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Shāo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唐代有稍施芬; 明代有稍腾汉,安定人,正德中任知州。 稍shāo❶才,刚。陶翰《赠郑员外》:数年侍御史,稍迁尚书郎。苏颋《饯荆州崔马司》:稍发仙人履,将题别驾舆。 ❷甚,颇。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之一: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王维《晓行巴峡》: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❸已,已经。赵冬曦《和尹懋秋夜游㴩湖二首》之一: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刘长卿《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❹渐渐,逐渐。虞世南《怨歌行》: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王维《归辋川作》: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林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❺随即,已而。韦应物《叹杨花》: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李商隐《蝶》: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 稍shāo漸。揚雄《甘泉賦》:“惟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王延壽《王孫賦》:“儲糧食於兩類,稍委輸於胃脾。” 稍shāo❶犹颇也;深也。甚辞,与小或少之本义相反。《文选》江淹《恨赋》:“紫台~远,关山无极。”五臣注,济曰:“稍远,极穷也。”可证稍为甚辞。李白《前有樽酒行》:“落花纷纷~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诗意既曰落花纷纷,又曰桃李几何,可证稍觉多乃颇觉多也。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谪居安所习,~厌从纷扰。”稍厌,犹云深厌也。裴说《冬日作》诗:“~寒人却健,太饱事多慵。树老生烟薄,墙阴积雪重。”稍寒,即严寒也,亦甚辞。玩积雪句更可证其为严寒,诗见《全唐诗》。苏轼《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诗:“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自闻出守风流似,~觉承平气象还。”稍觉义见前。黄庭坚《流民叹》诗:“~闻澶渊渡河日数万,河北不知虚几州。”稍闻,犹云颇闻也。陈师道《答魏衍惠朱樱》诗:“开门先得故人书,~喜提携起覆盂。”稍喜,犹云深喜也。又《和酬魏衍》诗:“不忧寒饿成吾老,~喜朝廷记此公。”此公,任渊注谓指东坡;稍喜义同上。又《席上劝客酒》诗:“~开襟抱使心宽,大放酒肠须盏干。”玩下句大放字,知稍开犹云尽开也,亦甚辞。《董西厢》一:“秦楼谢馆鸳鸯幄,风流~是有声价。”言颇是有声价也。又一,白云:“法本云,空门何计此利,寮室~多。”曲云:“况敝寺其间,多有寮舍。”曲与白相应,可证稍多即颇多也。又三:“姐姐~亲文墨,君瑞博通今古。姐姐不枉做媳妇,君瑞不枉做丈夫。”稍亲与博通作对,可证稍亲文墨,犹云颇亲文墨也。巾箱本《琵琶记》十八:“君才冠天禄,我的门楣~贤淑。看相辉清润,莹然冰玉。”我的门楣,犹云我的女儿。稍贤淑与冠天禄作对,可证稍贤淑犹云颇贤淑也。杜甫《诸将》诗:“~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此稍字若从本义解,则一种尖刻之口吻,实为贬辞;然诗人之贬辞,义取浑涵,恐无指名王相国之理。王相国即王缙,《解闷》诗云:“未绝风流相国能。”即指王缙,明明褒之。盖指名褒之则可,指名贬之则不可,义例可以类推。然则此所云稍喜者,亦犹云颇喜或深喜,且与老杜平生忠爱热烈之情怀亦极合也。
