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科技意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科技意识kējìyì·shi

对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现代生活中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 希望《光明日报》和整个新闻界抖擞精神,为宣传“科技意识”再作贡献。(光明日报.1990.3.26)
 ◇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我们在“养海”过程中,更要增强科技意识和环保意识。(人民日报.2000.4.11)

科技意识kījì yìshi

重视、利用和积极发展科学技术的意识。例如:“为了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要在舆论宣传、体制改革、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中国青年报》1991.5.24)“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企业领导同志必须增强科技意识,强调政府各级领导部门增强科技意识,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科技日报》1991.12.10)

科技意识

科技意识

一般指对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这种认识除了理论上的阐述外,可以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自觉性和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表现出来。科技意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这个观点时,看到了“最终可能是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社会发展前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这种认识下,生产活动中的科技研究、科技开发、科技进步、科技改造、新技术运用等都会出现崭新的面貌,成为经济振兴的先导。在人民群众中,科技意识不可能自发地迅速地树立起来,因此,科技报道与宣传把科技意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对象,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

☚ 科学   技术 ☛
科技意识

科技意识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具有强烈的科技意识。这是他超前性的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现代科技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意识既具有超前性的认识功能,又具有潜在的生产力功能,成为现代社会先进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发展的趋势,提出建立未来社会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从而成为社会实践的向导。现代科技一旦被群众所掌握,科技意识一旦取得人们的共鸣,必将产生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邓小平充分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人才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首先是科技竞争。没有这种科技意识,今后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会拉大。这种先进的、强烈的科技意识使得邓小平站得高,看得远,使得他的全部设想不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且又与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相联系。
他的科技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应当 “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5页)比如农业的发展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这一思想提醒人们充分认识未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必将会引起生产力理论的变革,使得人们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其次,他预测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中国应当发展高科技。他认为,时代要求我们要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因此 ,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 “开步走,不然就赶不上,越到后来越赶不上” 先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4页)还认为: “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 中国 “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他及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注意用高科技思想引导党和人民面对下一个世纪。再次,他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他认为: “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要 “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就包括教育,我们要象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他预言说: 今后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将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所以,党内要形成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风气,重视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页)最后,邓小平的科技意识还体现在他特别重视科研工作上。他认为 “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不能让它“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页)他认为科研投资是一项基本建设投资,“要花点钱,该花就要花。” 他支持中国的科技人员参加国际科学文化中心——世界实验室的工作。他还号召大企业都要搞好科研工作,以科研促经济,努力把我们已经耽误的时间夺回来。
由于邓小平具有强烈的科技意识,因此,他把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密切地同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联系起来。他认为: “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3页)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树立这种超前性的现代科技意识。1994年2月6日,江泽民为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一书所作的序中说: “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再加上我们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经过五六十年坚韧不拔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
科技意识

科技意识

一般指对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这种认识除了理论上的阐述外,可以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自觉性和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表现出来。科技意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这个观点时,看到了“最终可能是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社会发展前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这种认识下,生产活动中的科技研究、科技开发、科技进步、科技改造、新技术运用等都会出现崭新的面貌,成为经济振兴的先导。在人民群众中,科技意识不可能自发地迅速地树立起来,因此,科技报道与宣传把科技意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对象,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

☚ 科学伦理学   狭隘爱国主义 ☛
000001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