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租借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租借地zū jiè dìарендóванная территóрия (земля); сéттльмент租借地leased territory即一国租给另一国的土地。参见[租借]。 租借地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一定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使用和管理权。德国强租胶州湾,法国租广州湾,英国租威海卫、九龙半岛,沙俄强租旅顺、大连等地。帝国主义通过“租界地”在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租界按国际惯例租期最长不超过一百年,但帝国主义在中国租界权直到解放后才取消。 租借地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一定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使用和管理权。 租借地一国通过条约形式在他国暂时取得使用和管理的地区。早在我国明代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就取得广东地方当局的准许,入居澳门,年纳“租金”银五百两,中国政府派驻官员进行行政管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葡人乘清政府战败之机于1849年拒交澳门租金。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英国“永租”九龙司地方,这是永久租借地的开始。1887年的中葡(会议草约》中,准许“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505页)。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法、俄、日、英等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先后租借了青岛、胶州湾、广州湾、旅顺、大连、威海卫、深圳河北岸下至深圳湾界线之南等地区,租期为22年或99年。这是帝国主义以租借的名义企图强占中国领土的一种形式。租借地多数在海港、要塞地区,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根据地。中国人民为收回租借地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现在,除澳门和香港、九龙外,其余租借地已先后收回。1984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 租借地 租借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旧中国取得使用和管理权的地区。租借仅是出租国将使用和管理权在租借期内让与租借国, 租借地的主权仍属于出租国。租借国应在租期届满时将租借地交还出租国, 而在租期届满前, 出租国也有权要求交还租借地。租借地与租界不同, 租界的取得一般没有条约的根据, 它的管理权一般只限于行政方面, 而租借地的管理权除行政以外, 还包括立法和司法方面。 ☚ 租界 道契 ☛ 租借地 租借地近代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以租借的名义在中国暂时取得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主权,在租借期内,仍属于中国,使用、管理权让予租借国。它是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方式之一。租借地多设在海港、要塞地区,成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根据地。其经济形态属殖民地经济。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主要有澳门、九龙、胶州湾、旅顺、大连湾、威海卫、广州湾等处。其中以葡萄牙人窃据澳门的时间最长。早在明嘉靖 (1522—1566年) 年间,葡萄牙人以贿赂手段取得广东地方当局允许,年纳“租金”500两,窃据澳门。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政府一直在此派驻官员,掌握行政管理权。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拒付租金,扩大在澳门的占地,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当局竟驱逐清政府在澳设置的官员和海关人员,全部占据澳门。16世纪中至19世纪葡萄牙人利用澳门的有利地理位置,使澳门成为沟通欧、亚、美三大洲的中继港,几乎垄断了欧洲对东方的贸易。19世纪中叶,澳门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走私鸦片和贩卖人口的港口。香港开埠后,澳门地位下落,成为依赖赌博、色情、贩卖鸦片等特殊行业的畸形港口。澳门的产业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对内地和香港依赖性极大。根据1987年4月13日签订的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规定,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恢复对其行使主权。 ☚ 租界 门户开放政策 ☛ 租借地leased territory 租借地leased territory;leaseland 租借地concession;settlement;leased territory;leasehold 租借地帝国主义列强以强迫租借方式在中国占领的土地。中日甲午战争后,德、俄、法、英等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租借条约。分别强租胶州湾、旅顺、大连、广州湾、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威海卫等地,并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揿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