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安蜡花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安蜡花舞

秦安蜡花舞

传统舞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安蜡花舞主要分布于秦安县北片的郭嘉、叶堡、安伏等乡镇,是当地群众节日期间娱乐的重要方式。蜡花舞多在夜间演出,演出时表演者手托花灯,花灯内装点蜡烛,故称蜡花舞。蜡花舞的表演者由青少年女子组成,表演者左手持花灯,右手持丝折扇,表演人数少者 4 到 8 人,多者可百余人。蜡花舞的伴唱为秦安小曲中的老调和花调,以老调为主,歌词有大乐调(唱上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和小兵调(以情调、民歌为主)两种,曲调高古通俗,旋律简洁丰富,唱法柔媚雅致。唱腔采用秦安当地方言土语,曲调丰富,既有“文人雅士”清雅格调,又大量保存了明清俗曲的“原始基因”。早期主要在元宵节前后社火表演中流行。由于一直以自身的本真样式自然存活于民间,较少人为地加工改造,保留了典型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形式。20 世纪 50 年代,蜡花舞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较快,鼎盛时曾流传到 5 个乡镇 240 余个村落。1957年,由秦安郭嘉镇郭嘉村农民董烈儿、郭遂世、赵改儿、李珍英、郭存生、宋林林 6 人组成的蜡花舞表演队代表甘肃省赴京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民间艺术观摩会演,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获二等奖。随后应邀参加拍摄了电影《万紫千红》等影视片。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秦安蜡花舞濒临失传。改革开放以后,蜡花舞重新恢复,流行区域由解放初期的 60 多个村缩小到目前不足 10 个村,参加人员由过去的青年女子演变为目前的中小学学生。舞蹈步、形体动作由过去以碎步为主,演变为现在的秧歌舞蹈步为主,一些难度较大的形体动作如高挠扇、底摆扇,会做者已经减少。


秦安蜡花舞

☚ 秦州鞭杆舞   秦安小曲 ☛
000024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