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晋殽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

散文篇名。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篇名为选者所加。记叙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听蹇叔谏诤,骄纵轻敌,举兵袭郑,为晋兵伏击,终致失败始末经过。结构严谨,语言富于个性化,刻画人物生动传神,是《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名篇。

☚ 曹刿论战   召公谏厉王弭谤 ☛

秦晋殽之战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8、627年)。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公去世,就出兵越过晋境去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在殽地出击打败。本篇完整地记叙了这次战役中秦、晋、郑三方的一些重大史实。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者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曰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冬季,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准备把灵柩送往曲沃停放。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发出声音像牛叫一般。卜偃让大夫们都向着棺材跪拜,说:“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拦击它,一定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我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派军队前来,他们的国都都是可以到手的。”秦穆公向蹇叔请教。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去偷袭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军队辛苦劳累而气力衰竭,远国的君主又有了防范,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也一定知道。军队辛辛苦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产生怨恨的念头。而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穆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可是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抵御我军一定是在殽这个地方,这里有两座大山。它南面的大山,是夏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大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的中间,我在那里收捡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此向东进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脱去头盔下车,但马上又跳上车去的共有三百辆战车的士兵。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这种情形,对周天子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打败仗。轻狂就缺少谋略,无礼就粗心大意。深入险地却粗心大意,又不会出谋画策,能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要到周地去做买卖,遇到了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要用十二头犒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大夫们将要行军来到敝国,让我冒昧犒劳您的部下。不富裕的敝国,作为您部下的久留之地,要是住下来,我们就准备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安全保卫。”一面又派了接力快马向郑国报告消息。
 郑穆公叫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宾馆,原来他们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穆公派皇武子请他们离开,说:“各位大夫在敝国逗留久了,因此敝国的干肉、粮食、鲜肉和牲口也耗尽了。各位大夫将要离开了,郑国有个猎场原囿,正像秦国有个猎场具囿一样,各位大夫猎取那里的麋鹿,也好让敝国休息休息,怎么样?”这样,杞子就逃往齐国,逢孙和扬孙逃往宋国。
 孟明说:“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了。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就灭了滑国回去。
 晋国的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让百姓劳累,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机会不能失去,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生出祸患,违背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攻打秦兵。”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反面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先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而哀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自己无礼,还有什么恩惠可言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一旦放走敌人,就是几代人的祸患。’我们为后世子孙着想,可以有理由对先君说了吧?”于是发布了起兵的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兵力。晋襄公染黑了丧服出征,梁弘替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晋国。于是染黑了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这时候开始使用黑色的丧服。
