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陶窑遗址1973年在陕西省临潼县东2.5公里的秦始皇帝陵周围的赵背户村、上雋村、西黄村、陈沟村、下和村及鱼池村陆续发现并清理了一批秦代陶窑遗址。窑址多分布在秦陵园建筑或陪葬坑的附近。传说赵背户村以北直到郑庄南北长达2公里,东西宽1公里的范围内,早年出土许多窑址,现已不存。清理的7座陶窑,其形制一致,由前室(包括斜坡道、燃料堆放地)和后室(包括火门、火膛、窑室、窑床、烟囱等)组成。清理时,在各窑火膛内均发现有大量的灰烬。出土器物有铁、石、陶等几类,共340余件。铁器有锛、錾、镰,石器有碾、砺石、磨具,陶器有制陶工具、用具,砖瓦及生活器皿等。该窑群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园时烧制砖、瓦、水道及生活器皿的陶窑。这批陶窑的窑室虽有方形或三角形,但总的结构都是地下式,以券顶的火门、火膛,连通前后两室,后室后壁上的烟囱,无论是凹入壁面,或是壁后另砌,其上口均在窑顶的后部,烟囱与窑顶分开,火道及烟囱与窑顶的下大上小,均符合抽吸和散热的原理。从清理出的灰烬看,当时所用的燃料不是一般质软的柴草,而是劈柴或树枝类,这是提高火候的主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