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移宫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移宫案 “移宫案”是明朝后期三大宫廷案件之一。明光宗朱常洛时,郑贵妃为赎前嫌,选美女8名进献,其中有2个姓李的选侍最得宠,称东、西李,而西李之宠尤甚。朱常洛死前,西李恃宠谋取皇后位。朱常洛死,长子熹宗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启。朱常洛在位时,朱由校和他的弟弟朱由检都有李氏抚养。朱常洛死前,册封李氏为贵妃,李氏不满足,与心腹太监李进忠(即魏忠贤)密谋,要朱由校出面为她争皇后封号,没有成功。光宗死后,李氏住在乾清宫不想搬走,年方16岁的朱由校对她也有一番依恋之情。朝中大臣怀疑李氏要垂帘听政,要求李皇妃马上移宫。在杨涟的倡导下,朝臣多次拥入宫内,要求朝见新帝。李氏藏起朱由校,不让他与大臣见面。阁臣刘一燝大呼:“谁敢匿新天子者?”气势逼人。李氏无奈,放出朱由校,送他到慈庆宫暂时居住。御史左光斗:李氏“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后之祸将见于今”。朝臣多次上疏,力促李氏马上移宫。李氏不打算搬出,她知道,朱由校一当上皇帝,就会搬进乾清宫,只要同宫,她就能控制住局势。首辅方从哲态度暧昧,以为李氏搬迁不必太急,但主张李氏立即搬迁的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积极活动,形成很大的舆论压力。在群臣的催促下,李氏不得不搬出乾清宫,移居仁寿宫,此案称“移宫案”。对此,事后争议很大,成了派系斗争的焦点。 移宫案晚明三案之一。泰昌元年,(1620) 明光宗死。按规定,其宠妇李选侍当移出乾清宫。但她与魏忠贤勾结,不肯出宫,想利用熹宗年幼的机会把持朝政,长居乾清宫。朝臣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据理力争,不让她同熹宗住在一块。后来熹宗迁到哕鸾宫举行继位仪式,李选侍也被迫移宫,居仁寿殿。称为“移宫案”。参见清赵翼 《廿二史札记·三案》、《明史纪事本末·三案》。 移宫案 移宫案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八月,明光宗朱常洛服了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不久崩于乾清宫。李选侍据乾清宫,与心腹太监魏进忠共谋,欲挟皇长子自重。群臣入乾清宫哭临,被太监阻拦。给事中杨涟厉声斥责,方才让路。阁臣刘一燝询问皇长子何在,众太监不答。刘一燝大喝: 谁敢藏匿新天子! 其时皇长子朱由校正被李选侍阻于暖阁之中。东宫伴读王安见出现僵局,就欺骗李选侍道,只让皇长子出去与众臣见面,立刻就回来。遂挽朱由校出,数名太监上前拦阻,牵衣不放。杨涟喝退之。众大臣扶朱由校乘辇至文华殿,叩头连呼万岁。然后还居慈庆宫,择日登极。此时李选侍仍居乾清宫内,欲专大权。乾清宫本是皇宫内的正宫,为皇帝、皇后所居之所,其她嫔妃虽可以次入御,但不能久居。李选侍占居此处,使朝臣们大感不安,因而合疏请求将李选侍移宫妃养老之处——哕銮宫。御史左光斗也上言,如不早将李选侍移宫,李选侍则将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武则天之祸,将再见于今日。李选侍见疏大怒,欲加重责,命人召左光斗,左光斗以自己是天子法官,非天子召不赴。李选侍无奈,请皇长子定夺。朱由校深以左光斗言为善,促李选侍择日移宫。首辅方从哲以为可以缓行,刘一燝反对。至朱由校登极前一天,杨涟再度抗疏,称李选侍阳托保护之名,阴图专擅之实,必须移宫。众大臣遂请即日降旨,众人伫立宫门监督移宫。李选侍不得已,乃移哕銮宫。朱由校复返乾清宫。 ☚ 红丸案 三案 ☛ 移宫案晚明三案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死,熹宗即位。抚养他的李选侍与心腹宦官魏进忠(即魏忠贤)欲趁其年幼把持朝政。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迫使她移居别宫,以防其窃权。此事后成为派系斗争争论的题目。 移宫案明光宗时,有两个姓李的选侍最得宠,称东、西李。而西李之宠尤甚。光宗死前,西李恃宠谋取皇后位。泰昌元年(1620)光宗死后,她住在乾清宫不想搬出,企图勾结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朝臣杨涟、左光斗等多次上疏,力促移宫。在群臣的催促下,西李不得不搬出乾清宫,移居仁寿殿。此即为“移宫案”。对此,事后争议很大,成了派系斗争的题目。与“梃击案”、“红丸案”合称晚明三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