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都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都区

咸阳市辖区。位于咸阳市城区西半部,是市政府所在地。东南与西安和户县接壤,西面与兴平县相连,北面接礼泉县境,东面和渭城区为邻。面积285.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万亩。地势北高南低,且呈阶梯状倾向渭河,海拔最高527米,城区海拔378~420米。地貌分为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两部分,南部平原区占总面积的30%,海拔380~420米;北部台原区占总面积的50%,海拔420~510米。有渭河、沣河、沙河、新河等4条河流。渭河东西横穿区境,年平均流量173立方米/秒,最大洪流72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4立方米/秒; 沣河是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南而北从区西部进入渭河,年平均流量8.2立方米/秒,最大洪流量1600立方米/秒。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1月均温-1.5℃,7月均温26.8℃,年积温4263℃;年日照2182小时;年降水量545毫米,7、8、9月的雨量均占全年降水量的48%;无霜期219天。全区常住人口33.1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5.93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少量的回、满、蒙等少数民族。辖人民路、西兰路、茂陵3个街道办事处和沣东、沣西、钓台、渭滨、马泉、古渡、双照、马庄、平陵9个乡。该区原名咸阳市,1984年5月易名秦都区。古时,这里是程伯国属地,后更名毕郢,再改岐周。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将秦都城迁于此地,因其北抵九嵕山,南临渭水,故称咸阳。汉高祖元年(前206)更名新城县,七年(200)废,并入长安,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设渭城,此地属渭城管辖。东汉建武六年(30)又废,并入长安。后虽再经多次变迁,但一直是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11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元初,曾并入兴平,不久又恢复咸阳县建治。明洪武四年(1371),迁县治于渭水驿(今渭城区中山街一带)。1952年12月,成立咸阳市,与咸阳县分治。1958年12月撤销咸阳县,并入咸阳市。1949年以来,除1953年至1961年撤销咸阳专区以外,该地一直为咸阳专区(地区)所辖。1983年将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实行带县体制,该地便改称秦都区。该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及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主要古迹有沙河古桥遗址和汉昭帝平陵。沙河古桥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木桥遗址,为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交通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平陵是汉昭帝刘弗陵的陵墓,在平陵乡大王村之南,陵墓东西长158米,南北长157米,高29米,呈覆斗形,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人物主要有号称“关中哲人、名驰北方”的陕西维新领导人之一的刘古愚,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共“六大”的候补委员刘愿奄。该区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区,古时即在毕郢原上修成国渠,灌溉农田。1949年以后修成的高干渠、宝鸡峡引渭工程把大片旱地变成了水浇地。1990年末,拥有机井2170眼,排灌动力1.47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24.6万亩。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17多万千瓦,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100多台,各种收获机械2200多台,农用载重汽车140多辆。开发了“百机万亩吨粮田工程”,机耕和机械播种面积都在25万亩以上。1990年粮食作物面积36.9万亩,总产10.5万吨,经济作物6.1万亩,其中棉花3.7万亩,总产1061吨;油料2.4万亩,总产3128吨。蔬菜面积9.48多万亩,总产29万吨,销往西北五省区及西安等地,是全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1990年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占农业社会总产值的53.2%。发展城郊型经济,是该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特色。除了种植业以外,乡镇企业和养殖业有很大发展。1990年,全区拥有乡镇企业5022户,包括食品、饮料、纺织、缝纫、皮革、毛皮、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造纸印刷、化工、建材、机械、电气等行业,总产值2.14亿元。生猪存栏6万多头,羊4000多只,家禽39.68万只,产鲜奶1863吨,鲜蛋1813吨,肉类3697吨。现已形成纺织、电子、机械、橡胶、服装、造纸、食品、制革、陶瓷、建筑、印刷、省属企业21户,市属企业52户,区属企业19户,1990年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其中区属企业总产值5798万元。纺织工业从纺到染,从主机到配件,从棉毛到化纤成龙配套,是全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主要骨干企业有西北国棉二厂、七厂,陕西第一毛纺厂、第二毛纺厂,陕西第二印染厂、第二针织厂,咸阳市织布厂,秦都区棉纺厂,咸阳纺织机械厂,陕西第一纺织机械厂等。电子工业迅速发展,产值和产品出口创汇比重都在全省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主要骨干企业有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咸阳偏转线圈厂、704厂等。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陇海铁路自东向西穿境而过,西(安)兰 (州)公路、咸(阳)宋(家川)公路、西(安)宝(鸡)公路,咸(阳)户 (县)公路等干线向四周幅射;还有数十条区乡公路、乡村大道把全区乡村连成一片; 乡乡通班车,全部油路化。1990年该区交通部门有载货汽车64辆,运货量10万吨,货运周转量1100万吨/公里。全区有商业机构148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15个,供销合作社12个,其他集体所有制33个,有证个体户1422个,从业人员3700多人。有饮食业、服务业机构1063个,从业人员2500多人。有高级宾馆、饭店5家。1990年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3000万元,城市集市贸易成交额533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655万元。有大学2所,普通中学34所,教职工1600多人,在校学生1.62万多名;职业中学4所,专任教师60人,在校学生700多名;小学122所,教职工1800多人,在校学生3.19万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7%以上。区内有研究所4个,农村科技机构27个,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7个,农村科技人员2200多名,科技户3700多个。文化机构15个,民间职工业余剧团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34个,医疗卫生机构103个,医护人员3300多人,病床1700多张。1990年全区财政收入3035万元,财政支出3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1元。

秦都区

秦都区qinduqu

咸阳市辖区,在市区西部,地处渭河南北两岸、沣河下游,为中共咸阳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5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148个行政村。人口45.1万,其中非农人口27.5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都,故名。唐初置咸阳县后,这里为县域西部。1952年12月,析咸阳县的城区和近郊设咸阳市;1958年12月,咸阳县并入咸阳市;1983年10月,将咸阳地区改为咸阳市后,原咸阳市改为秦都区;1986年12月,析东部增设渭城区后,辖咸阳城区乐育路以西、北郊西部和渭河以南地区。建成区内有世纪大道、秦皇路、人民中路、人民西路、渭阳中路、渭阳西路、文汇西路、毕原西路、咸通路等干道。城区西部建有以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咸阳偏转线圈厂为中心的电子工业区;南部建有以清华科技园、步长公司、蓝马啤酒厂为骨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中部为纺织工业区,分布有国棉二厂、七厂、陕西纺织机械厂、陕毛一厂、二厂等大型企业;西郊巳形成以橡胶、机械配件和针织为主的工业小区。七厂十字、电影院十字、彩虹十字、嘉惠商场、秦隆步行街为主要商业区,家乐、人人乐、民生、宝安等大型超市遍布城区。有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大专院校15所,陶瓷研究所、橡胶研究所、二○三研究所等部省级科研单位7所,有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省第二纺织职工医院、二一五医院、三二三医院、彩虹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有渭滨公园、体育场馆等健身游乐设施。1999年正式开通区政府信息网络。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78.3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6元。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312国道从区内通过。古迹有尹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沙河古桥遗址、汉昭帝平陵。渭河以南地区为秦、汉上林苑故地。“咸阳八景”中的“沣水碧波”、“鱼台晚钓”、“马跑泉矶”在区内。历史名人有东汉天文学家贾逵、清末大儒刘古愚、革命烈士刘愿庵等。

秦都区政区图

☚ 秦皇路   秦都咸阳 ☛
000034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