❷犹已也;既也。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已一作稍,稍与已通,稍挂犹云已挂也。骆宾王《乐大夫挽词》:“城郭犹疑是,原陵~觉非。”稍字与犹字相应,言已觉非也。赵冬曦《和尹 秋夜游㴩湖》诗:“山暗云犹辨,潭幽月~来。”亦与犹字相应,言月已来也。李峤《早发苦竹馆》诗:“早霞~霏霏,残月犹皎皎。”亦与犹字相应,言霞已起也。韦应物《休沐东还胄贵里》诗:“竹木~摧翳,园场亦荒芜。”稍字与亦字相应,言竹木既摧,园场亦荒也。又《清明日忆诸弟》诗:“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煎。”已、稍重言,与业已或既已之为重言同;已稍与犹堪相应,已稍煎,犹云业已煎也。柳宗元《觉衰》诗:“久知老将至,不谓便见侵。今年宜未衰,~已来相寻。”稍、已亦重言,言业已来相寻也。韩愈《秋雨联句》:“氛醨~疏映,雺乱还拥荟。”此与还字相应,言已疏映也。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秋中久雨晚晴》诗:“菊泣花犹重,粳肥穗~长。”此亦与犹字相应,言穗已长也。苏轼《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诗:“月华~澄穆,雾气尤清薄。”此与尤字相应,稍澄穆,既澄穆也。陈师道《次韵答晁无斁》诗:“~无车马音,复作宾客请。”此与复字相应,稍无,已无也。请,犹谒也。又《次韵晁无斁夏雨》诗:“~无虫飞喧,复觉蝉语多。”义例同上。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诗:“别时燕辞屋,草黄秋半分。今来冬日至,~添刺绣纹。”此即冬至日添一线意;稍添,已添也。言别时秋分,今已冬至也。又《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抱牍~退凫鹜行,倦禅时作橐驼坐。”稍退,已退也。“法王”系寺名。言抱持文牍之群吏已雁行而退,长官安闲,时作禅坐也。又《次韵黄斌老晚游池亭》诗:“绿荷菡萏~觉晚,黄菊拒霜殊未秋。”言已觉晚也。与殊字相应,殊者犹也,参见573页“殊”。殊未秋,犹未秋也。杨万里《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诗:“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两岸渔樵~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稍字与上句也字下句更字相应,稍灯火,已灯火也。《董西厢》二:“相国夫人,怕伊不信自家说。请宽尊抱,是须休把两眉结。倚着阑干,凝望时节,寺宇周回,贼军间列~宁帖。”稍宁帖,已宁帖也。此为张生驰书杜将军发兵解围时语。言如其不信我驰书杜将军处请兵,则请夫人放心,登高一望,应见救兵已到,纷乱之贼军已早帖服也。间列,当为间杂排列之义,借作纷乱解。
❸犹旋也;已而也;还也。韦应物《叹杨花》诗:“才萦下苑曲,~满东城路。”稍字与才字相应,言才萦下苑,旋满东城也。李商隐《蝶》诗:“初来小苑中,~与琐闱通。”与初字相应,言初来小苑,旋通琐闱也。又《微雨》诗:“初随林霭动,~共夜凉分。”义例同上。王安石《夜读试卷》诗:“蕉中得鹿初疑梦,牖下窥龙~眩真。”又《春风》诗:“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归田。”又《秋露》诗:“初疑宿雨泫,~怪晓霜稠。”苏轼《夜烧松明火》诗:“快焰初煌煌,碧烟~团团。”陈与义《秋月》诗:“初如金盆涌,~若玉鉴磨。”均与初字相应,亦均为旋义或还义。王安石《次韵邓子仪》诗:“君才有用方求禄,我志无成~问田。”求田问舍,降志之意,言我既不得志,还当求田问舍,不为高论也。又《赏心亭即事》诗:“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陵白日昏。~觉野云成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稍觉即旋觉,言细雨之后,旋觉晚霁也。又《和张仲通三绝句》诗:“醉乡旧业抛来久,更欲因君~问途。”言还问醉乡之途也;因托言旧业,故曰还问。又《送致政朱郎中东归》诗:“已上印书通北阙,~留冠盖饯东门。”与已字相应,稍留,还留也。
❹犹才也;方也;正也。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观汾水曲,俄指绛台前。”稍字与俄字相应,稍观,犹云才观或才游也。白居易《截树》诗:“始有清风至,~见飞鸟还。”与始字互文,稍见,犹云才见也。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诗:“行人~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稍度,犹云方度或正度也。王安石《发馆陶》诗:“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知田父隐,灯火闭柴荆。”隐者安稳之义,言行役之人,方知田父安稳,有灯火闭门之乐也。黄庭坚《次韵清虚同访李园》诗:“~见燕脂开杏萼,已闻香雪烂梅枝。”与已字相应,稍见,犹云才见也。陈师道《次韵萤火》诗:“~能穿幔入,已复受风回。”亦与已字相应,稍能,犹云才能也。又《和寇十一游城南阻雨》诗:“~看飞雾断,复作远山横。”与复字相应,稍看,犹云方看或正看也。又《寄晁无斁春怀》诗:“~听春鸟语叮咛,又见官池出断冰。”与又字相应,稍听,犹云才听也。吴儆《偶成》诗:“晚来一雨破炎蒸,蕉叶葵花照眼明。~与灯花寻旧约,却嫌庭树作秋声。”与却字相应,却者还也,言初凉之夜,方得与灯火相亲,还嫌庭树之秋声又作也;作正字解亦得。
