相辅而又相成,所谓“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以传统的伤春闺情题材,表现抗金恢复主题,乃是摧刚为柔、回肠荡气之作。
稼轩词在当时即有陈亮、陆游为其羽翼,后来又有刘过、黄机、刘克庄、文天祥、刘辰翁等人薪火相传,直到宋末,在词史上具有领袖一代的巨大影响。当然稼轩词的某些弊病,如用典过多近于掉书袋、过于直率刻露、有时挥洒得又近于游戏等,也对辛派词人产生了消极作用。
辛弃疾生前已有多种词集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稼轩词》四卷,并说另有信州本十二卷《稼轩长短句》。四卷本今可见者有汲古阁影抄宋本和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后刊入《四部丛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今可见者有元大德广信书院刊本、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近人邓广铭取四卷、十二卷本,补以法式善、辛启泰《辛词补遗》及从他书所辑辛词,得六百二十六首,成《稼轩词编年笺注》,凡六卷、补遗一卷,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为最善之本。

☚ 诚斋集   乐府诗集 ☛
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

词集名。南宋辛弃疾(号稼轩)作。共12卷。现有影印元大德刊本。另有汲古阁影印宋钞本《稼轩词》,共4卷,也有影印本。
“长短句” 一般用作词的别名。词所以采用长短句,是由于音乐的要求,句子的长短须依照曲调的节拍。《稼轩长短句》因此而得名。现今流传的宋人词集中,题名“长短句”的还有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等。

☚ 东坡乐府   元人小令集 ☛

稼轩长短句

词集。南宋辛弃疾(号稼轩)作。十二卷。今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影印元刊本。又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稼轩长短句

稼轩长短句

词集名。详“稼轩词”。

☚ 稼轩词   黎明的河边 ☛
000018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