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毛褐子
毛织品。秦安县特产。毛褐子俗称褐子,分红色、藏青色两种,还有小量灰褐和黄褐。宽 1.6 市尺,长 60 市尺。红褐的经线是200~400 头,藏青、灰、黄褐经线是 600~1200 头。红褐用作被面和垫布,藏青、灰、黄褐全作衣料。秦安毛褐子历史悠久,先秦以前,秦安境内就有“拈毛成绒,织褐为衣”之说。明代,秦安渐成甘肃东南部织褐业的中心,与兰州毛褐子相媲美。郭嘉镇为起源地。明末清初,秦安以织褐为生的农户极为众多,主要产地集中在郭嘉镇的贠王、元川、寺嘴,兴国镇的郑家川、张家沟、涧滩和西川镇的雒家川等地。共有纺织机具 5000 架,年产毛褐子 6.2 万匹。所织褐子以“质地柔软,严密精细,染色鲜艳”而誉满西北。民间广泛流传着“秦安的褐子,清水的麻,天水出的白娃娃”的俗语。明清至民国,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秦安毛褐子一直“行销本省及国内各地,价廉物美,人事用之”。秦安毛褐子的生产经营极具地方特色。织褐前,一定要用黄土将羊毛中的油垢去掉,这样纺的纱线比较均匀。织褐的主要工序为弹毛、纺线、织造、染色,工具有弹毛弓、纺线机、织褐机染色缸等。织褐前,先在笼床上蒸线,然后先挂后引(上机子),再用麦粉浆,窜筛打交,引上机子,窜尽。粗褐 400 根头到 500 根头,重量 4斤 2 两(16 两秤)。细褐 1200 根头到 1400 根头,重量 4 斤 4 两。粗、细褐的尺码一样,长 6 丈,宽1.2~1.5 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