❺犹一也;顿也;偶也;只也;聊也;且也。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此稍字为一义,犹云一吐平生言也。苏轼《次韵孔文仲见赠》诗:“一对高人谈,~忘俗吏卑。”此稍字为顿义,稍忘,犹云顿忘也。又苏轼《孙莘老寄墨》诗:“晴窗洗砚坐,蛇蚓~蟠结。便有好事人,敲门求醉帖。”此稍字为偶义,蛇蚓句以喻写字,言偶尔挥笔作蛇蚓状,便有人求帖也。黄庭坚《都下喜见八叔父》诗:“咨嗟旧田园,恸哭新松楸。~询耆旧间,大半归山丘。”稍询,偶询也。陈师道《寄李学士》诗:“~寻东刹论兹事,赖有西方托后车。”稍寻,偶寻也。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此稍字为只义,稍令,只令也。上文有“献书谒皇帝”及“万乘为酸辛”云,玩文义犹云只教天下能安,则君臣自契也。又《陪王使君晦日泛江》诗:“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稍知,只知也;始亦有只义,参见562页“始❷”。稍与始互文;言在舟中不觉江水之流,只觉花改岸,鸟随舟而已。《瀛奎律髓》二十尤延之《德翁有诗再用前韵》诗:“未放柔柯攒玉雪,~看红叶染燕支。”稍看,犹云只看或只见也;此为催梅诗。陈师道《寄亳州林待制》诗:“似听儿童迎五马,~修书札问专城。”此稍字为聊义、且义,稍修,聊修也。又《老柏》诗:“~看栖鸟集,聊待晚风秋。”稍看,犹云且看,稍与聊互文。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诗:“将探夏禹穴,~背越王城。”犹云且出越王城也。按本条所述,皆由稍之本义为小、为少引申之。
❻犹渐也。《说文》:“稍,出物有渐也。”此本义也。陶潜《杂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已去。”言渐已去也。王维《归辋川》诗:“谷口疏钟动,渔樵~欲稀。”言渐欲稀也。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诗:“~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诸劫以喻诸级,言一级一级渐登以至于尽也。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诗:“坳中余宿润,暖处自朝晖。~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稍见,渐见也。陈与义《舍弟逾日不知雪势密因再赋》诗:“~积草木上,断缟莽联络。”稍积,渐积也。 稍 稍❶颇,深。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稍厌犹云深厌。 ❷已。骆宾王《乐大夫挽词》:“城郭犹疑是,原陵稍觉非。” ❸旋,还。韦应物《叹杨花》:“才萦下苑曲,稍满东城路。” ❹才,正。白居易《截树》:“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稍见犹才见。 ❺渐,陶渊明《杂诗》:“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稍已去犹言渐已去。 ☚ 曾 等 ☛ 稍shāo❶逐渐。虞世南《怨歌行》:“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❷刚,略。卢照邻《同临津纪明府孤雁》:“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❸甚,很。李贺《十二月乐辞》:“玉壶银箭稍难倾,花夜笑凝幽明。” 稍读音sh·ao(-),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师交切,平,肴韵。 ❶稍微。 ❷已经。 ❸逐渐。 上一条: 梢 下一条: 弰
稍读音sh·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所教切,去,效韵。 ❶[稍息]体操口令,命令从立正姿态改换为休息姿态。 上一条: 削 下一条: 潲 稍shào倒退着走,后退:老姨:人家杜兰往前走,你咋往后~呢?(创作剧目选《生命之花》)∣回身看,叫声鬼子往后~,定定神再仔细瞧瞧。(汪玢玲 李少卿《长春市民俗方言志》) 稍〔shao〕 稍稍〔shao shao〕 jangd joub:~休息一下。jangd joub xotad njed deb。 稍许 〔shao xu〕 jid yaot: ~加一点盐。jid yaot cub adnjed deb njoud. 稍《广韵》所教·效;sāo‖shāo见下。 稍{}四6172①动让;退(含贬义)。晋语。山西。1983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慌乱之中,李淑贞脱口撂出一句家乡话:『你们没入座的往后~一~。』」②动走。吴语。浙江乐清〖 〗。~唔岩去走哪儿去?③动用眼睛一瞥。粤语。广东阳江〖 〗。我~眼看见其。④名赌本。官话。