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女休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女休行

秦女休行

乐府歌曲名。《杂曲歌辞》之一。三国魏左延年作。写秦氏女休杀仇人于市,为宗族报仇事。所写乃真人真事。晋傅玄曾以此题写赵娥(庞淯母),事迹与秦氏相近。唐李白亦曾袭用其题。

☚ 白马篇   悲哉行 ☛
秦女休行

秦女休行

乐府篇名。三国魏左延年作。《乐府诗集》载入卷六一《杂曲歌辞》。诗叙一姓秦名休的女子,为宗亲报仇,手刃仇家于都市,被囚系入狱,后又遇赦得释。黄节《汉魏乐府风笺》据曹植《精微篇》,论证女休报仇当是汉时事。《乐府诗集》又收有晋傅玄同题诗作一篇,写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赵娥为父复仇,刺杀凶手后到官自首,遇到赦免旌表(事见《三国志·魏志·庞淯传》、《后汉书·列女传》)。傅作用左延年旧题而所咏之事不同,但皆言杀仇报怨,颂其义烈,旨归是一致的,反映了两汉三国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社会现实。

☚ 凤求凰   伤歌行 ☛

秦女休行

 

[魏]左延年


 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休年十四五,为宗行报仇。左执白杨刃,右据宛鲁矛。仇家便东南,仆僵秦女休。女休西上山,上山四五里。关吏呵问女休,女休前置辞:“平生为燕王妇,于今为诏狱囚。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明知杀人当死,兄言怏怏,弟言无道忧。女休坚辞为宗报仇,死不疑。”杀人都市中,徼我都巷西。丞卿罗列东向望,女休凄凄曳梏前。两徒夹我持刀,刀五尺余,刀未下,膧胧击鼓赦书下。

 《秦女休行》收入《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为魏时左延年所作。全诗叙述了烈女女休为宗报仇之事,在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的创作之外,别具风趣。
 魏文帝即位之初,便对民间复仇之事下诏禁绝过。 《魏志》二记载:“黄初四年(223年), 诏曰: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可见,左延年所咏之事,在当时决非个别现象,已引起了皇帝的重视。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中也谈及此事,他说:“自东汉之末,私人复仇之风特炽,贤士大夫,又往往假以言辞,遂致不可遏抑。”《后汉书》、《三国志》、 《魏志》等书,都有许多关于私人复仇之事的记载,甚至连一些柔弱儒生,“亦手刃报仇”,足以证明当时的社会风气如此。 《后汉书·桓谭传》在上疏时政时曾说:“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仇,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由此可知,颂扬复仇风之形成,也是由来已久了,左延年不能不受此影响。况私人复仇,多是社会地位低下之人,因官府不能为之主持正义所导致。那么,也可以说, 《秦女休行》是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社会混乱,政治腐败,官不能为民做主。
 全诗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始到“为宗行报仇”,为第一个层次,概括介绍了女休的姓氏、名字、年龄,以及她为什么要杀人。通过这段概括介绍,给我们塑造了一个美丽、姣好的十四、五岁的少女形象,为以下所要叙述的复仇过程作了铺垫,对于女休杀人者的形象也给予了冲淡:她本不是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而是一个姣好的少女,是因为宗复仇才被迫提起刀来的。
 从“左执白杨刃”至“死不疑”,叙述了整个复仇的全过程。 “白杨刃”即白杨刀,大约是白杨木柄的刀子。 “宛”、南阳, “鲁”,山东南部一带,两地均以产矛闻名。女休左手拿刀,右手握矛,直奔仇家,杀死仇人。此层的前四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进行复仇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女侠般的潇洒而果断的形象。
 然后,由“女休西上山”,被关吏截捕呵问,引出了对女休身世、家族及其他成员的介绍。 “平生为燕王妇,于今为诏狱囚。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这是两组对比句式,道出了女休复仇前后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意在强调复仇之事对她个人利益损害之大,史籍无载,亦不符全诗情节发展的逻辑。纯属作者的艺术夸张。这是继承汉乐府《陌上桑》和《为焦仲卿妻作》常用的手法,因而引出诸多不合生活逻辑的诗句。此诗前有“休年十四五”,就不可能“平生为燕王妇”,既为“燕王妇”,也无须亲自手杀仇人。这种看似悖于情理的描写,正是诗歌艺术夸张的妙处,诗人激情表达的必须。
 诗文紧接着说: “明知杀人当死”,兄长便说不愿干,弟弟说杀人无道是可忧的。而女休却态度坚决,为宗报仇,死而无怨。其中,“怏怏”是不满意的样子; “忧”就是忧惧; “疑”是犹豫不决。这三个词,排列而下,表明了兄妹之间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兄、弟的软弱胆小,来反衬出女休的坚决勇敢。
 这一层,是诗的主要内容,它通过追补的方式,给我们完整地叙述了女休复仇的过程,并塑造了女休作为女侠的形象。
 最后一层,叙述了女休复仇之后的结局。 “丞卿罗列东向望,女休凄凄曳梏前”,“两徒夹我持刀,刀五尺余”,活画了那审讯、执行死刑场面的可怖,把读者的情绪引向紧张的顶峰,感情引向了对女主人公的极度同情。在作者的渲染中,女休已不是一个杀人凶手,而是一个可敬可佩又可同情的女侠了。就在读者正准备为女休捧一掬祭奠之泪时,诗文急转直下: “刀未下,朣胧击鼓赦书下。”我们的女主人终于得救了,我们不禁要为女休大声地欢呼! “朣胧”,是模模糊糊的样子。这时的女休也许已闭上了双眼,正准备去面见自己为之复仇的祖宗之时,忽然一声鼓响,朦胧之中看见了送敕书的飞奔而来。诗文到此戛然而止,读者也吐出了一口气。
 这是一篇完整的叙事诗。全文按情节发展的顺序依次写来:先概括交待了主人公,再叙述报仇过程,最后交待复仇后主人公的结局。虽平铺直叙,而不呆板;它与汉乐府中《陌上桑》和《为焦仲卿妻作》相比,不免有点逊色,但是,也是我国叙事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明·胡应璘《诗薮》云: “左延年《秦女休行》,叙事质朴, 黄初乐府之高者。傅玄《庞烈妇》盖效《女休》作者。词意高古,足乱东西京。乐府叙事,魏晋仅此两篇。”如果认真研究一下魏晋乐府叙事诗,就可以看出胡氏之评价十分恰切。

