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科技伦理学中基本的理论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有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几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34页)科学技术认识的是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这些规律进行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的方法、手段,它认识的对象是事实,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什么?”。道德认识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及人们的行为是否适应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它认识的对象是价值,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怎样?”。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事实领域”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价值领域”的道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对道德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它作为生产力通过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作用于道德。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被劳动者掌握后“物化”在生产工具上,不断开辟出更多的劳动对象,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表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示着人们征服、利用自然界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导致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社会经济基础。道德作为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成分,是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最终必然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新的道德观念必将随着新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出现而产生,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知识直接影响和推动道德的进步和发展。道德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需要丰富的知识。它不仅受到社会科学知识影响,而且还受到自然科学知识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作为休妻“七出”之首。现代医学说明,不生育未必是妇女有缺陷,男子有缺陷也可导致不生育。这是属于生理上的问题,而不是孝与不孝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生儿育女观念,使妇女从精神上获得了解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由于愚昧无知、迷信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逐渐被文明、进步的道德观念所取代。三是科学技术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作用于人们的道德观念。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献身精神。科学技术史中有作为的科学家,大多都具备这三种精神,这与他们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应用活动,必然广泛地涉及人们的利益,从而扩大道德领域,产生新的道德规范,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面貌。不过,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一般说来,进步的道德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腐朽的道德观念对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从个体来看,创新、求实、牺牲精神,是科学家获得成果的重要因素;从社会群体来看,社会公众在伦理价值取向方面重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对它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就会促使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相反,科学家若缺乏应有的道德观念,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在事业上必然一事无成;社会公众在伦理价值取向方面轻视科学技术的价值,对它采取消极的乃至反对的态度,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缓慢。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道德的进步,道德的进步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但在某一阶段或局部状况下,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形。目前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却出现了一些道德堕落的现象。这既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碰撞和冲突的结果,又反映出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科学技术发展不同步性。道德发展具有超越性,又有后滞性,它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波浪式的,因此出现暂时的与科学技术发展相背离的现象是正常的,但这种背离现象不会长存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背离又必然被统一所取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