《喻世明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婆留)便道:『公子宽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来决赌何如?』」⑤名水桶。北京官话。北京。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方言》:「水桶曰~。」⑥数九。中原官话。青海西宁〖 〗。   稍shao逐渐。《史记·魏公子列传》:“其后秦~蚕食魏。”苏轼《范增论》:“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夺其权。”《史记·周勃世家》:“勃恐,不知置辞,吏~侵辱之。”(置辞:说什么。) 稍〈隐〉清末以来四川成都畜牧市场经纪人指数目九。参“收、抬、找、查、拐、劳、条、敲、稍、海”。 稍;稍稍;稍微;稍许shāo shāoshāo shāowēi shāoxǔ【同】 都是副词;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时间不长;都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 【异】 “稍”多修饰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一般不出现“一点儿”、“一些”、“一下”等词语,例如:“雨已稍停”、“路程稍远”等;可以用在少数单音节方位名词前,例如:“稍左”、“稍右”、“稍前”、“稍后”等;多用于书面语。[例]来客请~候,主任马上就来。“稍稍”一般不直接用在动词、形容词前,用在动词前,动词常重叠,或前面有副词“一”,或后面有“一点儿”、“一些”、“一下”等词语;用在形容词前,后面多跟“一点儿”、“一些”等词语;不用在单音节方位名词前;较多用于书面语。[例]公司老总的一席话使大家心情~平静了一些。“稍微”用法同“稍稍”;书面语、口语都常用。[例]你把这些桌椅~挪动挪动,过道就会宽些。“稍许”用法基本同“稍稍”;但多用于形容词前;书面语。[例]他只要~努力努力,就能考过关。 稍shāo稍微 △ ~有进步|~快了些。 另见701页shào。
稍shào义同“稍(shāo)”,用于“稍息”。 另见699页shāo。 稍❶禾的顶端。 ❷略微:~~︱~微︱~为(wei) ︱~许︱~纵即逝︱~逊一筹。 另见 shao。
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的姿势)。 另见 shao。 稍shāo❶ 略微,一点儿:稍大。 ❷ 姓。 另见451页shào。
稍shào稍shāo略微。 【词汇】 稍微︱稍稍︱稍许 【例句】我坐在犀牛望月的石头上,只用20分钟就写完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和二部合唱曲,又用十来分钟的时间稍加改动,这首曲子就完成了。 ❍ 这对孪生兄弟长得像极了,只是哥哥比弟弟的个头儿稍高一点儿。 【近义】略 【反义】很︱甚 稍shao另见shao。稍大 稍等 稍低 稍稍 稍微 稍为 稍小稍许 稍逊 稍作 稍安勿躁 稍胜一筹 稍逊一筹 稍纵即逝
稍shao另见shao。稍息 稍(一)shāo (二)shào【辨形】 左是禾,一捺变点,右下是冃,不写作月。12画。形声。 【辨义】稍(一) shāo略微:稍稍|稍微|稍为|稍许|稍逊|稍加调整|稍胜一筹|稍逊一筹|稍纵即逝。 (二)shào 〔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 【辨析】二音近义,都表示“略微”的意思。区别在于: 一、词性不同: 稍(一) shāo构成副词,并作副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shào构成动词。 二、词义着重点不同:稍(一)shāo表示程度,泛指一般的事物;(二)shào用于口令,特指站立的姿势。 三、句法功能不同:稍(一)shāo构成词语后可作句子的谓语、状语;(二)shào构成“稍息”,常作独词句。 四、构词能力不同:稍(一)shāo能构成较多词语;(二)shào只构成“稍息”一词。 稍shao〈副〉表示程度浅或数量少:这件衣服~大了一点儿|那个地方条件~差一些|请你~停一下|这些统计数字很复杂,~不注意就会算错|来访者请~候。[稍微]意义与“稍”同。用法与“稍”基本相同,但“稍微”一般不修饰孤零零的动词或形容词:光线~暗了点儿|今天~暖和些|你能不能~写清楚些?|请~等候片刻。 稍shāo略微:凤姐且止步~候,听他二人回些什么。(十六·334)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及林黛玉者。(二九·676)