古代文学作品《秦女休行》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秦女休行》

《秦女休行》

乐府诗篇名。三国魏左延年作。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一说:《秦女休行》,左延年辞,大略言女休为燕王妇,为宗报雠,杀人都市,虽被囚系,终以赦宥,得宽刑戮也。”今人余冠英《乐府诗选》说:“这篇所叙秦女休报雠杀人,当是真人真事。建安十年(公元205)曹操令民不得复私雠,黄初四年(公元223)曹丕又严禁私人报雠,犯禁的须被族诛。女休既被赦免,事实必在建安十年以前。”此篇是一首歌行体乐府叙事诗,叙述一位名叫秦女休的女子为本家族报仇的故事。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秉性刚烈、爱憎分明、行为果决、视死如归的古代妇女形象。语言朴质,描述生动。


乐府诗《秦女休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秦女休行

 

[晋]傅玄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慷: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县令解印绶: “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 “令我吏举不能成!”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今我弦歌,吟咏高风(一作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秦女休行》借用魏人左延年旧题,但与左诗所咏非同一件事。本诗是为赞颂烈女赵娥亲而作。娥亲,东汉末年酒泉福禄人,魏文帝驸马都尉庞淯之母。其父赵安被同县李寿杀害,她立志为父报仇。经过精心准备,以一弱女之身,一举刺死强暴的仇敌;事成后又径至县门自首。州县均为其烈义之举所感动,表奏于上,予以赦免,并大加表彰。此事曾轰动一时,震惊四方,赞扬娥亲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三国志·魏书·庞清传》注引皇甫谧的《列女传》对她的事迹有详尽传述。傅玄的这首诗,在概括提炼传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别情节,使赵娥亲的英烈性格、侠义品质更为突出,形象更加高大完美。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诗的开头以饱含感情的语句点明主题,为全诗奠定了歌颂的基调。“烈”“义”二字囊括了娥亲形象的全部内涵,也是诗人对她的最高评价和赞许。“雍”“凉”是古代二州名,包括现今陕甘宁青四省的部分地区。“驰雍凉”写出了娥亲的烈义事迹传播速度之快和影响范围之广。
 从第三句起到“子子孙孙,咸享其荣”,具体记述娥亲的事迹,集中刻画这位烈妇的形象。这部分又分两层,先写娥亲刺死杀父仇人的经过;后写她自首及得释的情况。
 先交代事情起因。 “父母家有重怨”即指娥亲父被杀。这是不共戴天的“重怨”,是必报的深仇,毫无妥协忍耐的余地。但是“仇人暴且强”,报仇谈何容易。而且“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封建社会,男子是家庭的支柱,大事应由他们承当,而娥亲虽有兄弟,却生性懦弱,慑于仇敌之凶暴强悍,个个畏缩不前。这意味着报仇更加艰难。面对此一情形,性格刚烈的娥亲,心中极不平静。“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她为父仇不能报、仇人仍逍遥而疾首,又为同胞兄弟身为堂堂男子不能承当大任而痛心。你看她“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表面上她象没事一样,内心里却思潮翻滚,千头万绪。 “思无方”即忧思而无定向,说明娥亲此时思想斗争十分激烈,一个重大的决定正在蕴酿之中。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要以弱女之身,担起为父报仇的重担。这里不可忽视娥亲“外若无意者”的表现,因为这正显示了她性格中沉着机智的一面。她是以外表的无意,造成一种假相,来麻痹仇人,达到使其“防备懈驰”的目的,由此可见,她是个有胆有识,智勇兼备的非凡女子。
