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伯未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秦伯未1901—1970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秦伯未秦伯未 许尚文 当代医家传略第13页 秦伯未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濟,號謙齋,上海人,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 生。早年就讀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1920年在上海國醫書局編纂 《國醫小叢書》。1928年參與創辦上海中國醫學院,掌管教務。1932年創立中醫指導社,編寫《中醫指導叢書》。1938年主辦中醫療養院; 同年出版《中醫療養專刊》。擅長内外雜病治療和對虚勞痼疾調理。除醫學外,還擅長詩、書、畫、金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第十一人民醫院中醫内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衛生部中醫顧問及第二、三、四届全國政協委員。1970年逝世。終年69歲。著有《秦氏内經學》、《内經類證》、《内經知要淺解》、《金匱要略淺解》、《清代名醫醫案精華》、《中醫入門》、《中醫臨證備要》等。 秦伯未1901~1970现代医家。名之济,别号谦斋。上海浦东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治学态度严谨勤奋,有较高的中医学术水平。建国后曾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及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生平著述甚多,重要的有《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清代名医医案菁华》及《中医入门》等书。 秦伯未中国名医,上海市人。1901年生。1923~1928年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师并悬壶应诊。1928年合办上海中国医学院,编印《国医讲义》(6种)、《实用中医学》(12种),作为教案。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业医50余年,对温病、肝病、血液病等治疗,颇有见地。1970年去世。 秦伯未(1901—1970)qínbówèi现代医家。名之济, 别号谦斋, 上海浦东人。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及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生平著述甚多, 重要的有《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解》《中医临证备要》《清代名医医案菁华》及《中医入门》等。 秦伯未 秦伯未 秦伯未秦伯未(1901~1969年),现代中医学家。字之济,别号又辛、谦斋,上海县陈行镇人。祖父秦又词习儒而兼业医。父亲和伯父也都精通儒学。秦氏受此影响,酷爱文学。后毕业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绩优异。博览中医典籍,能考诸家之得失,排众说之纷纭,对中医古籍整理致力尤多,在沪边行医、边著书。为维护中医事业,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斗争,受“全国中医药团体联合总会”委派,曾赴南京请愿。对《内经》研究卓有成效,被海内同行誉为“秦内经”。曾创建“中医书局”,影印古本医书近百种,搜集医学图书不下数千种。建国前曾任《中医世界》、《中医杂志》、《中医指导社》、《现代国医》、《中医疗养专刊》等杂志社社长、主编或编辑,又任上海中医公会执行委员,中医试验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秦氏在中医教育方面贡献很大。1924年任江苏中医联合会编辑时曾撰《实用中医学》作为中医教材用。1927年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医学院,前后20余年,毕业的学生不下二、三千人。1955年离沪北上,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兼北京中医学院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医中药组成员,药典编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并到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地讲学。他授课深入浅出,注重实践,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先后从学者200余人。所著《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内经知要浅释》、《临证备要》等,对传播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李涛 林巧稚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