稍shāo稍❶距王城三百里。《周禮·天官·外府》: “以九式之法,均節邦之財用,掌國之官府郊野縣都之百物財用。” 鄭玄注:“野,甸稍也。甸,去國二百里,稍,三百里。” 《周禮·地官·司徒》: “稍人: 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鄭玄注:“距王城三百里曰稍。家邑、小都、大都,自稍以出焉。” ❷人禀也。《周禮·秋官·掌客》: “賓客有喪,惟芻之稍。” 鄭玄注:“稍,人禀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稍,所教反,舊疎詔反。” ❸稟食也。《儀禮·聘禮》: “既致饔甸而稍。” 鄭玄注: “稍,稟食也。” 《儀禮·聘禮》: “唯稍受之。” 鄭玄注: “稍,稟食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封畿 > 削 > 稍 稍 shào 稍shāo〖副词〗 一、表示渐渐。可译为“逐渐”、“渐渐”(6)。《秦楚之际月表》: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到献公、孝公之后,逐渐侵食六国的土地。《高祖功臣侯年表》: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开始时未尝不想巩固它的根本,可是它的枝叶却逐渐颓败衰落了。《范增论》: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项羽怀疑范增同汉王有秘密来往,渐渐夺走他的权力。 二、表示程度轻。可译为“稍微”(2)。《超然台记》:稍葺而新之。——稍微修葺了一番,让它新一些。《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稍加校正。——稍微加以校正。 稍shāo❶ 细碎的禾茎。《周礼·天官·大府》:“四郊之赋,以待~秣。”(稍秣:喂牲口的草料。)引申为小。《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事,设荐脯醢。”(荐:献。脯:干肉。醢hǎi:肉酱。) ❷ 廪食,官府发给的粮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 ❸ 副词。❶ 逐渐,渐渐。柳宗元《黔之驴》:“~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高启《书博鸡者事》:“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敛众以去。” ❷ 稍微,略为。归有光《项脊轩志》:“余~为修葺,使不上漏。”方苞《狱中杂记》:“迩年狱讼,情~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❸ 很,甚。江淹《恨赋》:“紫台~远,关山无极。”李白《前有樽酒行》:“落花纷纷~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稍*C9D4 (一)shao❶略微:~许/~微/~候/~事休息/~逊一筹/~纵即逝。 ❷〈文〉逐渐:其后秦~蚕食魏(《史记》)/~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王安石诗)。 ❸〈文〉颇,很:紫台~远,关山无极(江淹赋)/落花纷纷~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李白诗)。 ❹姓。 (二)shao[稍息]shaoxi队列口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姿势。 程度不深 程度不深浅(浅浅;浅薄;~显;~鲜;~淡;浅短;浅微;~露;浮~;肤~) 浮 薄(薄薄;~少;~弱;~情;~寒;寡~;简~;清~;凉~;单~;绵~;浇~;稀~;疏~;淡~) 微(微微;~薄;~弱;丝微;些微;轻微;细~;几微;低微;毚微) 俴(俴薄) 小(~可;~试;~学;~结;微~) 略(略略;略微;略为;~知一二) 少(~待) 大(~致;不~) 些(些些;些微)须 裁 淡(淡淡;色~) 嫩(~寒) 粗(粗浅;~具规模) 轻(轻微;~鲜;~约;~伤) 差(~可告慰) 或(不可~缓) 聊(~胜于无) 颇 小可(非同~) 鸿毛 不够 弥弥 有点 多少(~吃点) 几分(~姿色) 不大(进步~) 不甚(~了解) 泛泛(~而谈) 杯水 表示程度不深:稍(稍稍;稍微;稍为;稍许) 表示轻微:些(些小;些微) 细小轻微:星(星点:一星;半星) 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小小不言 小小不然 ☚ 程度低 浅薄 ☛
少 少少(~数;~量;~许) 寡(~少;~狭;~鲜;~言;~情;多~;多~不均;~留片刻) 小(~点;~数;轻小) 约 希 鲜 轻(~微;~薄) 几个 几何 讵几 无几(所剩~) 不多(为数~) 不丰 可数 有数 有限 有点 有些(多少~) 一些 许些 许少纤须 紧张 简单(家具~) 区区一二(略知~) 二五(~之数) 三两 三四 三五(~游客) 数四四三 百二 不大(数目~) 钟斛斗斛 秉握 表示少:才(~十岁) 稍 一(~毛) 表示略少:弱(三分之一~) 少而零碎:星星点点 比较少:涓 薄(~礼;简~;单~) 稍微 微少 微细 轻少 少许 些许 些小 钞撮 畚土 数量和分量比较少的:少量 须须 肤浅微少:浅眇 小数目的:零(~用;~钱;找~) 没有多少:无多(无多子)