 文嬴请求释放孟明等三位大将,说:“他们正是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国君的人,我们国君如果把他们抓住,吃他们的肉也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戮,使我们国君的心愿得到满足,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囚徒。襄公说:“母亲替他们求情,我把他们放了!”先轸非常愤怒,说:“将士出死力才在战场上捉到他们,一个女人匆忙之间就从国都里把他们放走,断送了我们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亡国要不了几天了!”头也不回就吐唾沫。
 襄公派了阳处父追赶孟明他们,追到黄河边上,孟明几个已经在船上了。阳处父解下战车左边的马,用晋襄公的名义送给孟明。孟明叩首说:“承蒙国君的恩惠,不拿我这被俘之臣来取血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罚。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处死,死了也能永垂后世。倘若遵从晋君的好意而赦免我们,三年之后,我将会来拜谢晋君的恩赏。”
 秦穆公穿了白色的丧服在郊处等待着,向回来的秦国军队哭着说:“我不听蹇叔的劝告,使各位受到屈辱,这是我的罪过呀!”穆公不撤掉孟明的官,并且说:“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也不能因为一次小过失而埋没了你们的大功劳啊!”
 赏读
 作者将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密切联系起来,写得纵横开阖,波澜壮阔。文章并没有着力记述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仆偃托言、蹇叔哭师、王孙满论战等场面及其中的人物活动,写出了双方的谋划部署,力量的消长变化,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用笔不凡,其中“蹇叔哭师”是贯穿全篇的主线。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而秦穆公不仅听从他劝告,反而加以折辱、嘲骂,他只好哭送出征的军队。并明白指出晋军必在殽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在人物描写上,作者善于捕捉重要的细节,模拟人物性格化的口吻,用极其简单的笔墨,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如秦伯的利令智昏、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机智灵活、先轸的粗豪暴躁等,无不栩栩如生。文中还记叙了几段外交辞令,或委婉中露出锋芒,或幽默中透着严肃。这一切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古代文学作品《秦晋殽之战》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作者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题目为后人所加。殽之战是《左传》重点记述的五大战役之一。公元前六二八年,秦穆公举兵袭郑,和晋国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因战备匆促,劳师伐远,遭到晋军致命袭击,大败而归。清林云铭《古文析义》说:“篇中以违蹇叔起,违蹇叔收,是正应法。晋凶服反用墨,秦常服反用素,是倒应法。秦伯乡师之哭,与前此蹇叔出师之哭,是遥应法。若妇人能与军事,臣子敢怒其君,囚既释而复追,将既败而犹用。其中结构穿插,皆以‘失奉’、‘纵敌’二句为脉络,是暗应法。细读自知。”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说:“只遂发命一段,是正写晋败秦师处。以上皆所以败秦之故;以下皆败秦师后文字。前从蹇叔起,后以蹇叔止,篇法秩然。至叙述诸人问答,描写诸人举动形声,无不婉然曲肖,更为写生妙手。”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蹇叔哭师》说:“谈覆军之所,如在目前。后果中之。蹇叔可谓老成先见,一哭再哭,出军时诚恶闻此。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既败而哭,晚矣。”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晋秦殽函之战》说:“晋文公以荆楚入侵足为中原之患,故始终以抑制楚国为主旨,对于中原诸侯之叛服变化,常以宽弘忍让之态度出之。如对秦穆公之不与践土之会,以及围郑时之单独撤兵,晋文公皆予以宽忍,其目光之远大,诚为后人所不及。晋襄公惑于一时之利,歼灭秦军于殽函险隘之区,虽军事上获得全胜,然从此秦晋之好断绝,连年相仇,晋国于是陷于东西两面作战之苦境,不能再专力于中原。其政略上之损失,乃不可以估计,其见解实不逮晋文公远甚。至秦穆公,以其一生与晋结好以观,未尝无高远之见。惜其自晋军城濮战胜以后,一反故常,轻兵远袭郑国,犯孤军深入之忌。其军事上之见地,实远在百里奚蹇叔先轸之下。卒与秦晋相仇,转而联系多年相抗之楚国,致中原形势全变……百里奚蹇叔乐枝等,虽均有阻止其主之嘉言,但均未能分析当前政略之得失,而从更远大处着眼,宜其主之不能领悟也。由是足见谋国久远,诚非易事。以后孙子著书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秦穆公因愤于不能进入中原而兴师;晋襄公因愠于秦乘晋丧越其国境而致战,若由政略观点言,秦穆晋襄,两均失之。”此文记述了秦国远袭郑国而败于晋的史实。秦国劳师远征,骄傲轻敌,因而战败;晋国能够抓住战机,以逸待劳,凭藉地利,一战获胜。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相互兼并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对战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全过程描述,揭示了战争胜败的原因:并不只在于军事力量的对比,而是政治决策、人心向背、战争性质等因素优劣比较的结果。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围绕秦师必败这一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把事件进程作情节性的安排和描述,使战争具体化、形象化。“蹇叔哭师’、“王孙满观秦师”、“弦高犒师”、“文赢请三帅”、“秦穆公素服哭师”等许多小故事,既可以独立成篇,又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体,使整篇文章显得意趣盎然,浪花迭涌,曲折动人。人物的言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秦穆公既有求胜心切、刚愎自用的弱点,也有知错必改、勇于自责的长处,两者和谐地统于一身,形象更为丰满;蹇叔是秦国重臣,老成练达,论不能出师观点明确而尖锐,分析透彻而有力,整个战争过程全不出其所料,可见其富有远见卓识;弦高为郑国商人,他公而忘私,犒劳秦师以稳住敌人,且急中生智,“遽告于郑”,使之有备,表现出大智大勇;至于象年少识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王孙满,偏私任性的文嬴,善战果决、怒斥晋襄后“不顾而唾”的先轸,无不性格鲜明,呼之欲出。此篇写外交辞令虽着墨不多,但是也曲折尽情,各具特色。弦高犒师时所言,于委婉中带有谨慎,谦逊中不乏强硬,皇武子逐杞子时所讲,含蓄隐晦,语义双关,咄咄逼人,而又出以温婉,客套话就是逐客令;孟明回敬阳处父之语,不卑不亢而又隐寓复仇之意。可谓妙语解颐,波澜涌起,读之给人以风景常新之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