 在深思熟虑与充分准备之后,娥亲开始行动。“白日入都市”,她把面见仇人的时间选在“白日”,正是其胆识过人之处。为父报仇,光明磊落,她无需偷偷摸摸去干更主要的是白日不致引起仇人的惊觉。因为仇人仗着自己既强且暴,哪里会把她放到眼里?此时又在大白天相遇,就更不会介意,这样便可顺利接近并刺杀他。事情果如所料, “怨家如平常”就说明仇人的确毫无戒备。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搏展开了: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这是一个何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这里诗人着力描写娥亲的英武气概与顽强精神。只见她拔出袖中藏匿的刀剑,奋力一搏,仇人寻即毙命,身首分了家,尸体倒于店铺旁边。因为辗转撕杀,致使仇人肉与土合成泥,由于刺杀迅猛,竟使仇人血溅飞梁。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激动不已,他赞叹: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正是娥亲那直冲云端的勇猛正气,震慑了仇人,使他丧失了自守之力而倒伏于烈女的脚下。娥亲为父报仇的烈义之举,受到“一市”民众的称赞,围观者拭去激动的泪水慨叹道: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上百的男儿,竟比不上一个烈义之女,这话与前文“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对照观之,实不为夸张之辞。
 娥亲杀死仇敌,雪了家恨,报了父仇,以重孝的道德标准衡量,自然合情合理,但是她的举动属于私人复仇,是为国法所不容的。对此娥亲不仅早有认识,且已作好准备。她刺死仇人后,就“直造县门”请求以身示法。 “直造”即一直前往,决不回头。这一行动,表现出她的崇高思想境界。“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隳旧章”即毁坏原来的法规。这两句话,表明她愿以性命维护国法尊严的决心。见此慷慨举动,听此铿锵陈辞,有谁能不为这位刚烈侠义之女的精神深深感动,而对其肃然起敬呢?故此,县令自解印绶,宁愿罢官,刑尉垂头塞耳,不知所措。诗人更是满怀激情,击节高唱: “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诗人赞叹娥亲的英烈之事真乃世代少有,侠义之名将永留人间。接着又交代她的家庭,子孙均因她而得福贵、享荣光。
 诗末尾三句,说明作诗的目的在于以悲壮奋发之辞,歌唱烈女的高风亮节。
 本诗所写内容,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私人报仇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社会动乱,政治腐败造成的后果。因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有了怨情,又难于依靠官府来报偿,所以不得不自行解决。加上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又为报父仇者提供了显名的机会。然而这种私人报仇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据史载,建安十年曹操即下令不得复私仇,黄初四年曹丕又严禁私人报仇,犯禁者要被族诛。本诗在称赞娥亲为父报仇的同时,对她到官府自首的行为大加褒扬,这种认识的正确性及其在历史所起的进步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本诗是以《列女传》传文为基础改写而成的,故事真实,情节完整。但由散文改为韵文,也是一种创作活动,这除了花费概括、提炼的功夫外,表达方式上的创新更为明显,突出特点是围绕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正写与侧写、记叙与抒情、具体描写与概括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多笔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诗篇委蛇曲折,错落有致,是晋魏乐府叙事的佳作之一。
秦女休行

秦女休行

西晋傅玄的乐府诗。《秦女休行》,乐府杂曲歌辞。《后汉书·列女传》载有酒泉庞淯母赵娥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为傅玄此诗的依据。诗开头曰: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杀了仇人之后,烈妇到官府自首。此举使县令解印绶,使刑部官员垂头塞耳。但烈妇“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高风”,故以诗歌咏。中国历代崇尚义勇,此诗即表现了这种精神。

☚ 短歌行   关中诗 ☛
秦女休行

秦女休行

西晋傅玄的乐府诗。《秦女休行》,乐府杂曲歌辞。《后汉书·列女传》载有酒泉庞淯母赵娥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为傅玄此诗的依据。诗开头曰: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杀了仇人之后,烈妇到官府自首。此举使县令解印绶,使刑部官员垂头塞耳。但烈妇“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高风”,故以诗歌咏。中国历代崇尚义勇,此诗即表现了这种精神。

☚ 短歌行   关中诗 ☛
000060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