另见:数量 数目 物量 人少 稀疏 减少 ︱多 ☚ 少 很少 ☛
事物的部分 事物的部分事物的局部:一枝一节 构成事物的基本部分:素(要~) 大本 事物的尖锐部分:锋芒 角芒 显露出来的锋芒:棱角 尖锐的锋芒:铦铓 铦锋 事物的前面部分:头(头里;排~) 端(前~;尖~) 空间或位置靠前的部分:前头 头前 开头和末尾的部分:头尾 首尾 首鼠首施 事物的末后部分:尾(尾巴;尾末;尾梢;末尾) 捎(末捎) 稍 屁股 纤末 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鼎中一脔 鼎之一脔 全鼎一脔 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糟粕 糟魄 ☚ 部分 环节 ☛
程度低 程度低大(不大;不~熟) 卑 庳 浅浅(草~) 轻浅 只是 不过(~如此) 多少 罢了 有点儿 程度不高:薄 有限 程度很低:稍(稍稍;稍微) 较(~差;~胜一筹) 才(~毕业) 仅(仅仅) 只 丝毫 最低的:初(~级;~等) 至少 起码 起票 ☚ 高远2 程度不深 ☛ 〖稍〗 粵 saau2〔水餃切〕普 shāo ❶ 小,微小。許慎《說文解字》:「〜,出物有漸也。」《周禮.天官冢宰》:「王之〜事。」 ❷ 副詞,稍為,稍微。姚瑩《捕鼠說》:「鼠〜斂。」(斂:收斂。) ❸ 副詞,慢慢地,逐漸。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遷至栘中廐監。」(栘【粵 ji4〔移〕普 yí】中廐【粵 gau3〔究〕普 jiù】監:管理栘中廐的官。漢宮有栘園,園中馬房叫「栘中廐」。)
稍㊀ shao稍微。如:稍长,稍久,稍许。㊁ shao稍息。 稍shāo(稍微) a little; a bit; slightly; a trifle: ~ 加修改 make slight changes ; make a few alterations; ~ 事休息 have a short interval; 请 ~ 等一会儿。 Please wait a moment.; Just a moment, please. ~ 加思考, 这个问题就清楚了。 It will be apparent on a moment's consideration. 这大衣 ~ 长了一点。 The coat is a bit too long. 这袋 ~ 重了一点。 This bag is a trifle too heavy. 另见 see also shào。 ◆稍胜一筹 just a little better; a stroke [notch; degree] above; slightly better; [口] a cut above; [俚] have an edge over sb.; 稍微 a little; a bit; slightly; a trifle; 稍纵即逝 transient; fleeting
稍shào(构词成分): ~ 息 [- xī] {军} stand at ease 另见 see also shāo。 稍shāo❶ 稍安勿躁|稍逊一筹|稍纵即逝 稍 金文; 篆shāo[禾(禾本科植物,意符)+肖(聲符) →稍(《説文》:“稍,出物有漸也。從禾,肖聲。”稍,禾本科植物葉子的頂端,尖而細。引申爲不大,一點點〈稍微〉。又指短時間〈稍稍一下〉。)] 稍(12画) ❶shāo ❷shào
  【提示】禾,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捺改点。 右下是 , 起笔是竖。月,单独位于字或部件的下面时,起笔的竖撇改竖; 中间的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稍shāo12画 禾部 略微: ~微|请~等|~有不同。 另见shào(360页)。
*稍shào12画 禾部 【稍息】军事或体操的一种口令,命令从立正姿势改为休息姿势。 另见shāo(359页)。 稍 ☚ 税 秋 ☛ 稍shāo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禾,肖声。音变如肖梢捎哨,声母演变如向尚㫾埫例。本指禾末,禾的末梢。 引申为渐进义。又引申为略微。如:稍有不同。组词如:稍微。 稍★常◎常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读shāo,禾的末端,引申为枝叶、物体的末端、副词(表示时间短暂或数量不多,相当于“稍微”“略微”)等;又读shào,用于“稍息”,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从立正姿势改为休息姿势。 【辨析】 以“稍”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hào:潲。稍见〖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